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劍橋訪書記

2024-03-01文化

本人愛好藏書、讀書,在國內便以訪書、購書為樂,每臨一市,必欲了解當地舊書店之行情,偶爾也留下些文字,如【南京舊書業古今】(【藏書家】,第24輯)。今雖網路選書極為發達,在網上淘書總是少了些許樂趣,尤其少了那種不期而遇的悸動。圖書除了閱讀價值之外,本來也具有賞娛與收藏價值,所以讀書與藏書歷來不可分割,大可不必只借不買。如今數位化盛行,絕大部份書籍都已經完成了數位化,不過許多讀書人還是對紙本書情有獨鐘,閱讀電子書總感覺意興闌珊,當然,並無高下之分,各隨人願。

大陸之外,本人訪書經驗不足,雖然走訪過美國、日本、希臘,然均是走馬觀花,時間短暫,未及走訪書店,只有在中國台灣政治大學訪學兩月期間,將台大、台師大附近書店逛了個遍,頗有感觸,惜未付諸文字,時過境遷,記憶模糊,頗為遺憾。

今有幸獲得李約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NRI,國內習稱之為李所)第七屆勁牌獎學金,作為Jing Brand Fellows前來李所訪學半年,得以深度訪書。劍橋坐擁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讀書者眾,書店頗多,值得一書,趕緊落筆,記錄下所見所聞所感,以備日後翻檢記憶。

當然,筆者之前已有數位師友寫過類似文字,如金耀基【劍橋一書賈】(收入【劍橋語絲】,1977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多次再版)、鄭誠【劍橋的舊書店】(2016年發表於豆瓣)、李石【劍橋淘書記】(【博覽群書】2019年第5期)等,本人視角不同,且補充一些最新訊息,另外走訪圖書館其實也是一種訪書。

一、李約瑟研究所圖書館

李約瑟生平我們不再贅述,現任所長梅建軍教授。李約瑟研究所圖書館以李約瑟個人藏書為基礎肇建了東亞科學史圖書館,後發展為李約瑟研究所。東亞科學史圖書館亦屬於劍橋圖書館系統的一部份,可以透過劍橋圖書館系統檢索到東亞科學史圖書館的全部藏書,需要註意的是,透過簡體中文或繁體中文並不一定能檢索到全部中文藏書,最好透過拼音檢索。李所全部藏書均印有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藍色印章,East Asian History of Science Library。現任館長John Moffett(莫弗特,說我們可以稱呼他為John或老莫)自1992年起便一直擔任該館館長。

李約瑟研究所

東亞科學史圖書館

李約瑟研究所藏書印

李所圖書館(包括劍橋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的特點在於同類不同語言圖書全部歸置一起,頗具國際化,查閱者可以充分利用該門類下的全球庫存圖書。另外一些非典型圖書,如未出版的論文集、內部資料、學位論文等寫本與稿本,也進行了整理與編目。

事實上李約瑟個人藏書便有一萬冊漢語圖書、兩萬冊其他語言圖書、兩萬冊影印本和六十種雜誌,後來又經同仁不斷補充完善,李所圖書館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如今李所圖書館圖書更新可謂相當及時(除了采購之外,部份也來自學者贈送),筆者從事中國農業史研究的基本書籍這裏可謂應有盡有,不愧是歐洲最大的中國科學史藏書中心。李所圖書館作為科學史的專業圖書館,按照以下內容分類:李約瑟著作、科學史、中國科學史、日本科學史、南韓科學史、技術史、傳統工藝、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海洋學、物理學、建築學、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化學、印刷、陶瓷、鹽業、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醫藥學等,還有一些哲學、歷史、考古、文學等漢學典籍,洋洋大觀。李所圖書歸類嚴格按照門類,如【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大象出版社,1994年)包含農、醫、天、算等分卷,一般國內圖書館是整套放置在一起,這裏則是將其打散。

李所圖書館圖書概不外借,但可在館內查閱,必須填寫借書卡,寫明所借圖書之作者、名稱、索書號、借閱人、借閱日期等資訊,借書卡分為兩張正本送出借書處、副本插於取走書籍之處,方便圖書管理員歸位,這種方式還比較傳統,用John Moffett的話來說就是比較「old tradition」,但是不可否認,在只有一個圖書管理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說是井井有條。

