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為何這麽多詩人要斬樓蘭呢?

2024-10-22文化

說詩,就必須說唐詩,那是詩歌的盛世;

說唐詩,就必須說邊塞詩,那是唐人豪邁氣概、盡忠報國的宣言。

而說唐朝的邊塞詩,就不得不一個詞——樓蘭。

「斬樓蘭」「破樓蘭」等詞語,在邊塞詩中比比皆是。

如李白,他寫過不少關於樓蘭的詩: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多希望能用我這把劍,去戰場上斬破樓蘭古國啊;

(樓蘭國招你惹你了?!)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揮舞利刃直斬樓蘭國,彎弓搭箭直射左右賢王;

(樓蘭招你惹你了,左右賢王招你惹你了?!)

甚至他寫一對夥伴去「打獵」,都是沖著樓蘭的方向——

雙雙揮鞭行,遊獵向樓蘭。

我已經不想吐槽詩仙了,咋就對樓蘭這麽念念不忘,恨不得飲其血、噬其肉呢?

不單單李白是這樣,有唐一代,幾乎每個詩人都想去破樓蘭。

王昌齡在那首【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甚至他還寫過一位戰士。那是一位英雄,那位最可愛的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大唐——

十五役邊地,三回討樓蘭。

十五歲時就去戍守邊疆了,還多次參加征討異族的戰爭。

(我還想吐槽,討伐異族就討伐異族,為啥又把樓蘭拿來說事,人家招誰惹誰了?)

先解答下這個問題吧,樓蘭這麽被詩人們dis,還真因為得罪了人。

他們得罪的人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

據【漢書】記載,樓蘭古國僅「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轉譯成現代文就是——轄下居民1570家,人口14000人。國土面積更不值一提,僅12萬平方米,還絕大部份是沙漠。

按說這麽一個芝麻小國,應該礙不著漢武大帝什麽事才對。

可事出有因啊,一個想往西走得更遠(鑿通西域),一個賴在那不走,還各種搗亂。這不是妥妥地拎不清,作死嗎?

今人常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可是樓蘭國王不知道這句話。

他仗著地理位置優越、社會經濟發達,想伸胳膊拌一拌漢朝這頭大象。

漢武帝想勾通西域,準備找幫手打擊匈奴。樓蘭不但不表示友好,還經常劫殺漢朝使者,為匈奴通風報信。

這漢武帝能忍啊?

果斷不能啊,於是,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派將軍趙破奴領兵征伐樓蘭,活捉樓蘭王,迫使其向漢朝稱臣。

為表示臣服,樓蘭王還向漢武帝進獻了一位質子。與此同時,這老小子也向匈奴送了一位質子。

按說此事到此算是圓滿結束。

可是,樓蘭王還想作妖。當漢軍遠征,去攻打一個匈奴附屬國時,樓蘭王竟然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徹底激怒了漢朝廷。

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扡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開啟城門謝罪。

樓蘭王以他的兩次「忤逆」行為,樹立了他在後人心中的地位,那可是叛臣賊子一樣的存在 。

於是,後來的詩人們都拿他來開罵,也是實至名歸啊。

和高適並稱「高岑」岑參也寫到「 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前年滅了樓蘭國 ,去年夷平了月氏國),「 漢家征戍客,年歲在樓蘭 」(漢朝的那些戍邊將士啊,年復一年駐守在樓蘭)。

唐朝詩人有一個傳統——以漢代唐。

凡是詩中說漢代如何如何,其實是說他們希望本朝的君主應該怎樣怎樣,希望自己能夠躍馬揚鞭、為國殺敵,為國爭光!

他們才不是真的關心漢朝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呢。

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話——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如果樓蘭國王全下有知,不知他會不會後悔當初的首鼠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