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工匠匯·首屆輕工大國工匠 | 曹光華:宣紙「通家」

2024-01-22文化

「通家」,是皖南山民對一個行業裏全能人才的敬稱。在宣紙的發源地涇縣小嶺,曹光華被稱為「宣紙通家」。這個稱呼對於曹光華來講名副其實。這位通家既有深厚的理論積澱,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宣紙的誕生歷史以及創新制作等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對各種規格、各種特性的宣紙制作,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深究「鼻祖」身世

作為一名工匠,曹光華有一種深究事理的鉆勁。宣紙的發源地被公認是涇縣的小嶺,對於「宣紙鼻祖」,人們普遍認為是小嶺曹氏的「開山之祖」——宋末元初的曹大三。對曹大三的研究雖有一些成果,但對其生卒及身世仍存在爭議。作為「宣紙鼻祖」曹大三的第22代裔孫,曹光華翻檢了很多文房古籍,查閱了大量古代方誌,但仍一無所獲。後來,他在一部修於民國年間的曹氏宗譜中有了驚喜發現。該宗譜記載,曹大三是涇縣小嶺的始遷祖,由鄰縣南陵的虬川遷徙而來,生於1264年,卒於1342年,享年79歲。曹大三遷居小嶺時,帶著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曹二七生於1285年,卒於1357年;次子曹二八生於1288年,卒於1368年。由此可以推斷,曹大三遷居小嶺的年份,至少是在1288年之後,宣紙出現的年代,也不會早於1288年。曹光華的這一發現,不僅事關他的先祖生卒紀年,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宣紙誕生的年代,其意義不言而喻。

革新造紙工藝

曹光華出生於1954年,自幼生活在小嶺。小嶺人的造紙盛況,正如清朝當地的讀書人描述的一樣:「沿溪紙碓無停歇,一片舂聲撼夕陽。」家家戶戶都幹這一行。紙鄉從收購稻草、青檀皮,到制作燎草、燎皮,以及撈紙、曬紙的整個過程,曹光華都有幸見證。皮草從挑上山到挑下山,少則十個月,多則一兩年,期間要不斷翻曬;寒冬臘月,抄紙工夜裏兩三點就要起床,進入四面透風的槽坊,用雙手從冰寒刺骨的漿水裏,抄撈出一張張宣紙;夏天,曬紙屋裏的氣溫接近 80攝氏度,工人成天在烘墻上貼紙、揭紙,熱得身上只留遮羞布;鞭草房裏塵土飛揚,令人窒息,紙工出草房時,只能看見兩只白眼球和兩個鼻孔;舂碓屋裏打草、打皮的巨響,影響工人的聽力,有的幾代人都是「板聾子」……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寧願讓孩子出門打工,也不願意將孩子送進宣紙廠。所有這些,曹光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急在心裏!

1992年,曹光華升任小嶺宣紙廠領導崗位,他積極倡導並直接參與宣紙制作工藝的革新改造。因為他熟悉燎草和燎皮等制作的所有工序,所以能準確摸到技改的牛鼻子。他以燎草制漿工藝為突破口,與專家一起安裝裝置、拆裝偵錯,繪制各種試驗圖紙,沒日沒夜地奮鬥在技改前沿。

1993年年初,新工藝草漿試產取得成功,並抄制成紙,有書畫家現場試用,當即簽署試用意見,均表示滿意。鑒定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運用草漿制作新工藝「稻草一步法」代替傳統工藝,使宣紙制漿實作機械化,將傳統的10—12個月的生產周期,縮短為24小時,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制漿過程中采用無氯漂白的方法,排除了氯汙染,恢復了傳統無氯漂白的特色工藝,且新工藝集中制漿,分散抄紙,便於環保處理。曹光華作為這項技術革新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功不可沒。

以名字命名宣紙

2001年,曹光華辦起了屬於自己的企業——光華宣紙工藝廠。曹光華是個有心人,對於制造宣紙的各個環節,他都嫻熟於心。對於書畫界的顧客,不論是一流名家還是普通的書畫愛好者,他都能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要求量身客製宣紙,客人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對其手藝贊不絕口。曹光華精心研制的「中華九龍寶紙」,將傳統的三層夾宣提高到九層,手感柔綿,積墨時,筆筆清爽、層次分明,濃而鮮艷、淡而不灰,真正可以達到墨潤萬變、淋漓酣暢的絕佳效果,此紙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06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準「曹光華」為宣紙商標,曹光華也由此成為以自己姓名註冊宣紙商標的全國第一人,「曹光華牌宣紙」也被中華文房四寶協會授予「中國十大名紙」稱號,並獲得第25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金獎。

而今,年過花甲的曹光華家門庭若市,有上門客製專用紙的,有請教造紙工藝和宣紙知識的,也有請教宣紙收藏及市場行情的。對此,曹光華有求必應,從不讓來者失望,真正體現了一位大國工匠的卓越風采。

(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全國委員會供稿)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