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陽江端午特稿③:陽江「神龍」解密

2024-06-09文化

奮楫爭先

江城龍舟地方風俗特色濃厚鮮明,每艘龍舟都歸屬朝拜當地神廟或宗祠,有雌、雄之別,也有「兄弟」「姐妹」之情誼。

陽江江城12支傳統龍舟隊標識(來源|網路)

端午期間,讓我們走近江城十二支傳統龍舟隊,解讀陽江這十二條「暴龍」的前世今生,以及歷年贏得的「威水事」,感受陽江逆水賽舟的獨特魅力。

一、 東缽紅須:「靚仔」龍舟‬

東砵紅須龍舟隸屬江城區城西街道東砵社群的東砵紅須龍舟協會,拜奉頓砵山清寧宮,宮中供奉清寧、清境、清海三神。龍舟旗標:櫻槍黃邊三角紅旗。龍舟建造於明朝崇禎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東缽紅須龍舟最特別之處在於龍頭,與江城其他龍舟不同,東缽紅須龍頭的「紅胡須」長到嘴角而不是下巴。傳說在很早之前,東缽張氏祖先造龍舟時,不想仿照別家龍舟龍頭掛黑須或白須的模式,認為紅色胡須更顯龍頭年輕好看,有自家特色。龍舟造好後,他們將其命名為「龍仔」。因為「龍仔」年輕帥氣,後來被人稱為「靚仔龍舟」。

東砵紅須龍舟龍頭

清代,東缽紅須龍舟每次參加龍舟賽,幾乎都穩坐冠軍位置,聲威赫赫,龍舟頭頂部「奪錦王」的美譽即是由此而來。2010年以來,東缽紅須龍舟也奪過三次冠軍、一次亞軍的好成績,在2023年陽江(江城)逆水龍舟大賽中,東缽紅須龍舟隊就不負眾望獲得民俗龍舟賽冠軍。

二、華濠龍舟:龍舟「豪門」

華濠龍舟隸屬江城區城南街道太傅漁洲社群的華濠龍舟協會,拜奉當地顯應宮大王廟,龍舟旗標:單戟黑邊四方大紅旗,旗標文:「敕封顯應宮」,華濠龍舟建造於清代中期。

華濠龍舟龍頭

華濠龍舟是第一支將兩位「頭艄」撤下的龍舟隊。以前,陽江龍舟船頭上都設兩位「頭艄」,拿著比其他「壯丁」重10倍的槳,意為整個船隊領軍,兩支槳劃起來大開大合,像劈風破浪的大剪刀,既威風又好看。但華濠人發現,威風的「頭艄」會給龍舟帶來很大的阻力,於是率先撤下了「頭艄」。那一年,華濠龍舟捧回一個冠軍,其他龍舟隊見狀紛紛效仿,致使後來人們在陽江龍舟上再也找不到那兩位威風凜凜的「頭艄」,但卻看到了一條條在江面上行走得越來越快的「飛龍」。華濠龍舟戰績輝煌,拿過4屆江城傳統龍舟賽的冠軍,所以有龍舟「豪門」的說法。在2023年陽江(江城)逆水龍舟大賽中,華濠龍舟隊獲得民俗龍舟賽亞軍。

三、雙帶七星旗:年輕的龍舟

雙帶七星旗龍舟隸屬江城區城南街道三鋪社群、馬福社群的雙帶七星旗龍舟協會,拜奉當地大閘社群北帝廟。龍舟旗標:櫻槍雙帶七星旗,龍舟建造於明末清初期間,至今約有三百多年歷史。

雙帶七星旗龍舟龍頭

但這艘老龍舟,20世紀50年代前已不復存在,幾乎沒人知曉它的模樣。不過雙帶七星旗還保留著,這是一面飾有北鬥七星、旗尾飄著雙帶的櫻槍旗。於是,龍船迷們以三角白旗龍舟和上瀨龍舟作為「模特」,按這兩艘龍舟的「龍頭」「龍身」比例設計打造新的龍舟。

20世紀90年代,由於各種原因,三角白旗龍舟在賽場上的表現,讓當地一些龍船迷覺得「不過癮」,但他們又不想為別處的龍船喝彩,便琢磨著要另起一家。聽老人說漁洲北帝廟以前也曾有過一艘龍舟,他們知道後征求其他龍船迷的意見,於1997年恢復老龍舟。雙帶七星旗是江城區最晚恢復的一艘龍舟,是一支年輕的隊伍。

