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純粹理性批判|③知識的來源

2024-02-02文化

康德說:「 空間和時間是人類認識的兩個來源 , 我們可以從中先天地汲取各種綜合的知識 。 空間和時間合在一起 , 是一切感性直觀的純粹形式 ,也正是由於它們只是感性的條件這一點,這兩個先天認識來源給自己劃定了界限,也就是說, 它們的套用範圍僅限於當作現象看的物件 , 它們並不表述物本身 。 即使我們能把自己的感性直觀搞得清楚無比 , 我們也不會因此就接近了物件的本來面目 。所以, 我們認識到的只是現象 。」

【純粹理性批判】要點解讀之三

感性是心靈取得直觀的表象能力

(原創)

閱讀提示

本文所解讀的內容,或許是康德哲學中最受質疑或倍受批評的內容。康德認為,我們透過感性直觀所認識的都只是現象,而根本認識不到事物本身,這對於那些主張真理來源於感性積累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們,無疑是「當頭一棒」。盡管如此,也盡管有很多哲學家都質疑康德的這一主張,但有一點則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西方哲學史上 康德首次把空間和時間界定為人類知識來源的兩個先天條件 ,從而 為人類的知識劃定了界限 、 也為人類的信仰留出了地盤 ——這兩大功績,卻是無與倫比的。

導語

人類認識有兩大分支,也許是從我們尚未認識的同一個根子上生長出來的,它們就是 感性 與 知性 : 透過感性 , 我們取得物件 ; 透過知性 , 我們思維物件 ——研究一般感性規則的學問,叫做「 感知學 」;研究一般知性規則即思維規則的學問,叫做「 邏輯學 」。

不管一種知識是以何種方式以及憑何種手段關聯著物件,它與物件直接關聯所依賴的那種東西,以及作為關聯物件之手段的一切思維所集中瞄準的那種東西,總歸是 直觀 。透過物件刺激我們心靈這一途徑, 我們取得種種直觀的表象能力叫做感性 。

一切思維 , 無論是直接的 、 還是間接的 , 最終必定關聯著直觀 , 因而也就必定關聯著感性 ,因為物件除經由感性之外再沒有別的途徑提供給我們。只要我們被物件刺激了,該物件就對我們的表象能力產生效果,這種效果就是 感覺 。透過感覺而與物件發生關聯的那種直觀叫做 經驗性直觀 。經驗性直觀的物件叫做 現象 。現象裏有一種與感覺相對應的成分可稱為 現象的質料 ,另一種是能使現象的龐雜內容被整理出一定關系的成分可稱為 現象的形式 。現象的質料固然是經驗即後天提供給我們的,但現象的形式則必定在我們心靈中已先天地具備了,因而可以看作是與一切感覺分離開的。一切不含有任何感覺成分的表象都稱之為 純粹的直觀 。

經過這樣的考察,我們就發現,存在著 感性直觀的兩種純粹形式 ,即先天知識的兩個來源,那就是 空間 和 時間 。空間用以定位,時間用來排序,而在某種特定空間和時間的條件下,我們的感性直觀所產生的表象都只能是一些 彼此外在 、 先後有序 、 非物本身 的種種現象。

1.彼此外在

我們透過 心靈的外官能 把在我們身外的東西全部都表象在空間中。在空間中,物件的形狀、大小、相互關系可以得到規定。 心靈的內官能 是心靈用以直觀自己內部狀態的——凡是屬於內部規定的東西都表象在時間關系中。我們不能把時間表象在外界,正如不能把空間表象在我們內部一樣。

空間並不是從外部經驗抽取的經驗概念 。因為一定要有空間表象作根據,才能把某些感覺聯系到我們身外的東西上去,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把那些東西表象為彼此外在、彼此並立、彼此不同,而且也處在不同的地點。 空間是一個必然的先天表象 , 是一切外部表象的根據 。我們決不能形成一個沒有空間的表象,雖然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其中沒有任何物件。空間的這種先天必然性,是一切幾何學原則之所以具有必然確實性的根據,也是它們的先天結構之所以能夠成立的根據。 空間並不是推論的概念 ,而是感性直觀的一個純粹形式。我們說到許多空間的時候,指的只是同一個唯一空間的各個部份,而且空間的一切部份都是永遠同時的。另外, 我們把空間表象為一個無限的量 。

根據上述概念,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一是, 空間根本不代表任何物本身的內容 , 也不代表物本身的相互關系 ,也就是說,它並不代表物本身的任何規定,即抽去表象的一切主觀條件之後仍然附屬於物件本身的規定。二是, 空間只是一切外感官顯現的形式 ,即感性的主觀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我們才可能有外部直觀。三是, 空間僅僅涉及直觀的純粹形式 , 所以根本不包含任何經驗的成分 ,空間的各種樣式和規定是能夠先天地表象出來,以形成各種形狀及其關系的概念;只有透過空間,事物才可能成為我們的外部物件。

總的說來, 我們在空間中直觀到的東西都不是物本身 , 空間也不是物本身的固有形式 。物件的本身狀況我們是根本不知道的,我們所謂外部物件只不過是感性的單純表象;感性的形式是空間,而它真正的相關項即物本身,我們透過這些表象是根本不能認識的。

2.先後有序

時間不是從任何經驗裏引出的經驗概念 。如果不是先天地以時間表象為根據,那麽同時和先後就不會被我們知覺。只有在時間的前提下,我們才能設想有些東西在同一時間裏,或者在不同的時間裏。

