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監禁:打著懸疑推理的皮,實際是女性想擺脫客體束縛而不能的故事

2024-02-08文化

【監禁】是一本成也行銷敗也行銷的小說。我最開始聽說這個書,就是關於它是「懸疑推理經典」的鋪天蓋地的宣傳。

這個故事很簡單:一對年輕醫護夫妻因為育兒和家務漸行漸遠,半年都沒有性生活,妻子三田由紀惠自稱是「無性婚姻」。為了照顧家裏,她不得不辭職。平安夜當天,丈夫雅之被綁架,差點被殺。由紀惠下了夜班(最後一天上班)回家發現,暗中偷窺她日常生活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止一個男人。

這場「監禁」風波過去之後,由紀惠和雅之都吸取教訓,決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由紀惠懷上心心念念的二胎。小夫妻未來的新生活好像前景美好。

文案是這樣的:

發生在由紀惠身邊的詭異事件越來越多,為了守護女兒,她不得不奮起反抗,在名為「家」的戰場中,與變態兇手鬥智鬥勇。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人。上天一定會原諒我的……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身邊有多少滿懷惡意的目光正在目不轉睛地窺伺著她。

幾個月之前是有個心理變態的病人,但他最近沒有在由紀惠身邊出現。由紀惠到家之前,沒有發現任何「詭異事件」,更不知道「身邊有多少滿懷惡意的目光」。

由紀惠回到家發現家裏多了個加害者,為了保護女兒只好假意順從,根本就不敢直接反抗,「鬥智鬥勇」更沒有。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人。」這句話更像是是加害者博信的心聲,他綁架由紀惠的丈夫,反殺變態跟蹤者柿沼,名義上倒是「守護家人」。

但文案如果是這個意思,那不是鼓勵犯罪?我為了守護家人,就可以監禁、殺害別人?

【聖母】講的是法律無法制裁壞人,壞人受到母親的「私刑」懲罰,母親是不得已而為之。「聖母」這個書名和內容高度契合。

【聖母】邏輯非常牛,所有人物在前文都出現過,為了懸疑情節,有些人物寫得半遮半掩,前文中埋了很多伏筆,反轉之後回想前文只覺得恍然大悟。

母親和女兒只是代詞,不止一位母親,不止一位女兒,作者利用這種文字的指代歧義,在最後一小部份讓整個故事完美反轉。

【監禁】中,由紀惠回家之後的種種情節,看得我全程滿臉問號。

情節進度86%的時候才介紹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名字叫博信,才出現他的正臉,介紹他的身份和犯罪動機,就很突兀。

加害者出於害人的目的監禁別人,被「監禁」的不止一位,受害者和加害者不止一位,丈夫不止一位(妻子和女兒各只有一位)。

邏輯也經不起推敲,bug無處不在。比如由紀惠給雅之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博信,雖然博信只是嗯嗯啊啊或者說單字,但由紀惠對這兩個男人都很熟悉,聽不出來不對勁嗎?還有他拿著雅之的電話怎麽呼叫siri?

【監禁】是從妻子和丈夫兩個視角分兩條線來講故事,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切換視角很不明顯,比如前面是妻子視角敘述,讀者習慣了,再看後面發現不對勁,還得往前倒,找找從哪開始切換的。

我看的是微信讀書電子版,不知道紙書有沒有分段區別一下。

【聖母】結局,因為母親的不得已,她殺人沒有被發現,我甚至都不會產生殺人應該被抓起來受到法律制裁的想法。

故事戛然而止,讀完只覺得意猶未盡又很痛快,這個結局很完美。

【監禁】結局看得我吐血。加害者都沒有好下場,挺好的。但由紀惠的結局是懷二胎。

生孩子重男輕女的問題在少子化社會中幾乎看不見了,由紀惠不執著於生兒子,真是謝天謝地。

因為育兒和家務,由紀惠前一段婚姻以離婚收場,第二段婚姻也岌岌可危,帶一個娃已經搞成這樣了,帶兩個娃還會好?

再者,前面鋪墊那麽多由紀惠身為女性在家庭和職場遭遇的困境,結局非但問題沒有解決,還讓女主繼續生?那前面的鋪墊意義何在?就是單純吐槽發泄一下嗎?

