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註重傳承,讓非遺真正融入日常

2024-07-26文化

非遺存續的究竟是什麽?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走進百姓日常生活?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助力非遺「破圈」?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主論壇在江蘇省宜興市窯湖小鎮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非遺新使命」為主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深入探討非遺保護傳承的新使命、新趨勢及新傳播方式。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論壇包含一個主論壇,兩個主題論壇,和「非遺人之家」傳承人圓桌沙龍,主論壇緊緊圍繞「新時代非遺新使命」這一學術命題,兩個主題論壇則分別以「新趨勢:非遺的生活化、時尚化」和「新傳播: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為主要議題。論壇還首次特設「非遺人之家」傳承人圓桌沙龍,以「老手藝與新匠人」為主要議題,形成新老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對話交流,形成新老非遺傳承人對話交流、 攜手應對新時代新挑戰的「傳幫帶」新格局。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主論壇現場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化和旅遊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論壇上以【非遺傳承的「魂」、「根」、「本」】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雒樹剛部長在演講中提出,非遺不單純是技藝,技藝承載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要做好非遺傳承要做好三點,一是要大力弘揚精神文化價值這個「魂」;二是要守牢歷史傳統這個「根」;三是要建設好非遺傳承人隊伍這個「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雖已九十歲高齡,他從非遺的非物質性、人之主體性、傳承性、空間、立場、實踐性六個方面進行剖析,呼籲要「彰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

宜興紫砂非遺傳承人展示的制作工藝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北京大學資訊科技高等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張國有從「非遺存續的究竟是什麽?」這個問題入手,探討了如何透過市場經營和政府扶助來尋求非遺存續的基本條件,並提出,年輕人的需求及愛好,是非遺存續的動能和標誌。張教授也在演講中建議,用數位復制的方式,將非遺的道義和基本技法長久地存續下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漆藝分會副會長陳岸瑛教授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日常生活的復魅】為主題,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走進百姓日常生活,他認為,在新時代保護非遺、復興中國傳統藝術體系,有助於確立文化自信自強,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非遺中的傳統手工藝,源於天然原材料,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就本次論壇的舉辦主旨與主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談到,希望透過年會論壇的舉辦,高位打造非遺傳承發展學術平台,能為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凝聚更多有識之士,為全國的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交流、互學互鑒的平台,同時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來。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主論壇現場

作為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的重要組成部份,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論壇旨在探討新時代如何準確把握時代特點,深挖非遺文化的時代價值,研究與開拓非遺在新時代的新表達,拓展非遺實踐方式,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激發非遺傳承人,尤其是中青年非遺傳承人的創新熱情。論壇的主論壇由中央電視台播音指導、電視節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在以「新傳播: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為主要方向的主題論壇,與會專家就如何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的渠道,形成國際傳播的矩陣合力,在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等話題展開分享與討論。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教授蕭放以【以節日類非遺推進鄉村振興】為話題,他認為,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時間,既是我們優秀文化傳統傳承保護的重要時間平台,也是我們傳統文化服務社會,並進行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時機。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珠寶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全國數智時尚工美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秘書長張曉暉以【傳人、承藝、鑄魂——三位一體,弘揚中華非遺】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強調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並提到,在非遺傳承人才培養中,作為非遺傳人:承藝是顯性傳承、鑄魂是隱性傳承,作為「非遺技藝」是隱性傳承的顯性表達。非遺技藝不單是精湛的技法,更是人內在品行、‌三觀追求和道德情感的精氣神的匠品體現。

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經理楊潔介紹了抖音新媒體平台上非遺相關的數據,以及在助力非遺與旅遊融合、鄉村振興方面所做的努力。楊潔也分享了抖音未來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相關計劃,其培育非遺傳承人群數位能力、實施非遺計畫保護和發展分類扶持等的目標都值得期待。

小紅書公益部門品牌總經理關惠元以【從一個人的創作,到一群人的創新】為題,較全面地展現了小紅書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創新機制和實施路徑。關惠元提出,小紅書會透過設計賦能、市場連結、價值共生來為「老手藝」尋找「新朋友」,激發非遺新勢能,帶美好的傳統去未來。

宜興龍窯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史俊棠分享了宜興紫砂傳承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成功實踐,包括培育鄉村陶藝人才,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建立村級合作社組織,推進鄉村陶藝守正創新四個方面,為宜興紫砂的未來傳承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建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唐金楠在總結中說,新媒體環境下,非遺一方面可以透過新的展現形式帶來新的情緒價值,而這背後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和價值觀,非遺可以達到「物以載道」,讓年輕在體驗和娛樂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非遺發展要結合新的消費場景滿足多元需求,重新和當下的生活建立連線。這需要更多專業的營運機構參與進來,發現新的市場需求,完成技藝到產品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