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2012年,24歲大學生才貌雙全卻選擇剃發出家,初中的老師徹夜難眠

2024-07-28文化

生長在山東省濟南市的「馬瀅」,其家庭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工人家庭。雖然家中並不富裕,但是馬瀅的童年因為一位特別的人物而顯得格外不凡——那就是她的外婆。

每當周末或者節假日到來,年邁的外婆總是帶著小馬瀅去附近的寺廟參拜。這位年幼的孩子對寺廟的所有印象都充滿了神秘感:繚繞的香火、莊嚴的佛像、和尚們悠揚的誦經聲,這些元素都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銘印。

馬瀅對這些佛教儀式充滿了好奇,雖然她年紀小,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儀式的含義,但是她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氛圍,一種可以讓她內心平靜的力量。

她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著外婆虔誠祈禱的模樣,聆聽著經文的韻律,感受著殿堂裏那份獨特的寧靜。

雖然這些旅行只是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寺廟之旅,但是在馬瀅心中卻種下了一顆佛學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開始悄悄生根發芽,影響了她對未來人生的選擇。

馬瀅的童年充滿了對佛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外婆的言傳身教,寺廟的莊嚴肅穆,以及佛教儀式的神秘感,對她產生了深遠影響,並成為了她內心深處的探求。

這些早期的經歷,為她日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精神追求奠定了基礎。

當時的馬瀅可能還不清楚,這些童年的記憶將如何影響她的未來。然而,這份獨特的"佛緣"已經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深刻的銘印,成為她未來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明燈。

隨著年齡的增長,馬瀅的學業成績逐漸有所顯露,她不僅在文學和藝術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才華,而且在學校的數學競賽中屢次獲獎,成為了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優秀學生。

然而,在面臨文理分科的重要抉擇時,馬瀅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文科,盡管她在理科方面同樣出色這個決定讓許多老師感到不解,他們極力勸說她選擇理科,但馬瀅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

馬瀅以優異的成績於2009年考取了青島大學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進入高校後,她的才華得到了更加豐富多元的展現。馬瀅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先後加入了文學社、辯論社和音樂俱樂部,在各類文化活動和比賽中表現活躍。

在文學創作領域,馬瀅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她的詩歌和散文作品經常出現在學校刊物上,廣受贊譽。此外,她在辯論賽場上敏捷的思維和流利的表達,以及在音樂表演中的卓越才華,使同學們折服。

這些優秀的表現使馬瀅在校園裏備受矚目,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她未來一定會大有作為。

然而,在如此突出的成就背後,馬瀅的內心深處並未被完全滿足。盡管她在紅塵世界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始終有一種對生活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深深地困擾著她。

她經常在深夜凝望星空,思考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她的這種對生活深度的好奇和探索,與她童年時期在寺廟的經歷形成了奇妙的呼應。

馬瀅的大學生活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探索自我,尋找內心的真實需求。這段經歷為她日後的人生抉擇埋下了伏筆,也讓她開始思考,在世俗成就之外,生命是否還有更深遠的意義。

在2009年的春天,這個看似平凡的一天實則是馬瀅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當時,她就在青島大學的圖書館的宗教學區域裏,偶然發現了一本【圖解密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就好比一把開啟馬瀅內心世界的鑰匙,不僅讓她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還啟發了她不斷探索佛教的熱忱。

自那時起,馬瀅開始了她的佛學之旅。她沈浸在學習經文之中,反復誦讀【心經】和【金剛經】,竭力理解其中的深奧哲理。同時,她開始嘗試打坐冥想,渴望得到內心的平靜和澄明。

借助這些實踐,馬瀅逐漸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感,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在寺廟裏的那種閑適。

在大學時期,馬瀅並非單打獨鬥。她找到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同學,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深入討論佛學觀點,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

這些討論不僅豐富了馬瀅對佛學的理解,也讓她體驗到了精神探索的樂趣。

然而,馬瀅的熱情並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探討上。她實踐了佛學中的慈悲為懷理念,並將她的愛心和熱情融入到了公益事業中。

2010年,馬瀅創立了"敏督利公益平台",致力於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她組織同學們募集書籍、衣物,並開展各種誌願者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佛學中的慈悲精神。

在2011年的夏天,馬瀅組織帶領一群大學生誌願者,到四川省木裏縣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活動。在支教期間,她不僅教授孩子們語文、英語等基礎課程,還把自己的音樂和繪畫才能傳授給山區的孩子們。

