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元宵甜,年過完

2024-02-25文化

雖說初九就上班了,但是在中國人的心裏,只有過了十五:吃了元宵,看了花燈,年才算過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正月十五這天,吃了「元宵」、賞了花燈,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也就畫上了句號。

雖然有些地方還有正月十六「遛百病」的習俗。但那已經出「年」了。

俗話說「過年如過關」,年關自臘月二十三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

我們回顧一下,癸卯的「年關」是怎麽過的。

臘月二十三,竈王爺上天述職,家家供糖瓜,請他上天言好事。二十四,家家掃房子,準備除舊迎新。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寓意「福氣盈門」。二十六,割豬肉,開始準備年貨啦。二十七,買只雞,圖個「大吉大利」。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貼花包括貼春聯。二十九,也稱「別歲」,上墳請祖,回家過年。年三十,包餃子,吃團年飯,爆竹聲聲,除夕守歲。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年關的主題,就是吃吃喝喝。要說起來,中國人所謂的「好日子」,其實很樸素,簡單地說,就是吃喝不愁。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拜年趁早,兒女先拜父母,再拜族親。有些地方講究「大年初一不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二,拜丈母。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拜望父母,丈夫與娃歡喜同行。舉國風俗大抵如此,只有極少地方不同。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自秦漢以來,民間就有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的說法。傳說女媧創造萬物生靈時,先造六畜,後造人。

大年初四,「恭迎竈神」。竈王爺述職結束,從天上回來查戶口。

大年初五,接五路財神,以期「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五路財神」之說,概括了中國人的五種修行:東路財神比幹(比著幹),誰做事踏實,誰掙錢多;西路財神關羽,做事講義氣,不掙不義之財,是發財的底線;南路財神柴王爺,積善之家,必有余財;北路財神趙公明,好脾氣,是人生的巨大財富;中路財神王亥,財富是認知的變現。

大年初六,「送窮」。初五迎來「財神」,初六送走「窮鬼」。這一天要把年節期間積累的垃圾清理掉。唐代詩人姚合【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自漢代起,人日就流行以七種蔬菜,煮成七寶羹(雜菜湯),祈望吃了七寶羹,迎來大豐收。

大年初八,「接星祈順」,傳說中眾星(天神)在這一天下界,供燈則能得到星君垂佑。也有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若當日天氣晴朗,則主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玉皇誕辰」,祭拜蒼天,求天公在新的一年裏,多多賜福人間。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傳說這一天是石頭的生日。恭敬石頭,祈願身體健康,如石頭一樣結實,百毒不侵,病苦遠離。

大年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紫姑奉為女子的保護神。

大年十二,搭建燈棚。人們開始做元宵燈會做準備工作。

大年十三,「燈頭生日」,給燈過生日,體現了人類對火的尊重。

大年十四,試燈。賣燈籠的商販,在「燈市」上擺出準備好各式各樣的花燈,開始販賣。

大年十五,「上元日」,元宵節。正月十五成為民俗節日,據說始於魏晉。與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有密切的關系。

過完元宵節,年關就正式劃上了句號。早春將至,為了秋天沈甸甸的收獲,快做好春天到來耕耘的準備吧。

舊俗,回鄉過年的人,過完十五,就又得外出謀生了。今年年假八天,初九開工,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初八之前就不得不離開故鄉,前往他鄉。

在故鄉與他鄉之間,有人感慨:「故鄉滋養不了我的肉身,他鄉安頓不了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