李約瑟研究所借書卡

該館除了豐富的近現代書籍之外,還藏有近700種中文古籍善本圖書,詳見John Moffett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陳正宏教授合編的【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藏漢籍善本圖目】(中西書局,2020年),這批古籍較國內來說不算非常珍惜,但對於英國東亞學界了解和研究中國卻至關重要,且書中保存了大量李約瑟的批註,為它們增色不少。李所圖書館還保存了大量李約瑟個人檔案,平時不對外開放,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份檔案的整理工作。

二、劍橋大學圖書館

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劍橋大學圖書館(簡稱大圖),中文藏書亦相當豐富,僅專著就有超過35萬種,不愧為英國漢學研究重鎮。自1632年起,大圖已經連續收藏中文圖書360年。劍橋大學首任漢學教授威妥瑪(Thomas Wade,1818-1895)、漢學教授霍古達(Gustav Haloun,1898-1951)等均在大圖中文書籍的積累上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劍大大圖開架書籍

劍橋大學主要漢學相關書籍,分別收藏於以下機構: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Chinese Collec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東方研究院圖書館(Faculty Library, 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部份學院也藏有中文書籍,透過館藏系統可以檢索到,但能否進入及借閱當因學院而異。帶包入館須存包,物品如果希望帶入的話需要到前台花20分買一個透明袋子。

由於李所和大圖有一定的合作關系,我們存取學人也可以免費擁有一張library card,作為大圖的準入憑證,憑借這張卡也可以免費進入收費的部份學院。大圖收藏了不少中文文物,如opkins Oracle Bones金璋甲骨(亦是大圖中最古老的文獻)、古籍善本孤本、抄本、稿本、拓片、地圖等,送出閱覽申請後,管理員會協助找出,但不允許外借,其他開架書籍則可以外借。現任大圖中文部主任是何妍老師,圖書館助理富青柏老師等三人。

大圖中文圖書系統分類包括:FA(東亞總論)、FB(中國)、FC(威妥瑪特藏漢文和滿文書籍)、FE/FK(滿文和蒙古文材料)、CRA-CRZ(威妥瑪特藏西文書籍)。大卷(超過29厘米)以單獨的順序放在底層案例16-17和101-103中。

譬如筆者常用的農業史類圖書,分布在FB975.246-(即Case 89開架),琳瑯滿目,但每本中文書籍均被制作的硬裝外殼包裹(本身硬精裝的除外),外殼上貼有中文標簽,美觀且對於保護圖書非常有必要。據富青柏老師告知,大圖有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制作這種Hardcover,但近年由於大圖消減財政支出,裁撤了這個部門,殊為可惜,所以近年的新書可能會以軟裝的面貌直接上架。

大圖中文圖書又包括可借閱書籍(Borrowable Books)與不可借閱書籍(Non-Borrowable Books),可借閱書籍提出索引請求,工作人員可以幫忙調取。

不可借閱書籍只能在東亞閱覽室(The East Asian Reading Room)閱覽,它是Aoi館的一部份。Aoi館1998年3月開放,以表彰Tadao Aoi(青井忠雄)的慷慨捐助而命名,除了一樓的東亞閱覽室外,Aoi館還包括一樓和地下室的藏書室等建築。不可借閱書籍註有Not to Be Taken Out,一般包括CRA-CRZ、FC(威妥瑪特藏),FG、FH(稀有書籍),FE、FK、FM(未裝訂書籍)。

當然,大圖同樣致力於收藏世界各地圖書,本土歐洲圖書可謂應有盡有。再以日本為例,藏有10萬冊的日本書籍,其中早期日本書籍1萬余冊,號稱歐洲最大、最佳。這些均非筆者關註重點,茲不贅述。

