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上,江蘇宜興窯與廣東石灣窯是兩處以生產陶器而聞名的民間窯場。明清時期,這兩處窯場在生產紫砂陶和石灣陶器之外,還都燒制過一種以陶泥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於這類釉陶中某些產品的釉色特點與鈞窯瓷器有相似之處,因此後人常稱之為「宜鈞」或「廣鈞」。
▌清宮舊藏「宜興掛釉」器選介明清時期的陶窯,位於江蘇省宜興鼎蜀鎮,以生產紫砂陶而聞名。主要產品是葫蘆瓶、花囊、四足鼎、大蓋罐、塔身、動物形花插、方花插等。釉色有天藍、天青、月白、茶葉末、灰藍、藍綠等,施釉一般較薄,釉面溫潤,給人以軟的感覺,釉面常見細碎的開片紋。
宜興窯還燒制仿宋鈞的帶釉陶器,名宜鈞,又名歐窯(明萬歷時期歐子明所創制)。
清時,宜興窯產品博得皇宮的喜愛,雍正、乾隆皇帝多次傳旨對其作品的造型和裝飾給予具體指示。
明宜興窯樣符銘茶葉末釉葫蘆瓶 高13.5厘米 口徑1.6厘米 足徑4.3厘米
瓶外口下刻楷書「祥符」字銘。依清宮陳設檔記載,此器自道光至光緒朝一直存貯於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後之樂壽堂內,至晚清時則移至內廷西六宮中的太極殿內陳設。
道光年鈔本樂壽堂庫存陳設檔(封面)——祥符款葫蘆瓶
道光年鈔本樂壽堂庫存陳設檔(內頁)——祥符款葫蘆瓶
宜興窯桃式水註,明
水註為橫臥桃形,一側以雕琢枝幹為柄,另一側的桃尖處開註口。胎質灰白,胎薄體輕。通體施仿宋鈞窯天藍釉,灰藍色釉地中密布白色、橘黃色的斑點。釉層較厚,開片細密。無款識。
水註色調淡雅,造型設計巧妙,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別具匠心。
宜興窯明、清時期生產的仿鈞產品俗稱「宜鈞」。宜鈞胎有白色與褐色兩種,白胎用宜興白泥制成,褐色胎用宜興紫泥制成。釉色以天青、天藍等色居多,以灰藍釉最為名貴。
明宜興窯灰藍釉小罐 高2.7厘米,口徑2.6厘米,足徑2.6厘米
此罐原收貯於外廷東路慈寧宮東跨院庫房中。
宜興窯仿鈞天藍釉蓮花式洗,明 高7.1cm,口徑19.3cm,足距10cm
洗呈盛開的蓮花狀,底下承以三個乳凸小足。通體施天藍色釉,釉層乳濁不透明。明代宜鈞陶器的釉色較豐富。此蓮花洗為純正的天藍色。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明
晚明時期宜興窯開創紫砂掛釉器,明人谷應泰【博物要覽】載:「近年新燒,皆宜興砂土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明代宜鈞也稱歐窯,【陶說】記載:「明時江南常州府宜興歐姓者造瓷器,曰歐窯。」此瓶選取鵝首、鵝頸制成流與頸,可謂造型別致。微微張開的的鵝嘴、充滿神韻的眼睛、彎而勻細的鵝頸、甚是生動。其寧靜而雅致的色調,配合優雅的造型,是一件頗具審美價值的實用器皿。
明宜興窯「宣和內府」款天藍釉塔身全形
塔身中空,一側開光,另一側釉下楷書豎寫「宣和內府」銘,通體施天藍釉,塔內供玉佛一尊,帶楠木座,襯錦墊。此塔身之上有兩截帶楠木座的玉腰節,內供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曾任四庫館副總裁、內閣學士董誥書寫的小經書二冊,一為【般若菠蘿蜜多心經】,一為【禦制玉觀音贊】。此器原為毓慶宮佛堂內陳設。毓慶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始建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址為明代奉慈等殿。乾隆、光緒等都曾長居此宮。
明宜興窯「宣和內府」銘天藍釉七孔花插 高25.1厘米,口徑8.1厘米,足徑14.9厘米
花插米黃色胎,外通體施天藍色釉,底部施鐵褐色護胎釉,並豎刻篆書「宣和內府」四字款。清宮檔案中曾多次提到「宜興掛釉花插」,說明宜興窯此類產品為宮中喜用的陳設器。
▌清宮舊藏石灣窯「廣鈞」器選介
北京故宮現藏明清至現代的石灣窯制品370余件,其中多數藏品為故宮博物院建院後入藏,而原屬清宮舊藏的石灣窯「廣鈞」器計有82件。
屈大均【廣東新語】載:"石灣之陶遍二廣,旁及海外之國。"從東南亞諸國傳世的大量石灣陶產品中,包括華人建築用陶和收藏品,可得到實物的證明。
石灣窯亦稱「廣窯」,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石灣鎮。考古發掘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表明,石灣的陶瓷生產至遲可上溯至唐宋時期,明清時趨於鼎盛。添加我為微信好友