雖然年輕,實力不容小覷。在1997年舉行的江城龍舟競渡中,雙帶七星旗首戰告捷,獲得團體總分第六名。經過刻苦的訓練,在江城區2014年傳統龍舟錦標賽上,雙帶七星旗過關斬將,勇奪冠軍。近年來,雙帶七星旗還代表陽江走上了國內、國際舞台,在2019年第15屆中國-東協(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上,雙帶七星旗龍舟隊奪得兩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在2023年陽江(江城)逆水龍舟大賽中,雙帶七星隊獲得季軍。

四、三角白旗:愛美的「妹仔船」

三角白旗龍舟隸屬江城區城南街道馬洲社群河沿社、石覺社、福寧社和塘尾自然村落的三角白旗龍舟協會,拜奉當地石覺頭天後宮。龍舟旗標:單戟三角白旗。龍舟建造於清末民國後,至今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據說,三角白旗是福建媽祖菩薩的船,因此是艘「妹仔船」。龍舟與廟是一體的,有龍舟就有廟,有廟就有龍舟,石覺天後宮建好後就立即組裝了三角白旗龍舟。而另一種說法是,三角白旗成立於清朝中期,距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了。

三角白旗龍舟龍頭

三角白旗不僅是「妹仔船」,還是愛漂亮的「妹仔船」。每年龍舟競賽當天,參加比賽的村民們要一大早為「她」梳妝打扮。首先要象征性地「夾毛仔」,接著梳發髻,塗胭脂水粉,最後披上綢帶。整個過程通常要一個小時,猶如新娘出嫁般隆重。雖是艘「妹仔船」,但三角白旗巾幗不讓須眉。據介紹,以前扒龍舟,三角白旗都挑選漁民作橈手,這些漁民每天劃船出海打漁,身體好、耐力強,因此20世紀90年代前,三角白旗常在比賽中奪冠。

五、上瀨龍舟:「長勝將軍」

上瀨龍舟隸屬江城區南恩街道洲頭社群上瀨洲頭地段的上瀨龍舟協會,拜奉當地的太傅廟與清境宮。龍舟旗標:單戟紅黃兩面,紅旗標文:「敕封清境三位閻會感應靈王龍標」,黃旗標文:「宋樞說起密越國張太傅公龍標」,龍舟建造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說起上瀨龍舟,很多人回想起的是那兩支神氣的黃旗、紅旗,一起插在龍頭後面,跟隨震天的鼓聲、吆喝聲,迎風飄揚。當時還流行這麽一句童謠:「紅黃搽‘癩’,越搽越快」,意思說上瀨龍舟在江上竄得飛快,威震一方。以前江城傳統龍舟賽是三盤兩勝,每隊先各「坐東」(劃在東河道)、「坐西」(劃在西河道)一次,最後一次就抓「生死簽」,誰抓到靜水河道,大多都贏。但1987年,上瀨龍舟在龍舟賽四天裏,無論是靜水還是逆水都贏,從不用賽第三場,所以上瀨的龍舟被稱為「長勝將軍」。

上瀨龍舟龍頭

上瀨龍舟上插兩支顏色不同的旗,中間有一個典故。上瀨龍舟的前身,是太傅龍舟,屬於太傅路的張太傅祠。日子久了,逐漸演變成每當龍舟賽時,太傅人只是捐錢支持,管理、扒龍舟都由上瀨人親力親為。

到了清朝中葉,原只是插一支黃旗的太傅龍舟,多添了一支醒目的紅旗,紅旗代表上瀨清境宮,龍舟名號也逐漸由太傅龍舟變成上瀨龍舟,但龍舟上還是一直插兩支旗,紀念這段歷史,昭示太傅、上瀨兩鄰居的友好關系。每次賽龍舟,上瀨龍舟「出湧時」先到漠陽橋下向著太傅路原百貨商場方向朝拜(原太傅路張太傅祠方向),再到第六小學對面的方向朝拜(原上瀨清境宮方向),意思就是告訴這兩廟的神靈:「我們出發了。」

