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孟子說利與義

2024-06-14文化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遠千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⑧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註釋】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後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這裏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⑥弒:下殺上,卑殺尊,臣殺君叫弒。 ⑦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⑧茍:如果。 ⑨饜(yan):滿足。 遺:遺棄,拋棄。

【譯文】

孟子拜見魏惠王(梁惠王:就是魏惠王 前400-前319年),魏惠王說:「孟老先生,你不遠千裏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們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有‘仁義’存在就行了。如果,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百姓說,‘怎樣使我個人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全都為‘利’而奔走,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可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萬輛以上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國家君主的人,一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的已經不少了。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利’的後面,這些人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一些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可以輕易拋棄父母;從來也不講‘義’的人,能不顧君王利益和安危。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