清石灣窯窯變釉牛式花插
原藏壽康宮。該宮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側,清代各朝皇太後多居此宮。此處原藏明石灣窯窯變釉梅瓶和清石灣窯窯變釉牛式花插各一件。
此花插作牛式造型,胎體厚重,造型新穎。花口內飾黃釉,其余處滿施深藍釉,釉層凝厚,深藍色釉中滲化出蔥白色雨點狀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現出窯變的效果。其窯變以藍色為基調,雖仿鈞窯,卻又大不相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石灣窯因位於廣東佛山市石灣鎮,產品仿鈞窯釉色,故又被稱為「廣鈞」。石灣窯以陶塑和建築陶瓷著稱。此件花插將牛雕塑得憨態可掬,釉色以藍色為基調,變化萬千,雖仿鈞釉,卻又大不相同。為石灣窯的代表作品之一。
明石灣窯窯變釉梅瓶 高25.6厘米
瓶底施醬色護胎釉,外通體施藍色夾雜放射狀白點的窯變釉。這種以深淺不一的藍色為基調,其間雜以或多或少流淌狀的白點而頗似雨中水跡的釉色美稱「雨灑藍」或「雨淋墻」,是舊藏石灣窯器中的典型釉色之一。此瓶原藏壽康宮。
灣窯藍釉撇口瓶 高32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9厘米
原藏養心殿。該殿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南部的一座獨立宮殿院落,明嘉靖時興建,初為皇帝的便殿。清代自雍正朝開始直到清末,此殿一直為歷朝皇帝的正寢之宮和處理日常政務及接見大臣之所,堪稱清王朝實際上的政治中心。殿內原藏明石灣窯凸印纏枝蓮紋梅瓶和清石灣窯藍釉撇口瓶各一件。
明石灣窯窯變釉象式花插 通高13.6厘米 口徑8.2×7.6厘米 足距9.5×6.5厘米
花插作大象造型,象背開花瓣式口,下連承盤,平底,下承四足。通體施雨灑藍窯變釉。原藏頤和園。
明石灣窯窯變釉三足爐 高21厘米
爐裏施米白釉,外施雨灑藍窯變釉,底施醬釉。原藏頤和園。
明石灣窯窯變釉貫耳瓶 高13厘米,口徑4.5×5.5厘米,足徑4.7×5.9厘米
瓶仿青銅器造型,敞口,長粗頸,弧腹,圈足,頸部有一對貫耳。外壁出筋處呈醬色,通體施藍、灰、白色相間的窯變釉。為1946年後並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石灣窯簡稱「廣窯」,以善仿鈞窯而著稱。仿鈞釉色以藍色、玫瑰紫、翠毛釉等為佳,但仿中有創。鈞窯的窯變釉是一層釉色,而石灣窯變釉卻有底釉與面釉之分。寂圓叟在其【陶雅】中盛贊石灣窯變釉色:"廣窯謂之泥均,其藍色甚似灰色┅┅於灰釉中旋渦周遭,故露異彩,較之雨過天晴尤極濃艷,目為雲斑霞片不足以方厥體態。┅┅又有時於灰釉中露出深藍色之星點,亦足玩也。" 點選此處添加我為微信好友
石灣窯郵票
石灣窯不僅善仿鈞,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窯,宋代官、哥、汝、鈞諸名窯產品,從材質運用、技法處理、藝術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創造性的發展,梅建鷹評價曰:"石灣集宋代各大名窯之大成,仿鈞而青出於藍,獨創石灣自已的藝術風格。"
▌清宮舊藏「五大名窯」鈞窯器選介鈞瓷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鈞窯出產的瓷器,因宋徽宗時期曾在近禹州市內古鈞台附近設定官窯專門燒制禦用瓷而得名。鈞瓷主要貢獻在於燒制成艷麗絕倫的紅釉鈞瓷,從而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改變了以前中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開拓了新的藝術境界。最為可貴的是,其變幻出海棠紅和玫瑰紅等不同的色彩,產生出繽紛燦爛的彩色效果,這也正是不存在兩件完全相同的鈞窯瓷器的原因。
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宋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高15cm,口徑20—16.5cm,底徑13.4—10cm。
花盆呈長方形,折沿,斜直壁,平底,四角有足。通體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現「蚯蚓走泥」紋。外底施醬色釉,並刻有書目字「十」。
花盆為鈞窯瓷器中的重要品種,是當時為滿足皇宮需要按照宮廷出樣設計和燒成的。這件花盆造型古樸大方,釉色典雅潤澤,是一件備受皇室青睞的藝術品。