六、東缽白須:傳奇白須公

東砵白須龍舟隸屬江城區城西街道東砵南堡社群11、12、13、14、15自然村落的東砵白須龍舟協會,拜奉南堡張氏祠堂側的感應宮大王廟。龍舟旗標:櫻槍三角杏黃旗,龍舟建造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在江城眾多的龍舟中,東缽白須的龍頭頗為特別:龍頭瘦瘦長長,下巴垂著長長的銀白色的須,龍頭的後腦勺非常光滑,十足一個光頭的老人,因而被人叫做「白須公」。在東缽龍舟壇上有副對聯:「兩岸共觀紅粉女,江河爭看白須公。」

東砵白須龍舟龍頭

說起東缽白須,村裏的老人津津樂道:以前的龍舟,要數那西七星旗與東缽白須扒得快。當時還有一句順口溜「那西鄧(和)白須,孭(背)狗蒸香爐。」這裏面有個故事:一位婦女正在家裏做飯,兒子和家狗在她腳下圍著轉,當她聽到那西七星旗隊與東缽白須隊要進行比賽的鼓聲敲響時,急著去觀看比賽,把狗當成孩子背著,把香爐當作菜盤放到鍋裏蒸。等到婦女手忙腳亂趕去看比賽時,周圍的村民看到她用背帶背著狗,頓時樂成一片,足可見當時的比賽場面是何等壯觀。

東缽白須龍舟的輝煌歷史,源於「大只運三十六橈贏脫尾」的傳奇故事。過去有一個扒頭艄的叫大只運的人,力大無窮。在比賽時,如果東缽白須領先,他就在船頭喝龍,如果是與對手並駕齊驅時,他一橈揮下足以贏對方一個艙位。一艘龍船有三十六個艙位,也就是說,大只運連揮三十六橈,就足以把對方贏脫尾。

七、曾氏雙白旗:‬傳奇‬「三冠王」

曾氏雙白旗龍舟隸屬江城區中洲街道西岸社群南安、南盛、雙林、下坎、回南等自然村落的雙白旗龍舟協會,拜奉西岸四鄉沙尾觀音堂。龍舟旗標:雙面櫻槍四方白旗,龍舟建造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歷史。曾氏雙白旗,原名「雙白旗」,從西岸村另一支傳統龍舟「四方單白旗」中分支而立。2012年,因人員皆為曾氏,遂更名為曾氏雙白旗,是陽江唯一一艘以曾氏後裔族人而命名的龍舟。清初西岸村一位秀才曾親筆揮毫為曾氏雙白旗寫下對聯:「幟豎雙旗稱巨擘,龍騰八社顯英雄」。

曾氏雙白旗龍舟打造於2012年,以舉方天畫戟雙白旗為標誌,寓意為統一和團結,告誡族人要統一思想、團結一致、拼搏奮進。其龍頭上的角為鹿角,下頜垂藍色龍須,整體以金色、紅色為主色,配以綠色、粉色,顯得威武、端莊,英姿勃勃。

曾氏雙白旗龍舟龍頭

曾氏龍槳

回顧近幾屆龍舟賽,曾氏雙白旗龍舟隊戰績斐然。繼2010年取得江城龍舟錦標賽國標龍舟第一名,2012年再次將國標龍舟第一名收入囊中,成為江城區龍舟錦標賽國標龍舟唯一蟬聯兩屆冠軍的隊伍。在2012年的比賽中,曾氏雙白旗也是傳統龍舟和團體總分的第一名,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冠王」。2014年和2016年,該隊又分別獲得傳統龍舟第二名、第三名。

八、四方單白旗:「白翼仔水上飛」

四方單白旗龍舟隸屬江城區中洲街道西岸社群新屋、東城、大地新一、新二、周屋、曾屋、洲頭屋等自然村落的單白旗龍舟協會。拜奉當地的觀音堂。龍舟旗標:櫻槍四方單白旗。龍舟建造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歷史。

四方單白旗龍舟的龍角由鹿角制作而成,除了尖端漆成紅色,其他部位均保持原色,立於龍頭之上,威風凜凜。四方單白旗的龍須為一束長度基本一致的白色龍須,龍尾的葫蘆造型也是四方單白旗的一大特色。葫蘆,福祿也,有吉祥的象征。

