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拉美人辮子藏著文化密碼

2024-10-01文化

圖片說明: 拉美女孩有梳辮子的傳統。

本報特約記者 劉長煌

拉丁美洲土著文化風格獨特,富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尤其是土著婦女的辮子,巧妙地將傳統與時尚融為一體。雖然辮子是拉美女性的典型發型,但其意義遠不止簡單的美學,而是與歷史、民族多樣性及豐富的本土文化傳統有著密切聯系。

編辮子是拉美女性尊重祖先和傳統的一種形式,常見的方形辮、絲帶辮、串珠辮、側邊辮、皇冠辮等辮子具有獨特的風格。在墨西哥等國,辮子用黑色或彩色絲帶纏繞是典型的發型。

拉美辮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瑪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時期,那時的人透過復雜的發辮來表明自己屬於哪個社群或部落。至今在墨西哥、瓜地馬拉和中美洲部份地區仍然有此傳統。在某些情況下,辮子還代表婚姻狀況。在墨西哥瓦哈卡州北部、韋拉克魯斯州南部和普埃布拉州的馬薩特克人社群,如果女孩把兩條辮子都往後掛表示她是單身;如果女孩將一條辮子掛在後面,另一條辮子掛在胸前,表示已經訂婚;如果兩條辮子都放在胸前,則表示已婚。

頭發的交織一直是社群力量的象征,象征著團結,也象征著土著人民一貫重視共同合作。墨西哥革命期間,女戰士在軍隊中擔任士兵、廚師、護士或助手。她們總是戴著頭盔,身穿寬裙,戴彩色項鏈,腳穿涼鞋,最重要的是有兩條顯眼的辮子,英姿颯爽,成為革命者的象征。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使非洲文化與拉美編發傳統融合在一起。在16世紀的哥倫比亞,復雜的辮子代表著加密訊息,用於傳播有關奴隸周圍環境、逃生路線和西班牙軍隊位置等資訊。在西班牙殖民入侵期間,即1500年至1641年間,約有20萬奴隸抵達哥倫比亞。其間,被販賣的奴隸一直在抗爭,他們逃跑時,會透過婦女編織在頭發上的發型「地圖」來尋找方向。一般來說,女奴不會受到非常嚴密的看管,可以沿著主人的出行路線行進。於是她們記住這些路線,並編織在頭發上。想要逃脫奴役的男人觀看女人的辮子發型就知道走哪條路不會被攔截。例如,從前額往後直達後頸的發辮代表著逃入灌木叢安全;從後頸分開到耳朵側面代表著平地或河流安全;蝴蝶結發型表示小路可以通行;皺紋形發型則表示地面非常泥濘,可能有沼澤等。

來自哥倫比亞卡利市的非洲裔領袖法比奧拉·魯伊斯說:「這些發型代表了逃生的路線,辮子裏還可以藏種子,逃到新土地上就能種植莊稼,不會餓死。」

歷史記錄顯示,在殖民時期,剪掉奴隸的辮子是一種以羞辱來顯示權力的方式。奴隸制廢除後,某些歧視依然存在,黑人和土著婦女不得不選擇其他發型以獲得工作。此後,辮子一度從一種文化元素變成了解放的象征。

如今,盡管國際美學潮流讓辮子、絲帶和發髻風靡一時,但拉美辮子曾經是,也將永遠是拉美文化中自由、團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