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無法被定義的殘雪——經歷過動蕩年代,寫作是她的復仇

2024-01-09文化

有這樣一位作家,她在國內讀者寥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國際上,她卻是公認的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作家。

◎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作家

她的作品被選入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日本國學院的文學教材,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收入美國大學教材的中國作家。在這一點上,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莫言都遠不及她。

不僅如此,國外很多機構還專門成立了關於她的研究會,日本甚至還出版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研究雜誌。她就是被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稱作「中國最優秀的作家」,被瑞典文學院諾獎評委譽為「中國的卡夫卡」的 殘雪

墻內開花墻外香,是這個時代非常常見的一件事,但「殘雪現象」已經大大超過了「墻外香」的程度,她甚至能夠用「墻外炸裂」來形容。

在近幾年的諾獎賠率榜上,她的排名一直穩居前列,一度超過村上春樹等人;2015年,在國內沒有獲得過任何獎項的她,還一舉拿下英國、美國等三個國際性文學獎項提名。

◎對災難的深刻反思,形成她另類的風格

殘雪的作品風格極度怪誕,語言玄奧神秘,故事場景如夢幻一般而又具有哲思。有很多讀者認為,她的作品就源於她的夢,殘雪自己也曾說:「也許從一開始,我就隱藏著把夢境變成現實的野心。」

但也正因如此,能夠真正讀懂她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她的好友兼作家何立偉甚至對媒體說:「全世界能讀懂殘雪的,只有一個半人。一個是殘雪自己,半個是殘雪的哥哥,著名哲學家鄧曉芒。」

殘雪另類的風格,與她特殊的經歷及對這段經歷的深刻反思有關。1953年,殘雪出生於湖南,四歲那年,任【新湖南報】社長的父親受到反右沖擊;幾年後,她的父母在運動中再遭劫難,大弟也在「文革」中意外死亡。

動蕩期間,殘雪進入一家街道工廠當銑工,然而卻受盡廠長的欺淩;做工人的這八年是她不堪回首的地獄,而她寫成的第一部小說【黃泥街】,就隱藏著這八年醞釀下來的夢魘母題。

◎寫作,是她的「復仇」

【黃泥街】的寫作,是殘雪趴在縫紉機上完成的。當時,殘雪已經結婚生子,失去工作的她想辦法開了一家縫紉店,做了一名裁縫。

1983年,30歲的她帶著剛剛寫成的【黃泥街】四處訪人交流,兩年後,她的第一篇文章【汙水上的肥皂泡】成功發表,這個「蓄意殺母,最後將母親變成一盆汙水」的陰森怪異故事,是殘雪在中國文壇亮出的第一個姿態。

第二年,她的兩部小說【蒼老的浮雲】和【黃泥街】相繼發表,殘雪瞬間從一個籍籍無名的裁縫,成為文學界都在討論的「先鋒派」代表人物。

然而,「先鋒派」根本無法定義殘雪,她的作品如此另類,只能勉為其難地塞入先鋒派的陣營。與莫言、余華、格非、蘇童等典型先鋒派不同,他們雖然有著現代主義的技巧,但在寫作上仍然擺脫不了現實主義的影子,而殘雪的作品完全是脫離現實的、夢境的、荒誕的、毫無邏輯的,她的故事似夢非夢,似醒非醒,在怪異的世界裏充斥著精神的變異者。

殘雪的文學世界,是一個夢魘構成的黑暗世界。同樣是對那個特殊時代與特殊經歷的反思,莫言、余華等人的作品在寫盡黑暗與苦難後,總會看到一絲光亮與希望。

而殘雪筆下的垃圾、蛆蟲、蛛網、屍體,從來沒有獲得過重生與光亮的權利,「她近乎本能地懷疑著她所置身其中的時代,用一種決絕的方式與之對抗。」殘雪本人也曾在采訪中說:「我寫這種小說完全是對人類的一種計較,非常念念不忘報仇。」

是的,寫作是她的復仇,這遠比反思來得深刻徹底。同時,這也讓她達到了一個新的精神與文學世界。正如鄧曉芒所說,她荒誕文字的背後,是「人類精神的一個更加深邃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