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虛空先生講解【論語】微子篇(10-11)君子不施其親

2024-05-20文化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周公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原文)

講到這裏,我們到了十八篇的尾聲,最後一講,通常最後一講,是來做總結的,我們從之前的課程當中,學習過這麽多仁人誌士,或者選擇歸隱,或者選擇裝瘋,甚至有的人以死勸諫。

講了這些之後,又講到了魯國,連八位樂師都已經離開魯國去往各地;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怎麽扭轉這樣的局勢?到底該怎樣去做呢?接下來這句話給我們來答疑解惑。

這段話來自於周公對魯公所說的話,周公指的是周公旦,魯公指的是周公之子伯禽;因為魯國的封地本來是要封給周公的,但是周公要輔佐周天子治理天下,所以讓長子伯禽去做了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故而稱為魯君。

我們看看周公旦是如何對伯禽講這句話,這句話也就是治理天下之道,治理國家之道。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敵,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周公講了四句話,我們看第一句話「君子不施其親」,施是什麽意思呢?它表示的是遺棄,疏遠,怠慢。君子不施其親,一個君子不會疏遠、怠慢、遺棄自己的親族。

這是有歷史背景的。在周朝,在春秋那個時期,是非常註重親族的。我們說每個封地,絕大多數都是親族,或者是對周朝的建立,立有大功之人,所以才會分封到各地,做了諸侯國的國君。在周朝的初期階段,是非常鼎盛的,是非常註重禮節的,因為大家都是親族,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親族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所以才開始了有那麽多自己的欲望和私利。

這裏周公告訴魯公「君子不施其親」,你不能去疏遠和怠慢自己的親族。其實我們生活當中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懂得「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我們首先要親近的是身邊的人,而身邊的人最親近的,首先莫過於自己的親族,也就是親屬;「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諸父指的是伯父,叔父等等,昆弟就是我們說的兄弟之間,一個人懂得親近諸父和昆弟,這個時候大家都不生怨恨。

我們在生活的當中,也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比如說我們家的親人,誰誰比較發達,可是發達了以後呢,就開始不認我們這些窮親戚了,這就是怨。

周公交代給魯公,你想做好一國之君,你不能怠慢自己的親族,這些親族是可以支撐一個諸侯國的發展。所以我們去讀歷史也會發現,自古帝王都是厚待宗室的,因為宗室他是你整個國家發展和穩定的基石,這個不可動搖。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這裏的大臣指的是肱骨之臣,能在朝堂,能在一國做事情的人;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以是用,任用重用的意思。不要使大臣怨恨,沒有被重用,沒有得到重視。

這裏講了第二件事情,一定要重視那些肱股之臣,任用賢者,這個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才會穩固,才會穩定民心。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故舊是指的以前做過貢獻的人,或大臣,或親族,或友人都一樣,這些故舊曾經做過貢獻的人,如果沒有大的過錯,則不棄也,不要放棄的,不要遺棄。

我們現在生活當中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們去做一個企業,做一個公司,如果之前有很多老員工,是跟你一路打拼過來的,是為這個公司和團隊做過貢獻的,只要他沒有大的過錯,沒有原則上的問題,是不能遺棄的,這個會寒了人心;我們不光會寒故舊的心,也會讓後面的新人看到我們的作風是什麽樣子的。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尤其註意這一點,只要是在我們生命當中,做過貢獻的,做過努力的,共同奮鬥的那些人,只要他沒有大的過錯,是不可遺棄的,這是一個君子之風範,同時也是一種仁德之心,也是在穩固更多人的人心。

我們可以看在一個朝堂之上,如果故舊的那些大臣,人家並沒有犯什麽過錯,而隨意的被欺淩,或者隨意的被罷免,這個時候很多賢者,能人誌士,是不想留下來做事情的。

整個在地十八章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那麽多的賢人誌士,為何選擇了隱居呢?就是因為君不君,臣不臣,做國君的沒有做國君的樣子,不以天下為己任,不懂得重用賢者,所以才選擇紛紛歸隱。

「無求備於一人」,求備就是求全責備,不要對一個人求全責備,正所謂人無完人。比如說一個文官,你不能要求他馳騁沙場;一個武將,你也不能要求他有治國之方針,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長處,都有他的短處,我們要懂得擇其優而用之,揚其善,隱其惡。

