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齊白石繪畫

2024-02-18文化

在齊白石漫長的一生中,一半以上都是在農村中度過的,晚年定居北京後,仍對早年寧靜的鄉居生活念念不忘,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體現出鄉村生活的經驗與懷念,重新發現大自然的生命活力,直觸生命的真相。

秋聲 齊白石 無年款 133x33cm 紙本水墨

齊白石有首詩:「窗前容易又秋聲,小院墻根蟋蟀鳴。稚子隔窗問爺道,今朝紅葉昨朝青。」引口語入詩,極樸素,又極有味。

「窗前容易又秋聲」,自古就有光陰流失、人生易老之嘆,但齊白石的感嘆沒有悲涼,秋風起了,秋蟲叫了,楓葉紅了,生命流動著,語氣平淡而意緒悠遠。

這幅【秋聲】畫芋葉蟋蟀,四片芋葉中,純用水墨的三片肥厚蔥郁,尚能挺立如初,用赭石繪成的那片莖已低垂,秋天已至,彎曲的動勢也將觀者的視線引向葉下的一對蟋蟀。它們似乎也感知到季節的變換,雄蟲奮力鳴叫,老人在片幅右上方題寫畫名【秋聲】,使觀者從這幅靜止的作品中似乎也能聽到蟋蟀的歡唱,仿佛在極盡宣揚秋日的強悍生命力。

齊白石 玉米雛雞 紙本設色 102.5x33cm

此幅作品,玉米從根畫起直到花穗,碩大的玉米棒長在其中。玉米已經成熟了,果實飽滿,包裹著的皮也已經綻開。我特別喜歡頂部畫的花穗,一粒粒細小的雄花,似連非連,隨微風輕盈抖動,非常傳神。

在玉米的空隙處白石老人畫了兩只覓食的小黃雞,整個畫面馬上就動了起來,充滿了生命的活躍。玉米預示著大豐收,小雛雞則寓意了對未來的無限希望,整幅作品宛如一 曲鄉村大自然的悠揚小調。

齊白石【谷穗螳螂】 紙本設色 117×40.5厘米

這幅【谷穗螳螂】,齊白石題跋:「墻角種粟,當作花看」,非常耐人尋味。著名的書畫評論家韓羽不禁贊嘆:「耐人尋味之‘味’,不離文字,不在文字。文人雅士,有愛梅者,有愛蓮者,有愛菊者,有愛蘭者,似未聞有以谷‘當作花看’者,即種谷之農民雖愛谷亦未聞有以‘當作花看’者。」

由此可見,藝術家的眼睛真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呢!

齊白石【蓮葉小魚】 109.5×34厘米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齊白石筆下的荷葉圓圓的,一群小墨魚兒穿梭碧葉之下,靈動生機盎然,是大自然生命的魅力所在。

齊白石 【小魚都來】

這幅作品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所作,畫風簡單明了,魚竿垂釣魚絲,魚絲吊著魚餌,五只魚兒爭相遊來搶食,生動活潑,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畫面沒有墨色渲染、沒有水的強調,可以說是中國畫線條的精彩演繹。

關註公眾號:古代藝術

齊白石 玉簪蜻蜓 立軸 設色紙本1943年作

此圖所繪玉簪花與蜻蜓,玉簪的葉子寬大碧綠,花朵潔白無瑕,形似喇叭,花蕾猶如發簪聚插在碧綠枝頭。玉簪花上一只蜻蜓在上空盤旋,似乎聞到玉簪的香氣而久久不想離開。全圖構思巧妙,筆墨精到,質樸清新,剛柔兼濟,工書俱佳。

齊白石 立足千年 立軸 水墨紙本 180.5×48 cm

此件【立足千年】,為齊白石松鷹題材中的佼佼者。

白石畫鷹,多以松樹做環境,枝喜中鋒、焦墨,折曲如金文,如龍舞,從造型到筆墨,都透著挺拔堅貞的性格,充滿對人生的感慨與對英雄、力量的向往,構成了作品的精彩內涵。

齊白石 水仙壽石 鏡心 設色紙本 100×34 cm

烏石歪斜醜不勝,

水仙神色冷如冰。

斷絕人間煙火氣,

畫師心是出家僧。

此作品以豎構圖呈現水仙壽石,水仙作為畫面的主體,爭艷的花苞被塑造得明媚活潑,葉子或疏或密,或仰或俯,姿態各異,筆意變化多端。後面的壽石鎮守一隅,寥寥幾筆,飽含濃、淡、枯、濕變化,水墨淋漓。似拙實巧,不落窠臼,既家常,又文氣,寫出了齊白石」我行我道」、」我有我法」的個性精神。

