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正月十五點「棉花燈」

2024-02-25文化

在皖北的土地上,每當元宵節的腳步臨近,一項古老而溫馨的傳統便悄然展開:家家戶戶精心制作並點亮面粉燈,它們亦被稱為"棉花燈"。

這些面燈,是用加入了五香粉和鹽的面粉(死面)精心捏制而成,形態各異。它們不僅是一件件藝術品,更是承載著豐富寓意的象征物。至少要制作十二盞,以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份。若當年的閏月,還需再增加一盞,這些燈被稱作」月燈"。每盞面燈上的褶皺(一月一個褶皺),每如同時間的刻度,記錄著歲月的流轉。透過這一傳統活動,我們向天地祈求來年的平安與吉祥。

制作面燈的過程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充滿了神秘與期待:將制作好的面燈放入鍋中蒸煮。出鍋的那一刻,若某盞燈的內部凝結了水珠,便被解讀為那個月份將會有較多的雨水。這不僅是老一輩人的智慧,更是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順應。

此外,家中每個人的屬相都要有相應的屬相燈。這些燈不僅是對個人身份的辨識,更是對每個人美好願望的表達。

制作好的面燈,在元宵節夜晚,要用一根火柴桿纏上新棉花,插入燈窩,這便是俗稱的「燈撚」。然後,在燈窩中倒入豬油或植物油,便可點亮。首先點亮的是「屬相燈」,每個人手持一盞,相互祝福;接著是帶座的窩燈,它們被放置在客廳、廚房、睡房等處,使得整個居室內外亮如白晝。

孩子們手捧生肖燈,歡笑著奔跑,比較誰的高低;而老年人則端著窩燈,照亮每一個角落,他們相信這樣能夠驅邪避病,帶來萬事如意。至今仍流傳著「照照眼,三年不害眼,照照腚,三年不害病」的說法。

這些習俗,歷經歲月沈澱,成為了大家對新年的一種美好祈願。它們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2024非遺年俗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