三、劍橋二手書店

筆者曾經提出,雖然「舊書店」一詞在國內套用較廣,但並非真的「舊」,用「二手書店」命名比「舊書店」更佳(見【南京舊書業古今】)。而劍橋乃至整個英國,並不存在單一的新書店,基本書店均涵蓋了二手書經營業務,這首先是英國書店的特色;第二,英國書店普遍經營一些周邊,如紀念品、明信片等,即使一些典型的二手書店亦是如此,甚至有一些雜貨商店兼職售書;第三,物是人非,時代變遷,雖然小的私營書店最易受到沖擊而流散,但英國書店基本歷史都在幾十年以上,甚至眾多百年書店;第四,書店普遍占據了比較好的地段;第五,營業時間較短,大多是上午10點或11點開業,下午4點或5點關門;第六,除了特價書,圖書價格總體較貴。

筆者已經走訪過劍橋、牛津和倫敦的大部份二手書店,他們的共性多於個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就是英國書店基本難覓中文圖書,基本不用費心打聽,倒是中國人撰寫的外文書籍或英國人所著涉及中文的圖書,偶有見到,前者如中國作家、藝術家蔣彜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Edinburgh (【愛丁堡書記】,1948);後者如威妥瑪 Yu yen tzu erh chi (【語言自邇集】,1886)。限於篇幅,我們不再一一盡述牛津、倫敦事例。

劍橋書店總量不如倫敦,然亦可觀,在全英名列前茅。劍橋旅遊地標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ookshop,位於市中心Trinity Street,毗鄰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大聖瑪利亞教堂,劍橋大學出版社書店被稱為英格蘭最古老的書店,自1581年起便在此處售書。該店專營劍大出版社近年出版圖書,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尤推藝術、建築、物理、宗教類圖書和教材。圖書價格從二三十鎊到一百余鎊不等,但據鄭誠兄告知,年初會有清倉甩賣。

沿Trinity Street北行不遠,在三一學院牛頓蘋果樹對面便是有著140年歷史的Heffers Bookshop,以售賣人文社科新書為主,櫥窗裏擺滿了【哈瑞·波特】系列的各種用具。雖然與劍大出版社書店均為上下兩層,但Heffers無疑更大,甚至應該是劍橋第二大的書店了(僅次於暢銷書書店Waterstones)。童書區很受歡迎,擁有眾多小朋友粉絲。地下一層面積更大,有專門的舊書區,分門別類,但價格不低。與牛津的Blackwell Bookshop比較相似,後來發現原來已被Blackwell集團收購。

從劍橋大學出版社書店往南走,國王學院對面的小巷子裏便是The Haunted Bookshop,白墻紅框,非常醒目,雖然上下兩層(二樓「非請勿入」),但依然十分逼仄,櫥窗裏均為皮面童書,正中央綠色老版【彼得·潘】特別亮眼。自1987年以來,The Haunted Bookshop一直專註於兒童書籍、插畫類以及祈禱類老版書籍,價格不菲,但總有驚喜。由於某些靈異傳說,該店又被稱為「鬧鬼書店」。天氣晴好之時,也會在門外架起小桌子,展出一些特價書。

緊挨著The Haunted Bookshop,便是劍橋頗負盛名的G. David Bookseller了,藍窗藍門,白墻上貼有「Antiquarian Books」的銘印,愛書之人無不流連忘返,二手書量大、品質高、價格也相對公平,從幾英鎊的小冊子到上千英鎊的珍稀圖書應有盡有,跨越了17世紀至今天。初代主人Gustave David(1860-1936),法國人,1896年在Market Square擺書攤,又至St Edward's Passage開店,今天仍是Gustave David的後人在經營,典型的家族式書店。金耀基【劍橋一書賈】便是重點描繪G. David。

G. David二手書經營在劍橋居首,進深三間、地下一間。最大一間為Antiquarian Book Department,可以說是G. David的招牌。筆者甫一進入,便被其厚重的歷史所吸引。該間存有眾多珍本書,特別珍稀的會鎖於玻璃櫥窗內,不乏一些名家手稿。由於專業原因,我比較關註博物學類書籍,先是詢問有沒有Thomas Penant的 British Zoology ,一位老者熱情地表示,雖然沒有該書,但有一位Penant的朋友著的書籍,與 British Zoology 相近,專門為我從庫房搬了出來。之後我又發現很多博物學的版畫(手工上色),有木版、銅版、石版,均為從書頁上撕下單獨售賣(為提升其附加值),於是我詢問有無完整的此類書籍,老者熱情介紹,果然滿載而歸,共入三本大書,分別為George Ernest Shelley的 A handbook to the birds of Egypt (1872)、Frank Finn著 Indian Sporting Birds (1915)、Thorburn Archibald之 British Mammals (1920)。頗具研究價值,比如印度鳥類這本不僅具有博物學價值,同時可見英國人對於印度殖民地的征服與認知。

