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社論】短視訊時代,我們為何還要讀書

2024-04-24文化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5本,人均每天讀紙質書23.38分鐘。

世界讀書日,當然要號召大家多讀書,特別是紙質書。但不得不正視的是,短視訊正在強勢爭奪國民的讀書時間。

【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去年中國短視訊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51分鐘——人均每天看短視訊兩個半小時,讀書不到半小時,在短視訊面前,閱讀似乎已經「敗下陣來」。就連作家莫言也表示,「其實我也刷短視訊,但每次刷完了都會批評自己,怎麽又刷了一小時。」

讀書是一項很奇異的活動:它有意思,讓人有收獲;但它也並不輕松,甚至痛苦。在對人註意力的爭奪上,讀書確實不占優勢。除了短視訊,任何一種放松的娛樂活動,都有可能取代人們讀書的興致,捕獲人們更多的時間。

司馬光說自己寫完【資治通鑒】後,「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這和今天很多讀者的讀書困境一樣。讀書如果很輕松,歷史上也不會出現那麽多勸學的文章,也不會有「十年寒窗」「頭懸梁錐刺股」「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的說法了。

身處如今的短視訊時代,我們為何還要多讀書?刷幾條段子、追幾集微短劇,它不香嗎?

有一個成語叫「折節讀書」,意思是「改變舊習,發憤讀書」。對於今天的普通人來說,或許沒有這麽誇張,但是當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也需要作出某種改變:放下傲慢與自滿,去承認自己的無知,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也正因如此,娛樂或許能帶給人一時的精神愉悅,但讀書卻能賦予一個人深邃開闊的精神世界。讀書的過程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為「痛苦」,人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打破偏見、消除迷思、培植理性、超越自我。當最後一頁翻過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經是一個新的自己。

可喜的是,即便娛樂方式日益豐富,讀書並沒有被人們忘記。「人均每天讀紙質書23.38分鐘」,數據雖然看著不長,但依然比2023年增加了0.25分鐘——在短視訊瘋狂搶占人們註意力的情況下,這一增長並不容易。而且,如今的讀書場景也早已超越了紙質閱讀的範疇,網路閱讀、數位閱讀已成生活常態。

各種有關讀書的數據,或許不會像各類App的日活、月活一樣增長明顯,但每一個小數點數位的增加,意義卻是指數級的。哪怕只是多讀了那麽幾頁紙、幾行字,一個人的靈魂可能就獲得了新的啟迪。

這兩天,澎湃新聞報道了上海地鐵上的閱讀者,有人在讀【周易】,有人在讀馬奎斯的遺作【我們八月見】,有人在讀【平凡的世界】,也有人在讀【Python編程:從入門到實踐】……在疾速行駛的地鐵裏,上班族沈浸式讀書的一幕讓人感到美好:讀書是最直接的通道,帶我們去見識無邊無際和異彩紛呈的知識世界。

「多讀讀書吧」,這句話說千百遍也不會過時。正如千百年來讀書本身所證明的那樣,無論周遭如何紛繁變化,你可以隨時拿起一本書,去獲得一種沈靜、力量和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