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齷齪」和「齟齬」這兩個詞怎麽讀?分不清很容易鬧笑話

2024-07-11文化

漢字秘境:探尋「齷齪」與「齟齬」的微妙界限

在浩瀚的中華文化長河中,漢字如同璀璨星辰,每一顆都蘊含著深邃的歷史與豐富的情感。它們交流的工具,民族精神的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與哲思。今天,一同踏入漢字的秘境之旅,去探尋「齷齪」與「齟齬」這對看似相近實則迥異的詞匯背後的故事。

一、引言:漢字,文化的密碼

漢字,獨特的文字型系,自誕生之日起便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從遠古時期的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的美麗傳說,再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的演變歷程,每一個階段都見證了漢字的不斷完善與昇華。它們記錄歷史的工具,民族文化的瑰寶,每一筆一劃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

在探索中,「齷齪」與「齟齬」兩個詞匯如同兩顆獨特的寶石,吸引著的目光。它們雖在字面上有著微妙的聯系——都與牙齒有關,但在實際運用中卻各自擁有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今天,就一同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探尋它們背後的故事。

二、「齷齪」:從齒間縫隙到心靈塵埃

「齷齪」,一個聽起來便讓人心生不悅的詞匯,實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它的讀音「wò chuò」,如同低沈的嘆息,透露出一種不潔與卑劣的氣息。然而,當追溯其本源時,卻會發現它原本並非如此。

在東漢張衡的【西京賦】中,「齷齪」一詞首次出現,用來形容人的氣量狹小,拘於小節。那時的它,還只是一個中詞,不帶有任何貶義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的含義逐漸發生了變化。到了宋朝,學者方勺在其著作【青溪寇軌】中首次將「齷齪」與不幹凈、骯臟聯系在一起,使其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在孟郊的【登科後】一詩中,「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一句將「齷齪」的貶義色彩推向了極致。這裏的「齷齪」與登科後的春風得意形成了鮮明對比,生動地描繪出了詩人未登科時的困頓與卑微。從此,「齷齪」一詞便與不潔、卑劣等貶義詞匯緊密相連,成為了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貶義詞之一。

然而,即便是在貶義色彩濃厚的今天,「齷齪」一詞依然保留著其獨特的魅力。它能夠形容人體、衣物的不幹凈,能夠出人中的醜惡與卑劣。當用「齷齪」來形容一個人時,往往是在指責其思想品的卑劣與醜惡。這種直指人心的力量正是「齷齪」一詞所獨有的。

三、「齟齬」:齒間的不合與心靈的碰撞

與「齷齪」相比,「齟齬」一詞則顯得含蓄與內斂。它的讀音「jǔ yǔ」,如同低語般輕柔卻力量,透露出一種不和諧與抵觸的氣息。在【說文解字】中,「齟齬」被解釋為「齒不相值也」,即牙齒排列得不好、咬合不正。本義雖然簡單直白,但卻蘊含著的哲理。

在戰國時期宋玉的【九辨】中,「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一句便生動地運用了「齟齬」一詞來比喻意見不合、難以相容的。這裏的「齟齬」指牙齒之間的不和諧,對人與人之間思想觀念差異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齟齬」一詞逐漸引申出了的含義。它既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不平正、參差不齊;也可以用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不相投合、抵觸與沖突。在現代中,「齟齬」一詞頻繁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如「美德關系齟齬不斷」、「日韓齟齬不斷」等。這些用法「齟齬」一詞的適用,現代中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和國際局勢。

與「齷齪」相比,「齟齬」一詞在表達上含蓄與內斂。它不會直接指出某人的卑劣與醜惡,而是透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與沖突來暗示問題的存在。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