部份從G. David淘到的古董書

談到古董書的問題,G. David雖然號稱不開網店(自言為了和客戶保持直接接觸的傳統和讓讀者體會發現的樂趣),但是我相信它的價格也是經過網路比價的,基本上比網上價格貴一點(不算運費),所以說網路時代,很難撿漏。對比本人探店過的倫敦古董書店,G. David已經比較公平,倫敦二手書店中基本上普通二手書店與古董書店有著比較明確的分界線,呈現專業化的分工。倫敦古董書店一般冠名Antiquarian Books或Rare Books,倫敦比較有名的比如Maggs Brothers、Peter Harrington、Shapero等,筆者均前往考察,雖然店員態度非常友好,但很遺憾價格都過於高昂——相較於網上,不免讓人有些失望。偶然在Shapero Rare Books發現明代中國農書一冊,標價數千英鎊,明顯高於國內市場。倫敦其他二手書店,比如Covent Garden二手書店街,基本沒有像G. David這樣同時經營普通二手書與古董書的情況。

上文提到,Gustave David曾在Market Square擺書攤,如今Market Square依然存在三三兩兩的書攤,坐落在繁華的Market Square飲食廣場,也算別有風趣,不過以地攤文學或暢銷書為主,悻悻而歸。

Plurabelle Books,算是比較罕見的不坐落在市中心的書店,1996年利用一個舊倉庫改造而成,僅就現當代二手書業務來說,不遜色於G. David。Plurabelle是一家比較典型的網路書店,但也歡迎訪客蒞臨,有些不方便上網的書籍,通常會以5英鎊以下的價格處理。自建有書商標簽博物館。

Plurabelle Books

距離Heffers不遠的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附近,便有Oxfam Bookshop,文學、小說、有聲讀物、烹飪書籍等均有相當庫存,特別是二手外語書籍,如西班牙語和法語小說、教科書等。Oxfam(樂施會,即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屬於慈善書店,Oxfam擁有的二手書店已達一百五十余家,是歐洲最大的二手書店銷售系統,除了Sidney Street這家之外,Burleigh Street上的Oxfam shop雜貨店二樓也辟有更大的舊書區,同樣以文學、小說等為主,價格較親民。

圖5:Oxfam Bookshop

Oxfam shop

慈善書店除了Oxfam,本地知名的還有Books for Amnesty,在市中心公園帕克公園旁邊,1998年建立,進深十米,專營小說、歷史、藝術、哲學、地圖、旅行、兒童讀物等,價格較低。作為慈善書店,亦有本地居民不斷捐贈的書籍,規模在劍橋慈善書店中堪稱最大,相對更加專業,置身其中,很難空手而歸,本人淘書兩本,一部為Lockley的 Birds of the Sea (1945),一部為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1948年初版。Mill Road上,有皇家英國退伍軍人協會(Royal British Legion)開辦的慈善書店,充斥著許多便宜的兒童讀物;以及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的非盈利書店RSPCA Bookshop,同樣主打兒童讀物,但偶見B. H. Ryves著 Bird Life in Cornwall (1948),收入囊中。

Books for Amnesty

RSPCA Bookshop

以上書店皆為筆者所見所感,或有遺漏,比如一些沒有實體的網路書店,不過在劍橋這樣一個小鎮中依然可以說是蔚為大觀,人均書店/圖書量嘆為觀止。劍橋之所以為劍橋,離不開這些書店的「推波助瀾」。不過即使如此,二手書店依然悄然衰落,金耀基在1976年描繪的「單單書店就不能勝算,在‘王者廣場’附近,幾乎無街無之,無巷無之」,已經一去不返;G. David第三代接班人回憶周圍有二十多家獨立書店的盛況,也已經悄然落幕。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書在、愛書的人在,劍橋書店便永不會沒落,劍橋依然是一個真正的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