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記憶裏的紅柳樹

2024-03-25文化

我常記起學校操場邊的那棵紅柳樹。

樹是普通的樹。打眼兒看去,樹冠不大還有些稀疏,三兩根枝幹向旁斜出,猶如風幹僵硬的手臂,枝幹又生出細小枝杈,枝杈又生出稀碎的綠葉,遠遠看去,就像村裏老漢的破草帽兒。樹皮皴裂幹澀,樹幹也略顯佝僂,它的根高高地突出地面,又深深紮入土中,老牛腿一樣,一不留神還會被他絆一跟頭,這樹咋看咋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杵在那裏。

就這麽普普通通的一棵樹,以致於從我參加工作到真正去審視他的20年的時間裏,都沒有註意到他與周邊楊樹柳樹有什麽不同的地方,似乎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真正認識這棵樹,得從幾年前跟同事去黃河口自然保育區說起。

朋友講,冬季的黃河口別用有一番風情:漫天飛雪中徜徉於黃河岸邊,既可享受遠離塵世喧囂的寧靜,又可以欣賞到壯麗的冰雪黃河風光。在特別寒冷的日子裏,黃河水面結冰後會形成一道道參差不平的冰峰,踩在黃河冰層上,可以聆聽到黃河發出的陣陣「龍吟」聲,深切感受黃河的神秘和力量。同時,輔之以被白雪所覆蓋的樹木和草地為背景,勾勒出一幅不沾人間煙火的冬日畫卷。

我被朋友對黃河口的盛贊所感動,於是便欣然相約,專門挑選了一個雪花飄飄的浪漫冬日滿懷期冀地去探尋這人間勝景了。然而,天不遂人願,到達目的地後,既沒有了可徜徉黃河岸邊的漫天飛雪,也沒有可聆聽到的所謂「龍吟」……

然而,這小失落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當我登上遠望樓極目遠眺的一剎那,我瞬間驚住了——目光所及皆是灰茫茫的淡墨與雲天相接,渲染出黃河口的滿幅冬日底色,還有幾只頗識風雅的不知名的鳥兒,時不時伴上幾個蹁躚起落;遠望樓下,黃河水波光粼粼,與蘆葦、飛鳥相映成趣,仿佛在訴說著激蕩九曲了幾千年的故事傳說。此時,雲天、蘆葦蕩、黃河水,包括時間,天地之間所有的一切都瞬間凝固,就連我的呼吸也一並停止。我深怕我的一絲絲呼吸會驚擾到這幅水墨寫意畫的寧靜,在這裏,我深深陶醉於大自然的壯美和這片土地的厚重而不能自拔……

突然,心頭一顫,從這曠無邊際的的水墨畫中跳出來的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在黃河口這塊土地上,肯定有一股力量在支撐著這自然的壯美和歷史的厚重,只是我還沒有發現……

「第一次來黃河口吧?」旁邊一大爺問道。

「哦,是的,第一次來,感覺有點震撼,」我用沒見過世面的表情來緩解一下剛才因出神發楞而顯現出的窘迫,「不過,感覺像是少了一點什麽。」

大爺說:「秋天才是黃河口最美的季節,成片成片的堿蓬和檉柳更好看一些」。

「檉柳,」我有些迷惑不解,「哪個檉啊?」

「一個樹木的木,一個聖人的聖。」老大爺說完便離開了,留我一人獨自淩亂——檉柳,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樹才配得上「木中聖者」這一稱呼呢,並且還就在我們黃河口地區?

回到單位以後,我便開始惡補「檉柳」為何物了。經過一番查證,黃河口老爺子口中的檉柳即為紅柳,檉柳屬,檉柳科,落葉喬木、灌木,老枝紅色,葉像鱗片,嫩葉用藥,枝條可編筐、提籃等。在【說文解字義證】卷十六中稱為「河柳……生河西沙地,皮赤色,葉細」,又因「一年三秀」故又謂之「三春柳」。不同種類的檉柳都具有抗風、耐寒、耐鹽堿效能,可以生長在荒漠、河灘或鹽堿地等惡劣環境中,是防風固沙、改造鹽堿地的優良樹種之一。

這也算是我對紅柳的整體感知吧?後來,從學校老教師口中得知,退回去三十年,學校周邊遍地是紅柳。

學校周邊的土地以鹽堿聞名,而最不怕鹽堿的植物就是這紅柳了。人們從來沒有刻意種過紅柳,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就有的紅柳,就連老師的老師也不知道。而這些紅柳不用播種,不用澆水施肥,不用修剪管理,只需等到秋冬農閑,去把當年的枝條砍掉,拉回家進行精心挑選分類,就是就是「粗柳簸箕細柳鬥」了。

在大片大片泛著白花花的鹽堿地裏,紅柳是隨意生長的,即使砍掉當年全部枝條,抑或是連根拔起,來年也有新的紅柳生出來。新生的紅柳和簍蓬等耐堿植物一起,形成鹽堿地上綠色的植被。極少數紅柳可以長成樹,學校操場邊那棵紅柳就長成了一棵樹,長的有碗口粗。老教師也告訴紅柳樹是做農村做食盒最好的木材,紅柳樹做的食盒,熱天放東西不餿。