時間是一切直觀所依據的一個先天表象 。雖然我們完全可以把物件從時間裏除掉,但卻無法把時間本身取消,因此時間是我們先天具備的。只有在時間裏,物件的全部實在性才是可能的。這種先天的必然性,既是各種關於時間關系的必定原則之所以成為可能的根據,也是各種關於一般時間的公則之所以成為可能的根據。時間只有一度。不同的時間只是同一時間的部份。不同的時間不是同時的,而是先後的——正如,不同的空間不是先後的,而是同時的。

時間不是一個推論出來的概念 ,而是感性直觀的一個純粹形式。 時間具有無限性 。時間的無限性只不過意味著:一切具有一定量的時間之所以成為可能,只是由於我們對一個唯一的時間作出了種種限制。變化概念以及運動概念(運動就是地點的改變),只有透過時間表象、在時間表象裏面才是可能的。只有在時間裏面,即以先後方式的兩個互相矛盾的規定才能在一件東西裏會合。

根據上述概念,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一是, 時間並不是一種獨立自存的東西 ,也不是作為客觀規定附屬於事物的東西,即抽去時間表象中一切主觀條件之後剩下來的東西。

二是, 時間無非是內感官的形式 ,即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內部狀態進行表象的形式。時間不能是外部現象的規定;它既不是一種形狀,也不是位置等等,恰好相反,它是決定各個表象在我們內部狀態中的關系。正因為這種內部直觀沒有形狀,我們把時間次序設想成一根向無限伸展的線,線上的眾多部份構成一個只有一度的系列;我們從這根線的各種內容推想到時間的一切內容。

三是, 時間是全部一般現象的先天條件 。空間是一切外部直觀的純粹形式,因而僅僅是外部現象的先天條件。時間則相反。因為一切表象,不管是否以外物為物件,本身都是心靈的規定,屬於內部狀態,這種內部狀態卻是受內部直觀的形式即時間所制約,所以,時間是內部現象(我們靈魂的)的直接條件,也間接是外部現象的先天條件。

因此,我們可以先天地說: 一切外部現象都是在空間中 , 按照空間關系規定的 。同時,我們也可依據內感官的原理十分廣泛地說: 一切感官物件 , 都是在時間中 , 必然處在時間關系中的 。我們以一種方式在內部直觀我們自己,並且透過這個直觀把一切外部直觀也統統包羅在表象力裏面。

3.非物本身

空間和時間是兩個認識來源 , 我們可以從中先天地汲取各種綜合的知識 ,例如純粹數學就在空間及其關系的知識方面提供了一個光輝的範例。 空間和時間合在一起 , 是一切感性直觀的純粹形式 ;透過這兩個形式,各種先天綜合命題才成為可能。也正是由於它們只是感性的條件這一點,這兩個先天認識來源給自己劃定了界限,也就是說, 它們的套用範圍僅限於當作現象看的物件 , 它們並不表述物本身 。 只有現象才是它們有效的領域 , 越出這個領域 , 就不能客觀地套用它們了 。

我們的一切直觀 , 無非是關於現象的表象 ;我們所直觀的事物,並不像我們所直觀到的那樣,它們的關系也不像它們向我們所呈現的那樣。我們所知道的只不過是我們知覺物件的方式。空間和時間是這種方式的純粹形式,一般感覺則是質料。只有前者,我們能夠先天地認識到,因此稱為感性直觀;後者則是我們知識中的經驗直觀。 即使我們能把自己的感性直觀搞得清楚無比 , 我們也不會因此就接近了物件的本來面目 。因為,我們可以完全認識的只是我們的直觀方式,即我們的感性,而且這種感性永遠只能在空間、時間這兩個先天附屬於主體的條件下進行;至於物件,盡管我們對它的現象認識得一清二楚,我們也決不會因此知道它本來是什麽樣子, 我們認識到的只是現象 。

直觀中某一形體的表象,根本不包含任何可以屬於物件本身的東西,只包含著某物的現象,以及我們受該物刺激的方式;我們的認識能力所具有的這種接受性就叫感性,它與那種可以看透現象底蘊的認識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其實, 我們不管在感性世界的任何地方 , 甚至在深入研究物件的時候 , 都只是同現象打交道 。 我們透過感性根本不能清楚地認識物本身的狀況 。無論是外部客體的直觀,還是心靈的自我直觀, 在空間和時間裏表象出來的樣子 , 都是外物刺激我們感官的樣子 , 即呈現的樣子 。我們所以把空間和時間當成我們外部感性直觀和內部感性直觀的主觀形式,只是因為它不是原初的直觀,即它本身不是一種能向我們提供直觀客體存在的直觀,而是依賴客體刺激主體才可能產生表象的這種直觀。

總之,先天純粹直觀的兩種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可以用來解決先驗哲學的總課題,即「先天綜合命題是怎樣可能的?」。 數學實際上是以先天純粹直觀為基礎的 ,它作為先天綜合知識之所以具有客觀實在性,主要取決於「 我們的感官表象決不是自在之物的表象 , 而是物由之而向我們表現的樣式的表象 。」——這就是 感性直觀的一般規則 。

結語

空間和時間所以是先天知識的兩個來源 , 就是因為它們是一般存在的全部條件 , 而感性直觀是依賴於客體存在並刺激我們的感官而產生的一種表象 。由於 上帝 、 意誌 、 靈魂 這三個物件並不能在我們的心靈中產生「 表象 」、只是心靈的「 想象 」,因為它們並不存在空間和時間裏,所以相信 上帝存在 、 意誌自由 、 靈魂不朽 並不能從中獲取知識,而它們只具有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康德為什麽要把它們「 逐出 」形而上學即 唯理主義認識論 的主要原因之所在。此外, 由於我們在感性世界裏所認識到的都只是現象 , 所以我們也很難回答「真理是什麽? 」——敬請閱讀【純粹理性批判】要點解讀之四: 我們根本不可能提出一個充分而又普通的真理標準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