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清明祭祖,拜佛求福,為啥要點三炷香,看完恍然大悟!

2024-03-28文化
#三分鐘講知識#馬上就是清明節,清明祭祖掃墓通常都要先點香,這點和人們拜佛求神的規矩差不多。為啥祭祖、求神都要敬三炷香呢?中國人燒香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史料記載,在神農氏時代,人們發現一些植物在燃燒以後,會釋放出有特殊香味的煙。


於是就開始用這種煙熏走蚊蠅蟲蟻、驅疫避穢等,同時這些香味還能讓人心情愉悅。好東西,自然要敬獻給神明,於是慢慢地,開始用這種用「煙」來祭祀。到周代,這種做法依然相當流行。【周禮】中就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風師、雨師」的記載。其中的禋祀、實柴祀和槱祀,指的都是用燃燒植物生出「香煙」的方式來祭慰神靈。「香」開始在民間流行,並且不再限於祭祀,是從漢代開始的。史書中載,漢武帝特別愛香,所到之處都要燃香。如果說以前的「煙祀」,只是想把「好」東西奉給神靈;那從漢代開始,人們已經開始相信「香」能通神。


在白居易的【李夫人】長詩裏,就寫有漢武帝在李夫人初喪時,就曾燒香祭奠,認為香和煙能作為「引領」、得遇故人。詩裏寫道:九華帳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是希望燃起的香能「找回」已故之人。到了隋唐時代,香已經慢慢走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佛教的引入,以及道教的興起,燒香的習俗也慢慢變得更加普及。到北宋時期,儒、釋、道三家開始融合,並且逐漸形成「三教合一」的概念,「燒香」也開始走向鼎盛,並延續數代不減。


北宋文學家丁謂,在他的【天香傳】一書裏說「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稱香可以奉神明,也可以辟穢清潔。雖然「燃香供神」的做法由來已久,但香一直都不是亂燒的。有人隨手拿起幾支香就點,抓起一把香就燒,都是很不合規矩的,自然也不會有效果。燃香通常講究燒三炷、六炷和九炷,炷數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最常見的就是「三炷香」,這也是儒、釋、道三家共識的燃法。在儒家,三炷香分別代表敬天、敬地、敬祖先;道家講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炷香也代表世間萬物,所有神靈、所有祈求等;同時也代表道家的最高明三清尊神,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在佛家,三炷香又有另一種含義,中間的是敬佛,右邊的是敬法,左邊的是敬僧。還有句老話說「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是說香與香之間要持平,距離基本相等,在一寸以內,叫「心隨香傳,寸誠感神」。通常燃三炷香,只能表達自己的願望,比如祈求平安順利、財源通達,或者求得姻緣、得子嗣等;如果想求兩代人的福,那就要燃六炷香。比如求自己平安長壽,求下一代學業有成等。相對來說,燃九炷香的情況並不多見。在傳統文化裏,九代表至尊之位。宗教中也是如此,比如佛家講究九戒疤、九諦、九禪等;道家也講究九仙、九聖,以及兩家都有的「九字真言」等。


所以九炷香代表的是最高禮儀和禮遇。一定要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或者對寺廟、道觀等地有重要貢獻之人,才能燃九炷香。當然,燃九炷香也代表求三代人的平安,不過燃香之人一定要是最高長輩,或者是最為年長的人才能求。除此以外,燃香時還要註意:一是衣著盡量樸素、幹凈,不要穿奇怪的衣服、梳奇怪的發型,以及化誇張的妝容等。無論祭祖還是求神,重點都在於心誠,外表越樸素、清潔越好。


二是祭拜時,要先燃香、再拜,要用左手點香,行禮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舉過頭頂奉拜,然後再插入香爐。三是無論自己信不信、做不做,都不要笑鬧、嬉戲,祭拜祖先、供奉神明都是很嚴肅的事,還是心懷敬畏為好。燃香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們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部份,當然也代表了歷代人對於神明、祖先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