齊白石【春聲】

【春聲】中的近山就是白石山,齊白石五十歲前就是在這生活,一圍籬笆,一掛藤蔓,一處覓食的家禽,讀書畫畫,生活無限美好。

齊白石(1864—1957),是20世紀中國最負盛名、最具創作力和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之一,在詩、書、畫、印方面皆有傑出的貢獻。齊白石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潭縣,原名純芝,字渭清,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新中國成立後,齊白石被評為「人民藝術家」,其藝術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僅為中國觀眾所喜愛,而且也有頗多海外知音。

齊白石 魚蝦蟹 134cm×33.5cm 北京畫院藏

遊魚、小蝦、螃蟹……白石山人百畫不厭。為何不厭?白石山人曾在一幅【魚蝦圖】的題跋中寫道:「借山吟館主者畫此小幅時有友至,笑曰:‘君何獨喜魚蝦?’答曰:‘吾之侶也,何得厭?’友復欲求贈,吾未之與。白石記。」一問一答,也是自問自答。與魚蝦水族相伴,魚、蝦、畫、人,各得其樂、各得自在,確實不會厭煩吧。白石山人是20世紀的林逋。

齊白石 蝦圖軸 紙本水墨 68.4cm×34.5cm 故宮博物院藏

魚、蝦、蟹之類,雖然並不是什麽關乎歷史、關乎生計的重要題材,但是白石山人卻十分看重。為求一形,數易其稿。寫生觀察、揣摩端詳;借鑒諸家、擇善從之,百轉千回之下才有似與不似的自家心法。畫魚、畫蝦或是畫螃蟹,這並不重要,參於造化,得其心源。白石山人筆下的魚蝦不在於形似,他念念不忘的是「歸夢看池魚」。回不去的家鄉,逃不出的樊籠,夢中看魚只能見於紙端,悠然的魚蝦才是白石山人的向往。眾人畫魚細琢磨,白石畫魚如對晤。皆是草間偷活,何分彼此?筆墨造化,自然而然。讀白石山人和他筆下的魚蝦,就像是聽兩個老朋友之間的閑談。

白石山人的一生大概特別符合人們對於一位中國畫家的想象,不僅因為樣子道骨仙風,而且有著傳奇的身世:出生貧農,木匠謀生,為人賞識,習文從藝,輾轉逃難,衰年變法,最終聲名遠播。這樣的過往,品茶時談一談覺得有趣,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其中的兇險吧?白石山人的一生被一再演繹,故事太多也不好,遮蔽了他的作品。幸在白石山人的畫作就是他的人生,有時比口述更加真實貼切,透過他的畫作看他的人生更能體會時間的價值。

齊白石 魚群圖軸 紙本水墨 100cm×34cm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收藏有齊白石的一幅【魚群圖】,這幅立軸上有齊白石常畫的五條魚,都很有齊白石的個性。題跋寫道:「予之畫動物,人謂太不似,予自謂過於似,二者孰是非也?白石。」今人再賞畫,確實形象與真魚相較遙遠,然而筆墨氣象卻出神入化。「似與不似」常被參照。藝術形象不僅在於描摹物件,更是一種提煉。從齊白石的諸多魚蝦的畫稿之中可以看到這辛苦的過程。在另一幅小魚的畫稿之中,對每條魚的相互位置關系進行了精心的安排,使畫面氣韻流暢。他畫青蛙,會反復琢磨青蛙的形態。即使是畫田螺,齊白石也會反復起草。齊白石畫蝦,多用水墨畫法,極少染色,可是他的蝦墨分五色、生意盎然,這離不開他對藝術形象的揣摩和對筆墨的運用。胡佩衡在【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中就詳細記錄了齊白石畫蝦的發展過程。