鈞窯玫瑰紫釉渣鬥式花盆,宋
宋,高18.4厘米,口徑20.1厘米,足徑12厘米。
花盆呈渣鬥形,撇口,長頸,圓鼓腹,圈足外撇。通體施窯變釉,各部位釉色不同。內壁口沿處以天藍色釉為主,其下藍、紫相間。外壁口沿至頸部,天藍色底釉上暈散著玫瑰紅色釉,猶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紅色為主,明亮艷麗;外底施醬色釉。底開有五個滲水孔,並刻有數目字「六」。
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北宋
花盆呈六方形,折沿,深腹,底下承以六足。裏外施天藍色釉,口沿、邊棱釉薄處呈醬黃色。外底塗刷醬釉,有七個滲水圓孔,並刻有數目字「八」,表明其為同類花盆中較小者。此花盆為河南禹縣官鈞窯產品。鈞窯曾燒造大量花盆以供禦用,形式多樣,見有葵花式、海棠式、菱花口式,六方形、長方形等。花口花盆的制作,從制坯、成形到燒造成功,實屬不易,成品率較低。可見官窯產品的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此件六方花盆作為宮廷陳設用瓷,做工考究,造型端莊,既美觀又實用。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成六瓣菱花形。敞口,折沿,淺腹,弧形腹壁,底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器身的玫瑰紫釉與邊、棱自然形成的醬黃色釉相映成輝,這種釉色的燒成是北宋河南禹縣鈞窯工匠的創舉,燦爛的玫瑰紫色釉是銅金屬元素在強還原焰的氣氛下燒成後的呈色。器裏釉呈天藍色,釉面上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數目字「十」。
鈞窯月白釉渣鬥式花盆,北宋
花盆呈渣鬥形。侈口,寬唇,長頸,圓腹,圈足較高。底開有五個滲水圓孔。胎體厚重。裏、外施月白釉。器底露灰胎,底外和圈足內壁均刻有數目字「二」 。圈足所刻數目字筆畫寬且深,同其他「官鈞」器物上所刻數位風格相同,應是鈞窯工匠所刻。外底刻劃的數目字筆畫細而淺,當為後人補刻。
鈞窯瓷器的釉是一種乳濁釉,它不同於玻璃狀的透明青釉,而是典型的乳光青釉。其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淡者稱為月白,紅色是釉料中還原銅的呈色,紫色則是紅釉與藍釉
相互融合的結果。鈞窯首創性地燒制成功銅紅釉,這種釉色青中帶紫,宛如藍天中絢麗的彩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備受宮廷的青睞。添加我為微信好友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北宋
花盆整體呈四瓣海棠式,外施玫瑰紫色釉,裏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此花盆的釉層比其它鈞窯花器產品稍薄。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有刻劃的數目字「七」。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北宋
花盆托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淺腹,平底,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裏施天藍色釉,口沿及足邊均釉呈醬色。此件花盆托的釉層比其它的鈞窯花器產品稍薄。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刻有數目字「八」,表明這件器物為同套器物中較小者。
此器利用器形和釉色的變化,使得原本單一的造型顯得多姿多彩,體現了鈞窯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此件海棠式花盆托應與刻有相同數目字的海棠式花盆配套使用。
鈞瓷作為五大名窯之首,宋徽宗曾欽定的皇家禦用瓷器,註定是特別的存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在那個青白二色平分天下的時代,鈞瓷就像一道彩虹,讓天人都為之驚艷!
釣瓷之美,貴在色彩。
而色彩之美,貴在窯變。
▼
添加我為微信好友
(備註頭條)
一個在鈞瓷領域努力搬磚的中國人
長期出售鈞瓷各種擺件,茶具,小物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