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完楊苡回憶錄,明白生命的本質就是體驗和經歷,並以此度過晚年

2024-04-08文化

我在三月份讀完了楊苡先生口述、余斌撰寫的【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

楊苡先生以百歲老人的視角,講述一個世紀以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折射出中華大地上史詩般的變遷。

讀完後,在對那個時代頑強生活下來的老人充滿敬佩之情之外,還有一個思考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

那就是,當我老了,具體來說就是70歲以後吧,我會懷念哪些人?我會回憶哪些事?

實際上,這個問題現在是不好回答的,因為將來的回憶就是現在的體驗,如果現在沒有體驗,將來何談回憶呢?

1、一片戈壁灘和安靜地讀書

我現在能常常想起的,除了童年的小山村,還有在初高中時期那片戈壁灘上的防護林。

我依然記得,在年三十的夜裏,我第一次沒有去看春晚,而是在屋外呼嘯寒風的陪伴下,聽著收音機裏播放的【藕與蒓菜】的美文朗讀。

我知道了這篇文章是葉聖陶老先生寫的,當時就有一種迫切想讀到原文的沖動,可惜啊,20年前我身邊的物質還很貧乏,也不可能有互聯網這樣的東西在大西北那樣一片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能夠供我使用和娛樂。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我似乎喜歡上了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聽書的生活,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父母在田地裏勞累了一天早早就休息了,我借著昏黃的燈光,一頁一頁地看,一片一片地讀,在文字種尋求一種離開的出路,找尋一種可以抵抗的力量。

從那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就慢慢開始變好了,高中時的作文會被老師送到全年級「展覽」。

所以,若論回憶,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那一片讓我安靜下來的戈壁灘,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為了吃飽肚子而經歷過的艱辛勞動。

2、初中的校園和求學之路

和那片戈壁灘相呼應的,是初中兩年半的求學之路。

也許我們那個時候,說到上學應該是沒有容易二字可言的,特別是在農村。但是,似乎大家又從來不曾將其視作辛苦。

從家裏到學校,騎自由車要一個多小時,應該是一個半小時,夏秋季節都好說,初中的時候是不覺得累的,可是一旦到了冬季和春季,那真是要命的。冬天是冷,西北風真是大啊,手指和腳肯定都是有凍瘡的,耳朵也免不了遭罪。

手指中間的骨節現在還比較粗大,就是那幾年凍得。

春天是沙塵暴的天下,三五米外視線就模糊的一塌糊塗,有的時候沒法走,只好把自由車放倒,自己蹲下來一手抱頭一手抓著車子,等著風肆虐吧。等它肆意完了,我再拍拍一身的塵土,出發吧。

所以,那一段路上,最喜歡唱成龍的【壯誌在我心】——「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

因為艱辛啊,所以就覺得不好好學習對不起自己,就認認真真地學習,就紮紮實實地背書,老師也格外關心,同學們大都很好,很照顧我這個「外地人」,偶爾也會被欺負,但是總會被絕大多數正義感滿滿的同學們救於「危難之間」。

3、高原之旅和流不盡的鼻血

伴隨著一路的努力,終於到了大學畢業,然後工作,總之還算順利。

十年前,因為工作需要,我到甘孜州理塘縣待了兩年。實際上是五月份進駐,十月份撤回。

因為從事地質行業,跋山涉水是免不了的。理塘縣城平均海拔4000公尺左右,我喜歡這片高原上的雲,因為感覺離天很近,雲朵是那種淡淡的、輕輕柔柔的,風一吹便在藍色的天幕上變幻著形狀緩緩飄動。

幹完活後,我時常躺在山坡上看雲,周圍除了風聲之外沒有其他聲音,除了同組的1-2個小夥伴,也沒有其他人和動物。

我們都會在那裏躺會,裹著大衣躺在長著寸許長草的山坡上,看天,看雲,或者閉著眼睛聽風。

心裏面安安靜靜的,沒有一絲雜念,不論是饅頭加涼水,還是紅燒肉大米飯,都能一樣吃得津津有味。

也有難以忍受的地方,那就是每天早晨洗漱時,只要水在臉上摸兩把,鼻血便奔湧而出,怎麽也止不住。後來隨隊的醫生在鼻子裏面打了什麽針,才能緩解緩解。再後來洗臉或者擤鼻涕都格外小心,生怕又是「血災」。

在那裏兩年,凈時間也就10個月左右,卻成了時刻還想再去一次,和愛人憧憬著,什麽時候沒有這麽忙了,也去318自駕一次,再看一看毛埡大草原,再找一處山坡躺下來看看雲朵。

生活的本質,應該就是一系列的體驗吧,沒有體驗和經歷,回憶也許就是蒼白的,難以給兒孫講故事,難以平胡地度過晚年。

哈哈哈哈,我還沒有老呢,怎麽開始規劃退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