由此,我開始覺得這棵樹有點意思了,一方面想怎麽著可以做一個紅柳食盒,另一方面我仍舊沒有尋到「木中聖者」的含義。

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得知,紅柳早在【詩經·爾雅】中就有提及,宋代羅願的【爾雅翼】中還記錄了紅柳另一個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名字「雨師」,註釋:「天之將雨,檉先知,起氣以應,又負霜雪不雕,乃木之聖者也。故字從聖。」紅柳的「天之將雨,檉先知」、「起氣以應」原理其實也簡單,就是紅柳根據空氣中的濕度變化而感知雨水的到來,趕在下雨之前噴發種子,促使物種的繁衍。

在【西遊記】第二十六回中,觀世音菩薩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讓奄奄一息的人參果樹「根皮相合,葉長芽生,枝青果出」,所用柳枝被稱之為「長壽仙人柳」。【本草綱目·檉柳】中寫到:「今俗稱長壽仙人柳,亦曰觀音柳,謂觀音用此灑水也。」可以看到在【本草綱目】中「長壽仙人柳」被認為是紅柳。咱們暫且不去討論【西遊記】中的普都是否為檉柳,但檉柳的確可作藥用。檉柳的枝葉有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的功效,多用於治療風濕、麻疹等。正因為檉柳具有先知先覺的靈氣、知雨負雪的功力、治病濟世的實用,才被譽為「木之聖者」。

自此,我對「木中聖者」紅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但讓我感動不已的還是校園那棵紅柳樹啊,它給我書寫了一個快速「成長」的故事。

學校所在地為廣饒的「東三鄉」,這裏雖然土地貧瘠,但是尊師重教氛圍頗為濃烈。孩子們懂事也早,懂的學習必須要刻苦努力;教師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更是精耕細作,潛心於教書育人;家長深諳唯有求學才能改變境況道理,對教師也是尊敬有加。

我畢業來到這所學校任教,擔任六年級地理課的教學工作。因為剛剛參加工作,跟學生年齡相差不大有些許共同語言,外加我本人性格平胡,所以與學生的關系處理得相對較好,走得比較近一些。因此,近乎於跟我稱兄道弟的學生們就有些「囂張」起來,「近之則不遜」的小精靈孩子就照著我的體型結合我所教科目,給我起了一個「小地球」的綽號,可能是這個綽號的內涵對我的外表形象表述得太過於恰如其分吧,總之是越傳越廣,就連孩子母親也知道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不過當時我沒有當回事,只當孩子調皮惡作劇罷了。

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的中午,學生母親一只手拽著給我起綽號孩子的胳膊,一手拿著一根紅柳條子來到我的辦公室。沒等我搞明白怎麽回事,孩子母親已經一把扯過孩子,腦袋夾在胳肢窩下,另一手揚起紅柳條子抽在孩子屁股上,邊抽邊罵:「讓你給老師起外號,讓你給老師起外號……」我看到兩條血印子立馬透過褲子洇濕了出來,我連忙護住孩子,並拉開孩子母親讓其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給老師賠不是!」孩子母親仍然沒有打算放過自家孩子,用她自己對於尊師重教的理解教育孩子說:「媽媽我不識字,但是我懂得尊重老師。人家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我曉得老師比父母的恩情還要大!父母是生了你養了你,可你要長大成人,你要學文化漲知識,要成家立業,哪個教你做人道理?!誰教你吃飯的本事?!是老師!老師就是你的聖人!」這一席話從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口中講出來,著實如同荊條抽在我的脊背上一樣,火辣辣的疼。

這根紅柳條子我留下當作教鞭,既是時時提醒我向身邊的老前輩一樣,牢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鞭策自己始終秉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全身心沈到本職工作中去,更是讓我一輩子結結實實地記著:天底下唯有父母與老師不可罵。這個故事,我都會講給我的每一級的學生聽。

再後來的一個暑假,因為學校要整修從宿舍樓到廁所的小路,這棵紅柳樹就被砍掉了,只留下貼著地皮的半個老樹樁,光禿禿的杵在那裏。每當從這老樹樁旁走過,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偶爾還會自問一句:它還能有生命嗎?

夏天很快過去了,老樹樁沒有任何變化。

秋天過去了,它依舊沈默著……

冬天過去了,它還是沈默著……

我的心愈發悲涼起來。我不忍心再去看它了。

又是一年的春天,偶然路過這老樁,不經心地那麽隨意一瞥,我瞬間驚呆了:從老樁的貼地的樹皮底下竟然冒出了一個小骨朵,滿滿的,鼓鼓的,猶如小牛剛剛露頭的小犄角兒。不單單是樹皮底下,老樹樁周遭的磚縫裏也有四五個鼓起的小包兒,這樹又活過來了!

我問老領導說:「這樹又活過來了。」

「那是肯定的,只是早晚的事嘛。」老領導淡定的講,好像早就預知了紅柳樹今天會有這這麽一個結果。

「身子腦袋都沒了也死不了嗎?」

「有根在呀。」

我不禁驚呆在原地:是的呀,有根在,生命就在!希望就在!

隔年的秋天,我又來到黃河口,只為看一眼那紅柳樹,那些見證了東營兒女從篳路藍縷直至偉大復興,一路走來所彰顯出百折不撓的力量與擔當的紅柳樹!

一切蓬勃向上真正美好的東西,永遠活在人們心中。譬如校園裏的這棵紅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