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別小瞧你身邊那個「悶葫蘆」

2024-04-05文化

01

小王和小李同時入職一家公司。兩人的差距,面試時就初見分曉。

當時,面試官劍走偏鋒,出了一道地獄級難度的超綱題,完全不在他們的專業範圍內。小王侃侃而談,小李卻以一句「抱歉,我不知道」作結。

兩人進了同一個部門後,在各個會議上,小王思維敏捷,積極回應部門領導和同事們的提議。而小李總是悶不做聲,低著頭,不知在紙上寫著什麽。

入職第二個月,上級為了鍛煉新人,決定讓他倆嘗試著獨立完成一項有些難度的業務。

到了工作匯報的時候,小李的成果展示只有幾頁數據報告,而小王不僅做出了漂亮的PPT,還講得繪聲繪色。部門領導很高興,決定以後的工作匯報都由小王來做。

同事跟小李說:「你看人家小王,表現這麽好,晉升肯定很快。你們同期進公司,你怎麽就不能積極一點呢?」

沒想到,小李楞了一下,從檔堆裏擡起頭,好像沒聽清同事說的是什麽,依舊是一臉懵懵的表情。同事打趣地笑了笑,走了。

轉眼,小王和小李都入職兩年了。小王果然晉升得快一些,是部門領導跟前的紅人;小李也成了業務骨幹,但平日裏依舊默不作聲,除了幹活,他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一天,公司上下收到了董事長的緊急信件,說有一個幾千萬的單子,非常重要,需要緊急組建專項團隊,他親內建著幹,獎金是薪資的十倍不止。信件裏還附了一張董事長親自擬定的從各個部門抽調人手的名單。

時間緊任務重,幾百人的公司,董事長只選了不到十個人一起幹。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小李所在的部門,只有他一個人赫然在列。

眾人嘩然,小王更是不淡定,去找部門領導理論訴苦。小李看到自己被選中,依然面不改色,好像聽不到大家在議論什麽,只是眼神裏更多了一份沈毅,迅速準備著手上的客戶材料。

但是,大家心裏依然很疑惑——為什麽一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小李,能得到董事長的重用?

02

莊子講過一個「呆若木雞」的故事。

有位名叫紀渻子的鬥雞高手,被齊王相中,請他來馴養鬥雞。

十天後,齊王問:「鬥雞訓練好了沒?」

紀渻子回答說:「不行啊,齊王,您看此雞,還是一副浮躁驕橫、傲慢無禮、自以為是的樣子呢!」

十天過後,齊王又來問,紀渻子說:「不行啊,齊王,這只雞啊,聽見其他的雞鳴叫,也跟著一起鳴叫;看見其他的雞,立刻會做出反應,依然很浮躁啊。」

十天過後,齊王等之不及,又來問,紀渻子說:「不行啊,齊王,您看這只雞仍然意氣強盛,眼神銳利,鬥誌昂揚!」

又過了十天,齊王來問,紀渻子這時說:

他說:「差不多了,齊王,這只雞現在聽到別的雞鳴叫挑釁,不為所動。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雞一樣,德行已訓練完備。其他的雞見到它都十分害怕,逃之夭夭!」

紀渻子訓練到最後,把一只意氣昂揚的鬥雞訓練得木木呆呆的,毫不起眼,「望之似木雞」。

但是,在鬥雞場上,這樣的木雞,比盛氣淩人的鬥雞,要更高一籌。莊子說,「呆若木雞」,才是「其德全矣」。

為什麽呢?

其實,「木雞」 的「呆木」,並非是能量智慧不足。相反,他們將所有能量向內聚集,就像核融合反應一般,聚合起無人能敵的力量。

這種「木」,是一顆如如不動之心,不會受外界過多幹擾,正所謂「精藏則太和流,神守則天光發」;

這種「木」,是一種極度專註狀態,不會有意向外界證明或表現什麽,不生鋒芒,不露聲色;

這種「木」,是起心動念的極致純粹,是面對是非善惡「如惡惡臭,如好好色」的至誠之心。

因此,「木雞」修煉的是內功,「鬥雞」展現的是外功,是拳腳功夫。就像武俠世界,高手比拼,身未動,意先行;一個眼神,便可令對面之人膽寒。

03

說到底,江湖上靠真功夫說話。

內功不夠的人,可能會過於註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又或者被一時眼下的得失榮辱牽著鼻子走,就容易急功近利,一些可速成的、可應付眼下、裝點門面的拳腳功夫就成了首選。

這些人往往看起來很有一套,殊不知,江湖上最忌諱的,就是花拳繡腿。這些拳腳功夫,可能短期內有效,但長期下來,真本事很難成長起來,就像是紙老虎,一戳就破。

回到開頭小王和小李的故事,原來,從一開始面試,董事長就註意到了小李的「抱歉,我不知道」的答卷。他一直在等待年輕面試者們的真誠,只有小李做到了。

後來,哪怕小李的業務匯報只有幾張A4紙,他發現,那紙上的數據也是紮紮實實的。而小王的匯報雖然PPT精美,但工作的數據卻不紮實。

有句話說,作品如人品。這背後,小李有一份更加深沈厚重的品質。而這份深沈厚重,正是來自於其起心動念的純粹,能量內斂且不斷增長。

果不其然,小李後來成了重要計畫的擔綱選手,也成為了董事長真正的左膀右臂。

04

所以,什麽才是一個人真正的競爭力?

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都要付出艱苦努力,甚至面對挫折和挑戰,那都是考驗真功夫的時候。不管外在如何,人們最終還是會選擇真正值得托付、有解決問題的真本事的人。

那麽,究竟如何修煉內功呢?

看似玄妙,其本質,就是一個人的心靈品質,是我們心上「真誠」的程度。

我們心上的「誠」體現在起心動念上。如果我們想要的是榮譽、他人的認可、自己的面子等等,這些念頭起來的時候,就會幹擾我們的「誠」。

所以,陽明先生說「事上磨煉」,其實就是「事上磨煉心」。在一次次磋磨中堅定對良知的信心,純粹自己的內心,依良知而行,久久為功,有一天一定會感到誠意的力量。真誠惻怛、心生萬法,以一顆空靈的心,回應著世間的萬事萬物,可以對事情發展提前作出預判,所以,在他人看來,就像有神靈、神通一樣的不可思議。

為什麽一個至誠的人,能夠擁有這樣的智慧呢?

陽明先生進一步講出了擲地有聲的六個字:「誠則明,明則誠。」一個人,真誠的程度有多高,智慧就有多高,反之亦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心中真誠到極致的時候,智慧的大門就在你面前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