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鼓樓摩崖石刻(23)

2024-03-27文化

鼓樓摩崖石刻引言

閩都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城內以三山摩崖石刻為代表的文字,簡括記錄了古城的歷史文化與人事活動。這些石書成為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直觀佐證城市發展的歷史,生動展現閩人以及入閩士人的文采與書藝。為展示域內石刻精華,特選取烏石、九仙、越王等山的摩崖石刻文字,對其內容、人物、書法逐一進行簡要介紹和品鑒,以幫助讀者深入理解題刻內容與歷史背景,重溫過去、欣賞書法、認識古賢,增進對家鄉、對他鄉熱愛的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復興的信心。

對於鼓樓諸山摩崖石刻,前輩文史專家已做過相關調查、統計。這次介紹,旨在挖掘石刻背後歷史,闡述它們的內涵和意蘊,相信對遊客在觀覽這些古跡時會有所幫助。

元絳與「金粟台」

作者 潘登

明何喬遠【閩書】記載:「金粟台。宋郡守程師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後守元絳,篆‘金粟台’三字於石。」根據歷史記載,元絳1062年知福州,程師孟於1068年以光祿卿出為福州知府,顯然「程師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不可信。

金粟台位於福州定光寺白塔的西北側。此處有一塊大石頭自然開裂而成一堆小巨石,遠遠望去,在陽光的照耀下,層層疊疊巨石如金粟堆砌,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恰似如來佛坐下的金粟蓮台。

唐末,閩王王審知在於山西麓建造白塔的時候,正是金粟如來信仰盛行之時,其事跡在唐代流傳甚廣,因此王審知命工匠在定光塔(白塔)上塑祀金粟如來佛像。佛教中的金粟如來佛,以智慧卓越、辯材無礙的神通,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他出入於酒樓鬧市而能方便弘法,入汙泥而不染地接引眾生。佛界稱他是火中金蓮,智者的化身。

北宋福州文人郡守元絳任職福州時做了很多文化善事,其中便有在白塔側坡地上命名、修築了金粟台作為佛教居士們的活動地,為此元絳題寫了篆書「金粟台」三個字留存於今。字高50厘米,寬35厘米,縱1行。郭柏蒼在【竹間十日話】也有所記載:「金粟台,篆書,一尺七寸,嘉祐間知州元絳書。」後來,元絳的侄兒元積中繼任福州太守,繪制金粟如來佛像於台側。

元絳(1008-1083),字原之,一說字厚之。錢塘人,北宋大臣、文學家。他自小聰穎好學,5歲時便能作詩,9歲時拜見荊南(今湖北省江陵)太守,太守試以三題,驚詫於他的才華,並將其文章呈進於朝。北宋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嘉祐七年(1062)知福州。

元絳一心向佛,曾出私錢助刊佛教大藏經。據【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記載,【大般若菠蘿蜜多經】六百卷為【崇寧藏】起首,卷尾刻有「參知政事元絳」的屬名。大約在熙寧至元豐年間,他偶然得知福州東禪寺(現在塔頭路的福州鍋爐廠,如今在廠內還能見到一些蓮花座和石柱斷垣。)住持慧空大師勸募開雕大藏經。私造大藏經是以為皇帝祝聖延壽之名義開展的。深知朝廷因經費緊張而停止印經實際情況的元絳打算以此功德,祈願安泰。

在任福州期間,他致力於深入傳播了中原的文化知識,「以文學為士民師範」,透過開設講座、設立學堂等方式,將中原的經典文獻、歷史典故、詩詞歌賦等文化精髓傳授給當地民眾。他還關註福州的民生問題,透過推廣中原的農業技術、醫學知識等實用技能,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條件,他的貢獻對於福州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雖然元絳主政福州時間不長,可他為福州所做的事情,受到了福州老百姓的交口稱贊。「可惜閩州風物好,一生魂夢到三山」,可見他對福州的感情之深,即使在離開福州多年之後,他仍然夢回三山!不知當時的他是否會想起當年奮筆疾書寫下的「金粟台」三字篆文,是否想起他曾經栽下的棵棵榕樹!

2023年7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於山摩崖題刻之「金粟台」入選,這是於山現存摩崖石刻唯一入選的。如今的金粟台被五棵濃密的榕樹環繞,形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這些榕樹宛如守護神一般,靜靜地佇立在台周。榕樹根在巖石間攀爬,連體交融,形狀奇特。樹齡由百年至千年不等。高度不超過15公尺,但枝幹舒展,枝繁葉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榕樹根與巖石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它們的根須逐漸將巖石包裹起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石上,映出斑駁的光影,為金粟台增添了幾分神秘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