這次支教經歷讓馬瀅深刻體會到教育對改變命運的巨大力量,也讓她更加堅定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決心。

馬瀅豐富的經歷不僅在學術和社交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更為重要的是,她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對佛學的熱愛。這段時間對馬瀅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內心醒悟,她逐漸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遠超出了社會成就,而是在於對內心深處真理的追求和實作。

2012年,滿懷未來的希望和成功的渴望,馬瀅踏入了社會。她選擇了一家廣告公司開始了廣告策劃的職業生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起點,一個通往成功和富裕生活的道路。

然而,對馬瀅來說,這個職業生涯並未達到預期的內心滿足和寧靜。在工作忙碌、喧囂的環境中,她開始感受到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空虛和焦慮。

每天都要面對嚴峻的競爭壓力、緊張的工作節奏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些與大學期間追求的精神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夜深人靜之時,馬瀅經常獨自思索生命的真諦,對自己的人生方向產生了質疑。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並非物質上的成功,而是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在大學期間透過佛學探索和公益活動所獲得的內心平靜,在職場的喧囂中顯得愈發珍貴。

這種強烈的反差和內心的掙紮,成為馬瀅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的催化劑。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思考什麽才是真正能讓她感到充實和有意義的事。

馬瀅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廣告公司工作,她逐漸明確了自己真正的追求。她意識到,繼續在世俗認可的成功道路上走下去,無法帶給她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相比之下,大學時期透過佛學和公益活動獲得的心靈慰藉才是她真正渴望得到的。

這段短暫卻關鍵的職場經歷,成為了馬瀅人生轉折的重要節點,促使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世俗的成功,追隨內心的召喚。

2012年,24歲的馬瀅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剃發出家。這個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她的社交圈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一個才貌雙全、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為何會選擇如此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親戚們無法理解,朋友們感到困惑,老師們更是難以入睡。馬瀅初中數學老師深感自責,他認為是他當初拆散了馬瀅的早戀,才使她走上了這條讓人出乎意料的道路。

然而,實際情況遠比他所想的復雜。

面對眾人的質疑與不解,馬瀅平靜且堅定地解釋了自己的選擇。她表示,這個決定並非源自任何感情挫折或是世俗失意,而是出於她對佛法的濃厚興趣。

這是部份源於她小時候外婆帶她去寺廟的記憶在大學期間,馬瀅閱讀了一些佛法書籍,深入理解後,發現佛法的奧秘,認為唯有透過學習佛法,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為心靈帶來寧靜。

馬瀅女士向家人和朋友表達了她深沈的佛教信仰。她在佛學中找到了心靈的平靜和生活的真諦,而這些都是物質和社會地位所無法給予的。

她已經嘗試過世俗的成功,體驗過職場的奮鬥,但現在她真正想要的是探索更深層次的人生意義。

盡管家人和朋友們強烈反對,馬瀅依然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她的老師們來到佛院試圖讓她放棄佛教信仰,回歸世俗生活,但馬瀅堅定地表示,她已經在現實中經歷了痛苦,現在只想透過研習佛法來幫助他人,以此來減輕自己的痛苦。

馬瀅做出的決定,盡管令外界費解,但卻反映了她對內心真實需求的堅守和追求真理的勇氣。她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舍棄了世俗的成功標準,跟隨內心的召喚。

這種驚人的選擇改變了馬瀅的生活軌跡,同時也震撼了周圍的人,引發了人們對成功和幸福的重新思考,並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深度的探索。

在海拔4200公尺的雪山上,馬瀅開啟了新的生活篇章。她得到了法號"才真旺姆",正式投身於修行之旅。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她並未感到疲憊和困擾,反而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滿足。

才真旺姆的日常生活既充實又繁忙。她從清晨的早課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的經文背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修行中。除了精神層面的學習,她還積極參與寺院的建設工作,毫無畏懼地面對困難,用實際的行為踐行佛法。

在這片雪山上,昔日的校花馬瀅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專心研究佛法的女法師。然而,她並沒有完全與外界隔絕,才真旺姆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她對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生活,引發了廣泛的關註和討論。

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他們覺得出家人應該遠離世俗,而不是關註社群網路。但是才真旺姆面對這些質疑則只是淡然一笑。

她深感,如果能透過網路幫助到他人,那也是她修行的一部份。

在這片雪山上,才真旺姆找到了心靈的安寧,對佛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的故事,是對內心真實追求的堅守,同時帶給我們對生命真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