我們在生活當中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辦法要求一個員工他可以樣樣全能,我們遇到這樣的人固然是好,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切勿求全責備,去看看他的優點是什麽,用其優點就可以了。

不光是用人如此,我們在感情當中也是一樣的,比如說夫妻感情,你不能求全責備,你沒有辦法要求另一半樣樣都是優秀的,他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他的缺點和不足。

我們教育孩子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樣樣都優秀,我們去發現他的長處和優點,多看人美好的地方就可以了。

包括我們交朋友也是如此,你不要總是挑剔朋友身上的問題,我們去看看他的優點,他的長處是什麽,如果這個朋友重義氣不拘小節,那我們就看重義氣的部份;如果我們這個朋友他並沒有什麽樣的智慧,但是誠實勤勞,那我們就看他誠實勤勞的部份就夠了。

所以在生活當中,無論面對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要懂得不要去求全責備。包括我們自己買一個物品,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沒有辦法要求一個東西是絕對完美的,我們取其長處,取其所需就好了;如果他的優點長處是我可以接受的,它是我當下需要的,這個就夠了,哪有完美的人和事呢。

我們再來總結周公對魯公所說的這句話,它既可以治理天下,也可以解決我們生活當中的問題。首先第一點「君子不施其親」,我們要懂得厚待不要和疏遠和怠慢身邊的親人。

第二句話「不使大臣怨乎不以」,無論是治理一個國家,還是帶領一個團隊都是一樣的,要讓那些肱股之臣,真正有能力和天賦的人得到重用,得到厚待。

第三點「故舊無大故,則不變棄也」,我們身邊的老朋友,我們的老員工,如果沒有什麽大的過錯,是有過貢獻和價值的,不要輕易地放棄,不要輕易地遺棄。第四點,不要求全責備。

我們去理解這四句話,並且去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為,可以用在我們生活當中。如果諸侯國的國君,聽懂了周公的這句話,其實治理天下並沒有那麽難,它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禮崩樂壞,大家不懂得政者,正也,也沒有天子去修身,如果你不懂得修身,就不會以身作則。

所以,【大學】當中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無論是從天子,諸侯國的國君,卿、大夫、士、還是到庶民,普通的百姓,其實都要懂得以修身為本;如果懂得以修身為本,無論你去經營好一個家庭,帶好一個團隊,還是治理一個諸侯國,用孔夫子的話「如士諸掌乎」,就像看著自己的手掌一樣簡單和容易。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周有八士指的是八位賢者,但是那個時候的這八位士者,沒有考證,到現在我們並不清楚地知道,這八位仕者都做過什麽事情。但是這裏為什麽要提到周有八士呢?在周朝的建立初期,賢者能人是非常之多的,這裏也是列舉了八士,想告訴給我們一個道理,在周朝是人才鼎盛的,當人才鼎盛的時期,一個國家,一定是發展的好的階段。

所以,我們還是一個字來總結就叫聚,聚賢者,聚賢士,當你聚了這麽多的賢者,聚了這麽多的能人,一個國家自然會得到治理。

我們現在去讀歷史,也可以總結這樣的規律,當一個聖明的君主出現,賢士就會很多;當賢士很多,治理天下就會變得簡單,就會國泰民安。

第十八篇用最後這一句話來總結,告訴我們周有八士,就說在周朝那個時候,能治理天下的人是非常多的,這裏也只是列舉了八人。

我們再做一個總結,這一講當中我們講到了周公對魯公所說的話,告訴如何去治理天下;接下來最後一句又說了周有八士,想要治理天下很簡單,首先你要從一個君主從你自己做起,不施其親,不讓一些大臣生怨,要被重用;不要讓故舊寒了心,沒有什麽大的過錯,不要遺棄,不要求全責備一人;這個時候自然可以聚人,很多賢者自然願意跟你共同治理國家,實作自己的政治抱負。

無論春秋那個時候的治國,還是我們現在生活當中經營一個團隊,經營一個家庭,都是這樣的思維。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思維,讓自己德行變得更好,讓自己懂得厚待身邊的人,自然就會聚人、聚氣、聚事,讓我們的事業、感情都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