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浙江女孩28歲不工作、不結婚,自費1萬,花150天把故宮「搬」回家

2024-06-06文化

文|卡門的提琴

編輯|卡門的提琴

28歲,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奮鬥事業、成家立業的關鍵年齡,可對於 浙江姑娘蘇清吾 來說,她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辭掉工作、不婚不育, 反而自費1萬元、耗時150天,獨自在家鄉搭建了一座堪比故宮的宮廷亭閣。

她都經歷了什麽?是什麽動力讓她堅持把故宮復刻在家?一個小小的鄉村姑娘,又是如何掌握了雕梁畫棟的精湛手藝?

別具一格的女孩

大學時代,蘇清吾就已經很與眾不同了。

雖然她的專業是廣告學,但內心最熱愛的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大家都在討論流行時尚時,她卻在自己動手裁剪中國傳統服飾;同學們沈浸在網路娛樂中,她則走上山去砍竹子制作精美的魚燈。

魚燈?聽起來好像很陌生。

其實在辛棄疾名句"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中就提到過, 它描繪的就是魚燈在夜色中晃動產生的靈動景象。

這樣的傳統文物,在蘇清吾手中重現了它的風采。

走出校門,蘇清吾本可以憑借自己的專業在城市裏謀一份體面工作。

然而,日復一日的固定作息和重復工作,很快就讓她產生了反感, 她渴望自由,向往在鄉村中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於是,這個年輕姑娘幹脆辭掉了工作,拿起相機開始了獨立攝影師的生涯。

雖然收入無法穩定,但她獲得了人生的自由 ,每當工作機會稀缺時,她就會回到溫州老家的山裏,過上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復刻"故宮"之夢

從事獨立攝影後,蘇清吾的鏡頭與其他同行有了明顯區別。

她更偏愛於拍攝那些飽含中華元素的古建築景觀和匠人勞作場景。

那些莊嚴古樸的建築外表,不僅蘊含著獨特的中式美學內涵,對稱環伺的構圖形式,正好契合了蘇清吾攝影作品的審美需求。

一次機緣巧合, 蘇清吾在家中臨時搭建了一堵朱紅濃墻 ,色澤濃郁馥郁, 神奇地與北京故宮的傳統建築顏色如出一轍。

就在那一刻,蘇清吾腦海中凝聚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要是能在這面醒目的紅墻旁,也造一座仿古的建築,那景色必將別有一番風味。

想到就做,蘇清吾從來不畏懼任何挑戰的高低難度。

為實作這一夢想,她先是自掏腰包遠赴北京故宮,仔細考察那裏的建築細節, 並購買了大量相關的專業書籍,旨在透徹學習施工所需的專門知識技能。

透過實地檢視和理論學習, 蘇清吾對中國古代建築有了全新認識。

她了解到, 中國古建築有著獨特的"榫卯"結構, 兩塊木頭透過對接的方式咬合在一起,既不需要釘子,也無需膠水。

這種智慧巧構的方式,使得整個建築在承重和抗震方面具有超乎想象的強大效能。

為能在家中復刻如此精妙絕倫的結構, 蘇清吾不得不從一無所知的狀態開始學習。

從圖書上查閱資料,到親自動手操練,她都是從零起步, 完全靠著一股韌勁和毅力在摸索。

一錘一錘地鑿出適當的榫卯形狀,一點一點地打磨出光滑曲面, 從最簡單的單元到最復雜的整體結構,蘇清吾付出了無數個加班夜的艱辛。

但看著夢想逐步成真,她由衷地感到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座堪比禦宅的"故宮亭"就這樣在家中緩緩成型,裝點了彩繪和琉璃瓦, 蘇清吾的傑作終於出爐了。

蘇清吾的視訊一經釋出,網友們紛紛驚呼"故宮被搬回家了"、"重現雕梁畫棟的精妙"。

一時間,這個女孩兒風頭無兩,受到官方大V的高度贊譽。

不忘初心向前行

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耀,蘇清吾內心倒沒有太大波瀾。

長期埋頭於手工勞作的她,早已習慣了淡泊名利的生活,對她來說, 最大的快樂就是透過親手實踐,向世人展現中華文化的精妙與魅力。

故宮亭的成功,進一步堅定了她事業的方向。

接下來,她又用7個月時間、耗費3萬元,復刻了一座唐風宮廷亭閣,氣勢恢宏大氣磅礴。

復刻傳統建築只是開胃菜,蘇清吾將目光投向了其他領域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

她拿手做了一件 "青花荷花紋吸杯" ,這個被譽為文人雅品的珍品,曾在當年的中國社交場合中廣為流傳。

而在現代眼光看來,它也不過就是一只連杯帶吸管的杯子而已。

蘇清吾希望透過親手復刻,讓世人從這一件微小的事物中,體會到中國文化的淵源流長。

除了建築和器物,蘇清吾還將手藝伸向了其他領域,如陶藝、書畫、雕塑等。

她甚至與官方合作,以非遺手藝建造了一座精致的小院,這些作品都見證了蘇清吾對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執著追求。

蘇清吾曾說過,"我復刻這些文物建築,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些傳統文化並不高深莫測,它們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的確,她希望透過親身實踐,讓這些古老而優雅的文化重新走近大眾視野。

田園生活的別樣人生

如果說復刻建築和文物需要巨大的心血和決心,那麽蘇清吾日常生活中的樸素,就更顯她內心高尚的追求了。

作為一名90後,蘇清吾沒有被現代城市的浮華所誘惑, 她甘於過著回歸自然、自給自足的生活。

早年回到山村後,她就開始像古人一樣生活:挖野菜、釣魚、燒火做飯,偶爾還親自動手建造家具。

每天的生活費用加起來也就10元左右,其余的錢都用於購買制作材料,這種節儉樸素的生活態度,反映出她專註而單純的內心追求。

朋友來作客時,蘇清吾就會親自下廚,待客於自家打造的"故宮亭"之下。

亭邊還特意留出一塊空地,季節一到就能欣賞滿院的野花盛開。

這無疑是傳統文人雅士生活的現代再現。

父母和周圍人對她的生活方式原先都是不理解和反對的。

一個28歲出頭的女孩子,不是應該打拼事業、成家立室才對嗎?

然而,隨著蘇清吾在非遺事業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親友們的態度也開始轉變。

現在,父親已經能自豪地向別人介紹:"這亭子是我女兒親手做的!"

蘇清吾的內心世界分外豐富而充實:她期望將來能建一座自己的園林,將那些古老文化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過著智者般的半隱士生活。

在當今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蘇清吾是別樹一幟的存在。

她以踏實的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並銘記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用心體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用智慧營造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