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帛書本【道德經】編排的千古難解之謎

2024-06-12文化

帛書本【道德經】,與通行本【道德經】相反,應稱之為【德道經】,因為它在編排結構上,把【德經】置前,【道經】殿後。

通行本【道德經】的第一章是「道可道」,最後一章是「信言不美」。

帛書本【道德經】的第一章不是「道可道」,而是通行本【道德經】的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帛書本【道德經】的最後一章不是「信言不美」,而是通行本【道德經】的第三十七章「道常無名」。

如果按照帛書本的順序閱讀【道德經】,特別怪異,有恍如隔世之感。

帛書本【道德經】,為什麽先安排「德」出場?這是一個千古之謎,誰能解答?

帛書本【道德經】,有研究者認為最接近老子的思想。但從帛書本【道德經】的結構編排看,帛書本【道德經】反而遠離老子的思想。因為,先有「德」後有「道」,或者先談「德」後論「道」,是與老子的論述相沖突的。在「道」和「德」同時出現的場合,老子始終把「道」放在第一位,把「德」放在第二位,先談「道」,再論「德」。

老子在第二十章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老在在第二十三章說,「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老在在第三十八章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老子在第四十一章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老子在第五十一章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從以上論述中看出,老子認為「道」先「德」後,明道才能建德,「德」是從屬於「道」,「道」尊德「貴」。先談「道」,再論「德」,才是符合老子論述邏輯。

帛書本【道德經】把【德經】置前,【道經】殿後,與老子論述順序唱反調,其意圖是什麽?是故弄玄虛嗎?

與帛書本【道德經】編排順序反常的是,那些言必稱帛書本【道德經】的研究者,都是按照通行本的順序解讀【道德經】,他們為什麽不從「上德不德」開始研究【道德經】?他們為什麽委屈自己按照通行本從「道可道」開始研究【道德經】?

在筆者看來,那些言必稱帛書本【道德經】的研究者,也是難解之謎。

【百問老子】

清萍樹解道

邱樹榮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