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品讀水滸:楊誌明明是將門世家出身,但為何混的這麽差?

2024-06-22文化

楊誌明明是將門世家,為什麽混的這麽差?

在梁山上,楊誌算是最有來頭的好漢之一。楊誌是將門世家,祖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北宋楊家將。楊誌有著家傳槍法,自己又練了一套刀法,論武藝的話,雖然不是梁山上最能打的,但也算是位列前茅了,與林沖、呼延灼能鬥個不相上下。把楊誌放宋軍裏,也絕對是翹楚。

那麽為什麽楊誌混的這麽差?如果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楊誌運氣差,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楊家衰落了

論武藝的話,楊誌步戰用刀,能和林沖打個五十回合不分上下,馬戰用槍,能和呼延灼鬥個四五十回合不分上下。總的來看,說楊誌的武藝相當於梁山五虎將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闖蕩人間,光靠武藝哪夠?光靠武藝就行的話,盧俊義早該當宋朝的兵馬大元帥了。

那麽楊誌之所以遲遲爬不起來,當然不是因為武藝差勁。而首先要考慮的,其實應該是楊誌的出身問題。

很多人覺得,楊誌出身不是挺好的嗎?畢竟是將門世家,楊家將的後裔,聽起來很有面子。

按歷史上來說,楊家將中爬的最高的楊延昭,當年幹到了莫州刺史,其實放眼宋朝,這地位也就一般般。

不過要按話本小說去講的話,楊延昭幹過兵馬大元帥,級別那是相當的高了。然而,時間來到北宋末年,實際上楊家已經衰落了。雖不至於徹底衰敗,但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

原著中提到過,楊誌是武舉出身。武舉人聽著嚇唬人,但這其實恰恰說明楊家落寞了。因為真正的將門世家,子弟壓根就不用參加科舉,尤其不用參加武舉。

可以說,只要族中子弟長大,朝廷馬上就會授予一個官給他,讓他在長輩的帳下聽令。稍微混一混資歷,就能當上邊境大將。

就拿楊家如日中天的時候來說,誰曾見過他的兒子楊宗保參加所謂武舉?

還有像宋朝的呼延家族,可沒聽說過呼延灼參加什麽武舉,人家長大了就直接做軍官了。以及明朝的徐達家族,徐達的兒子徐輝祖一長大就做了勛衛,又署左軍都督府事,直接做上了中層軍官。

哪怕是戚家,戚繼光的爹戚景通是都指揮使,戚繼光一長大就世襲了登州衛指揮僉事,做了中層軍官。

而所謂武舉,說白了,那就只是給一些沒有出身,但還算有些本事的人,讓他們發名顯跡用的。真正有身份的人,恰恰不會走武舉路子,人家覺得那掉價。人家幹嘛要和大頭兵們爭長短?

而宋明時期的朝野上,真正能在軍事上說的上話的大官,就沒幾個是武舉人出身。

這麽來看的話,楊誌淪落去參加武舉,非但沒法證明楊誌的家族顯赫,恰恰證明楊誌的家族已經落寞了,無法提供能夠讓楊誌飛黃騰達的資源,楊誌只好跑去參加武舉。

而後來朝廷也是分配楊誌做殿司制使這種小官。說白了,這就只是一個辦事員而已,根本算不了什麽。最關鍵的是,這種職務很難有機會立功。

說起來,【水滸傳】中除了楊誌外,還有個楊家後人,名叫楊溫,官拜江夏節度使,是十大節度使之一。

然而,楊溫並不是靠家族資源爬到節度使的位置上的。恰恰相反,家族無法為楊溫提供有效的支撐,結果楊溫仕途沒落,前景灰暗。楊溫一氣之下,選擇落草為寇。

其實,綠林道反而很買楊家的賬。畢竟當年楊家精忠報國,血戰金沙灘,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俗話說的好,仗義每多屠狗輩,反倒是這群基層黑社會,還念著楊家保家衛國的功勛。

而楊溫在綠林之中展現出了自己的本事,一步步發展成了巨寇。朝廷沒法剿滅楊溫,這才選擇招安楊溫,許給了楊溫一個節度使職務。

楊溫如果不是造了一趟反,那他這輩子恐怕都當不上節度使了。

楊溫的處境,其實與楊誌十分相似,只不過楊誌沒有楊溫那麽高的地位,並沒有成盜匪集團的領袖人物,只是一介打手而已。這就與楊誌的本事有很大的關系了,楊誌雖然擅長打架,但別的方面實在乏善可陳。

二、楊誌遇事就躲,毫無擔當

要說起來的話,其實出身差還能爬出頭的人不是沒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俅了。論出身,好歹楊誌還有祖上余威,高俅有啥啊。