齊白石 魚蝦圖軸 紙本水墨 78.3cm×26.3cm 故宮博物院藏

齊白石最初臨摹前人魚蝦,50余歲時候,他已經卓有建樹,能畫群蝦,還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上題道:「即朱雪個畫蝦,不見有此古拙。」齊白石此時畫蝦已經頗有個性筆路,然而66歲時他的畫蝦技藝更進一步,不僅筆墨變化更加生動,而且蝦堅硬的外殼也有表現,長臂鉗以三節分出,後腿由十只減少為八只,蝦的形象已經非常完整了。然而齊白石沒有止步於此,他68歲時將蝦的腿由八只減少至六只,而且在頭胸部加了一筆濃墨。他認為對蝦寫生七八年,這一筆是十分成功的,這一筆不僅加重了分量,而且表現了白蝦的透明軀幹。70歲以後,他畫蝦已經定型,而在筆墨上精益求精。胡佩衡寫道:「(齊白石)八十歲以後的蝦,才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得來不易,三番五次地改變,把蝦的次要部份的刪除和重要特征的誇張,使得蝦的形象更突出了,也感覺更精彩了。從白石老人畫蝦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達到這樣的‘妙’處,正如老人所說:‘余畫蝦數十年始得其神!’」齊白石以魚蝦見筆墨的另一個方面,是將書法意趣融於繪畫之中。他有一幅作品名【魚蝦負劍圖】,就是將自己的書法筆意融入魚蝦之中,這也屬於「書畫同源」派了。

中國畫的精妙之處在於筆墨的錘煉,然而,當真正落墨之時既有畫家的經驗,也需要憑借天意,偶然在作品的創作中也是重要的組成部份,正如白石老人所說「腕底有鬼神」。在一幅【螃蟹圖】上,白石題跋:「作畫能到好未必好也,要無心為好而能好,則他人不能為也。」無論師承還是筆路,最終能達到形神兼備、羚羊掛角的高度才是藝術家最終的追求,或許這也可以看作「似與不似」諸多解釋中的一種吧。

齊白石早年在湘潭,以畫美人著稱,人送綽號「齊美人」。當年,白石先生畫的美人是按照清代改琦、費丹旭的「改費」一路畫的。具體技法是「三白法」,額頭是白的、鼻梁是白的、下巴是白的,小眼睛、小嘴唇,這是清代的美人畫法。」

人物畫古來皆受大家喜愛,特別是仕女圖,因此畫仕女圖這比比皆是,多以女性容顏佳者入畫,然而古人做美人者,卻與真人相差很大。

鄭家詩婢

在文人眼中超寫實的畫最多算得上是能品,稱不得神品,那神品究竟是怎麽樣的呢,理論中有說到氣韻生動,古法用筆等六法具備這才能稱得上神品。

1953年作 紅衣仕女

作為國畫巨匠齊白石又是怎麽表現人物畫的呢?其實他的人物畫並不怎麽受人歡迎,畫面並不美觀,而是醜不拉幾的。

西施浣紗圖

然而卻有一部份很喜歡,為啥呢?白石老人筆下的人物畫之所以受歡迎,可能是來自於民間質樸的生活氣息,以及發自內心的童心、智慧和幽默感,不在乎如此。

麻姑進釀圖

他的很多他人物畫形象,不只是借鑒於前人,更多的是來自於對生活觀察和獨具個性的想象,畫出的人物雖然不美觀,但是豪氣大方,筆墨也是灑脫。

黛玉葬花圖

看齊白石的人物畫,還有更多的是給人的感受是詼諧幽默、稚拙淳樸、意趣橫生,簡言之,就是那種格調比較高的,恰恰是一般人無法欣賞的,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每一幅作品卻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進酒圖

齊白石早年有齊美人的稱呼,如今也能看到不少他的仕女圖,大多都是肖像、仕女、神話、佛道及歷史人物,但是流傳下來的極少。除了仕女圖外他的大寫意卻是另外一個面貌。

黛玉葬花圖

他的大寫意更多的是略於形貌而精於神意。齊白石也自稱徐渭後人,意筆人物多以草書法運筆,有的還是篆籀和金石碑版筆法。

持扇仕女圖

如此一來開創了屬於他的繪畫風格,用筆沈滯,內含削金刻石之勁,變奔放飄逸為拙稚、老辣、渾重。」

而古來文人畫家大多是缺少畫理的輔助,所以顯得造型能力不足,這也是他們不足的地方,齊白石就很好地避免了這一點,所以他更重視寫生。

然而看似他的人物畫用筆隨意,不拘格法,比如他畫的人物畫衣紋,常用直筆,硬轉,粗放有力,還如畫枯枝頑石,強悍蒼辣而含蓄儒雅不足,這也是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以後作畫的時候註意。

抱琴仕女

他也為這種畫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比如這句話就能體現出來,「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可謂是他的名言,以至於後來一直左右著他的畫。

現在自然也就明白齊白石的人物畫為什麽會想漫畫一樣的了,就是因為那句話,所以他的更多畫都是如此。

筆墨精湛簡約, 傳神生動, 乍看其貌不揚, 細看功力深厚、意趣盎然,成了他的人物畫的主要風貌。

請一定要點贊並關註【有點田】哦!

請一定要點贊並關註【有點田】哦!

請一定要點贊並關註【有點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