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逍遙遊】和賣瓜人的黑話術語

2024-04-25文化

讀【莊子】不由感嘆,古人擅長用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講解復雜的道理,而現在的人卻喜歡把簡單的事講得很復雜。

【逍遙遊】用了好幾個寓言和對比:

1、大鵬與小鳥:大鵬展翅高飛,飛上九萬裏高空,直至南極。小鳥僅能在小小的天地裏飛翔,但它已經很滿足了,無法理解大鵬為什麽要辛苦地飛那麽高那麽遠。

可見境界不同,世界觀也大不相同。

2、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與眾人:朝菌壽命僅有一日,蟪蛄是一年;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活了八百多歲,而大部份的人只有不到百歲的壽命。

透過強烈的對比,非常直觀地展示出生命的長度。

3、五石之瓠與不龜手之藥:可裝五石(600斤)谷物的大葫蘆,有人卻覺得它沒有用,因為切開作水瓢,舉也舉不動,便把它摔破了。莊子反問為何不把它當作小船遨遊江河湖海,為什麽要局限在當水瓢這樣的用途?

他以不龜手之藥舉例,這種藥可以防止皮膚凍裂,原本是洗衣人家的秘方,有人買去獻給吳王,用在戰爭中,保護軍士手腳不被凍傷,吳國因此取得了勝利,吳王特意獎勵了獻藥者一座城池。

可見事物作用在不同的方向,收獲也大不一樣。思路一旦開啟,就不會犯摔破大葫蘆這種糊塗事。

莊子的文章有很多類比和隱喻,甚至罵人也用講故事的方式,不帶臟字,還很精彩。

而現在的人簡直是往反方向走,罵人罵得直白粗俗就不提了,簡單的事都要講得「很專業」,用的黑話術語,不琢磨都不知道在說什麽。

某音上有個賣瓜的短視訊,對話如下:

買家:「你這個瓜多少錢?」

賣家:「你對這個賽道認知不足,瓜的價格靠什麽賦能……」

買家轉身要走,賣家趕緊拉住他:「兩塊錢一斤。」

買家:「這麽貴啊?」

賣家:「那要看你對標是哪個計畫,外部計畫貴一點,但本地計畫是對齊的。」

買家:「哦,外地品種的貴,原生的價格都一樣,那原生的品種行不行?」

賣家:「我們這計畫叠代好幾輪了,重點復合型資源傾斜。」

買家:「你是說老瓜苗,專澆復合肥?那口感怎樣?沙不沙?」

賣家:「顆粒度很細啊,使用者的相容性很高。」

買家:「哦,很沙,大人小孩子都愛吃?那挑一個甜的給我。」

賣家:「好,我能做這個瓜的操盤手,打法就是瓜甜。」

他稱好一個,遞給買家:「回去放涼了吃,不然容易拉肚子,這個品種的痛點就是這樣。」

買家:「不甜我可要回來找你。」

賣家:「人貨場,值得信任。」

怎樣,聽懂了嗎?現在的專業術語,是不是很「高大上」?

然而,越是如此,我越是懷念古代的寓言,用美好的想象編造簡單易懂的自然界故事,去述說和表達心內層層疊疊的思想。

特別喜歡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鵬……」
#以書之名#

逍遙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