高俅就是個擅長踢球的仆人,而高俅情商相當高,討得了宋徽宗的歡心。隨著宋徽宗登基稱帝,高俅也攀龍附鳳,成了宋朝樞密院的太尉。

盡管高俅的發跡過程很令人不齒,但人家好歹確確實實就是靠一技之長而發達的,並不是靠出身。

那麽回過頭看楊誌,他的失敗就不能僅僅只歸咎於出身了,實際上,楊誌自身的問題也很大。

首先就是,楊誌這個人一遇到事就往後躲,沒有一點擔當。

楊誌初登場時,跟林沖說自己曾奉命去太湖搬運花石綱。然而花石綱剛押到黃河邊上,就遇到狂風打翻了船。這下楊誌交不了差了,也不敢回京,這才天南地北到處避難。直到最近,朝廷赦免了他,還召他回樞密院聽用。

花石綱這件事,其實就體現出楊誌是個很沒擔當的人。按說這事的責任就不在他,但他依然害怕承擔責任,楞是連工作都不要了。

從後來朝廷赦免他來看,實際上朝廷壓根就沒把丟花石綱這件事當回事,都是楊誌在自我內耗。

楊誌被赦免後,又想官復原職,他花銀子上下打點,最終托關系找到了高俅。不過,高俅可不敢用他,畢竟楊誌這辦事能力太差了,還不願意承擔責任。

這就相當於連背鍋都不會。一個連背鍋都不敢的人,誰又敢用他呢?

高俅表示,不治你楊誌的罪就算可以了,你居然還想官復原職?於是將楊誌趕出府門。

這可氣壞了楊誌。楊誌決定離開京師,投奔他處。但是呢,手上已經沒錢了。之前躲災花了一部份,打點關系又花了一部份,如今的楊誌身無分文。

楊誌想賣了祖傳寶刀,沒成想被潑皮牛二給賴上了。楊誌一時氣急敗壞,竟然失手殺死了牛二。結果楊誌被監押了起來,發配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的梁中書很看重楊誌,委任楊誌為管軍提轄使,算是重用了楊誌。梁中書恐怕當時並不知道楊誌之前犯過什麽事,如果他知道的話,想必段讓不會讓楊誌受此重任。梁中書後來腸子都悔青了。

三、楊誌自身沒有領導才能

楊誌除了沒有擔當外,還有個致命缺陷,就是沒有領導才能。要知道,個人武藝就算再強,了不起也就一個打十個。

小說裏可能誇張一些,那最多也就一個打幾百個。可敵人往往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之眾,光靠一人哪對付得過來?這就需要領導更多的人來對付敵軍了。

所以為將者,真正重要的其實是領導才能,並非是個人武藝。這一點在【水滸傳】中也是如此。關勝、呼延灼的聲望與戰功勝過秦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關勝與呼延灼會帶兵。

那麽楊誌呢?很可惜,他就屬於沒有什麽領導才能的人。

楊誌受梁中書欣賞,在大名府混的風生水起。不久後,梁中書的嶽父蔡京過生日,梁中書準備了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相當於十萬兩白銀。

梁中書看楊誌武藝超群,於是讓楊誌帶著十五個人押送生辰綱進京。梁中書原本覺得勝券在握,畢竟他覺得沒有什麽土匪敢劫楊誌的貨。就算敢劫,也大概打不過楊誌。

然而他小看了江湖好漢。晁蓋、吳用、劉唐、三阮他們雖然論武藝打不過楊誌,但人家會玩腦子。

他們看出了楊誌的領導能力有缺陷。出了大名府後,楊誌害怕土匪劫道,於是天涼時休息,天熱時催人趕路。一旦誰稍微偷一下懶,楊誌動輒用藤條鞭打。

挑夫們受不了楊誌的做派,一直在喊苦,楊誌也是充耳不聞,一不高興了就鞭打兩下。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團結。一味追求效率,最後只會欲速則不達。更別說楊誌追求效率的方式實在太殘暴,試問誰能經得住這麽打?

這一夥人走了十四五天後,那十四個人沒有一個不怨恨楊誌的。怕是就算晁蓋他們沒來劫道,楊誌隊伍內部也得先嘩變。

後來楊誌被晁蓋、吳用等人抓住機會,這群隊友們沒有一個願意出手幫楊誌的。生辰綱被劫走後,這幾個人也全都指認是楊誌勾結土匪,一起私吞了生辰綱,楊誌還真是百口莫辯。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楊誌領導才能太差,不懂如何去與其他人搞關系。

如果楊誌只是個大頭兵,那倒也無所謂。關鍵是,楊誌是一心想要當將軍的,將軍無法避免要與部下交流。

然而就他這個樣子,又有誰願意培養他成為一名軍官呢?楊誌的能力實在太差勁。

那麽大家是怎麽看待楊誌的呢?喜歡本視訊的朋友,可以點贊點關註,內容創作需要大家的鼓勵。

下一期視訊,咱們就聊聊武松落草前遇到的四個哥們,其中三人是表面兄弟,只有一人是武松的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