四方單白旗龍舟龍頭

四方單白旗龍舟起源於中洲街道西岸村沙尾馮氏宗祠,而「四方」代表曾、馮、周、史四姓,舉方天畫戟單白旗為標誌,相傳從清朝傳承至今。

在1985年的傳統龍舟初賽上,四方單白旗在江城11艘參賽龍舟中排名第一。由於隊員身穿白色背心,在江面上馳騁如飛,故獲「白翼仔水上飛」的美譽。

九、上堡龍舟:台風打不壞的龍舟

上堡龍舟隸屬江城區中洲街道麻演社群塘北、塘南、村頭、鋪面、楊家寨祠堂側等自然村落的龍舟協會,拜奉當地五王廟。龍舟旗標:竹葉青四方紅旗。龍舟建造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

上堡龍舟龍頭

上堡的第一艘龍舟用紅花木制作,經過百年變遷,上堡村幾艘古老的龍舟都已不復存在。不過,龍舟競渡情懷卻在一代代的上堡村民中流傳下來。

上堡龍舟還有一段令上堡村民稱奇的典故。70多年前,一次刮台風,停泊在屋背洲的上堡龍舟被風打斷纜繩,一路隨巨浪翻滾至對面龍圖村的河湧,後來台風轉向,龍舟又被浪推回至屋背洲排水的小河湧。上堡龍舟雖經歷了這樣的「磨難」,但是基本無失真壞,讓上堡人大呼神奇。

十、下堡龍舟隊:

曾代表陽江參加全國性賽事

下堡龍舟隸屬江城區麻演社群渡頭、沙園大園、上寒、下寒等自然村落的下堡龍舟協會,拜奉當地五王廟。龍舟旗標:單戟四方紅旗。龍舟建造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

下堡龍舟龍頭

下堡龍舟的龍頭雕刻得高大威猛,龍頭背後插有一支纓槍,是下堡龍舟的典型特征。

1988年的龍舟比賽,下堡龍舟隊齊心協力,一舉奪得了第三名。從此之後,下堡龍舟隊開始進入了江城龍舟強隊行列。1996年,下堡龍舟隊更是在當年的龍舟競渡中力壓群雄,一舉奪魁,並代表陽江參加全國第八屆「屈原杯」龍舟賽暨第二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選拔賽。

十一、下瀨龍舟:龍尾上水「行頭先」

下瀨龍舟隸屬江城區南恩街道西瀨社群永寧,興民、南塘、橫沖、朱屋巷等地段的下瀨龍舟協會,拜奉當地的四聖宮廟,廟中供奉北帝、關帝、觀音、媽祖四聖人。龍舟旗標:櫻槍四聖宮紅旗。下瀨龍舟以龍尾行先聞名,龍舟建造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一般的龍舟隊是以龍頭入水,下瀨扒龍船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龍尾上水「行頭先」。這種傳統得以延續有其原因。以前整個西瀨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個小島,四面環河,居民以船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出入水口對當地人有重要意義。西瀨分上瀨、下瀨,當地人逐漸形成了「上瀨龍頭向上、守上水口,下瀨龍頭向下、守下水口」的扒龍船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賽龍船,下瀨全體橈手齊心協力,揮槳如飛,結果得了冠軍。對此,有些龍舟不服氣,於是決賽後單獨向下瀨挑戰。下瀨面對挑戰,毫不膽怯,橈手們說,不用說龍頭先行能贏!就是龍尾行先也照樣能贏!果然,下瀨用龍尾下水與挑戰者賽了一場,也是大獲全勝。為了紀念這一勝利,也為了表示決勝的信心,從此以後下瀨就一直堅持用龍尾上水了。

十二、竹葉青七星旗:唯一舉辦村內選拔賽的龍舟

竹葉青七星旗龍舟隸屬江城區城西街道那西社群的那西竹葉青七星旗龍舟協會,拜奉當地那西村玄帝玄仙上帝菩薩的玄帝店(當地又稱白廟)。龍舟旗標:竹葉青七星旗,龍舟建造時間不詳,據傳說該龍舟是當時陽江城較早有的龍舟,估計是明末清初建造,至今約有三百多年歷史。

竹葉七星旗龍舟龍頭

那西竹葉七星旗龍舟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0多年前,由於那西村地處水鄉,村內曾遍布許多河道,村民對扒龍船競技運動有很深厚的感情。竹葉七星旗龍舟隊最大的特點是全村僅一支隊伍,且每次江城舉辦龍舟賽前,村裏都會提前組織一場村內選拔賽,這在全區12支龍舟隊伍裏都是獨有的。

圖文|晨鳴 編發|一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