還是說,作者是想告訴大家:客觀事實無力改變,女性安安分分做個生育機器就好?

我猜出現這種結局可能是因為,女兒受到傷害的問題解決起來比較簡單,而女性遭遇困境是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全社會長期努力才能解決。

作者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想法。她一方面對女性成為客體、在家庭和職場遭遇困境表示不滿,一方面又流露出女性應該積極主動做生育機器的想法。

女主的性格也非常能體現這種矛盾。

她的女性主義意識非常強,對職場性騷擾、性歧視非常敏感,也有維權意識(沒去維權是因為維權成本高),還能敏銳地意識到隱藏在「女醫生」這個稱呼裏的性別歧視。

但男權社會的厭女思想早已在她心裏刻下很深的烙印。

她辭職時說「我首先是一位母親,其次才是護士」,「母親」遠不能包涵所有的她,更別說她為了「母親」這個身份舍棄了「護士」這份工作。

小小的杠一下,有多少男的會說「我首先是一位父親,其次才是XX」?又有多少男的會為了家庭辭職?

只有當一位女性意識到,「我首先是我自己」,才能找回主體意識,擺脫女性作為客體的束縛。

看到醫院的年輕可愛漂亮女同事,由紀惠想的是:她為什麽會沒有男朋友。還對這位同事說「你這麽年輕,以後至少能生3個,給少子化社會做貢獻」。她自己帶一個孩子已經非常辛苦,還心心念念要生二胎。

雅之和由紀惠討論休產假的問題,把他不顧家歸咎於醫院女同事,說因為醫院女醫生休產假的多,導致醫生不夠,他才沒時間照顧家裏。

我想起來有一年婦女節,3月7日我們接到通知,8日當天女員工可以休半天假,辦公室男同事陰陽怪氣一下午,說做女人真好,應該設定男人節給男人放半天假之類。

婦女節的初衷是喚起社會對女性的尊重,背後隱含的意思不就是平時社會對女性重視不夠嗎?

現在大家看到女性在婦女節享受一點福利就覺得不公平,這不得不說是郭嘉婦女事業的失敗。

為什麽沒有「男人節」呢? 因為男人只要活著,每天都是男人節。

如果一定要講絕對公平,女性有子宮男性有傑寶這個生理特點,就是造物者對男女最大的不公平。但我相信造物者的本意是讓男女分工合作實作共贏。

然而現實是,女性因為有子宮,才會面臨家庭和職場中的種種困境,才會面臨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關系的問題。與此相反,【大部份】男性只因為性別男,在家庭和職場享受到太多的尊崇和照顧。

所有女性都要面臨一生孩子事業就要停滯甚至滑坡的風險,男性不用。

而很多男性一方面把妻子的犧牲視為理所當然,一方面慶幸職場中的女競爭對手讓出了機會——這才叫「雙贏」。

無論是前夫博信還是現在的丈夫雅之,都把家務和育兒視為與他們無關的、由紀惠的義務,這是由紀惠兩段婚姻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丈夫平時給女兒泡個奶粉,換個尿不濕,是「搭把手」,好像去別人家做客時順手幫忙。

丈夫說平安夜要送由紀惠聖誕節禮物,禮物是「幫」她做家務:照顧女兒、打掃房間、洗衣服、準備大餐。

家裏需要有個人照顧孩子時,丈夫想的都是由紀惠辭職,沒有一個人想過自己辭職顧家。

博信單身時想請家政打掃房間,一問價錢就放棄了:只打掃衛生間、浴室和廚房3萬日元(按當前的匯率約合人民幣1500),全屋收拾要10萬日元以上(近5000人民幣)。

他「幫」由紀惠帶孩子做家務時才覺得做家務不容易,才發現帶娃需要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而且帶娃相當於幹一份重體力活,換算成薪資的話數目很不少。

這種情況下,由紀惠抱怨幾句很正常。

工作中我們面對反映問題的人(不管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都知道首先要安撫情緒。 而安撫情緒,耐心聆聽是第一步,能不能解決問題反倒不那麽重要。

但丈夫面對由紀惠的抱怨,不是安撫情緒,而是:家裏XX費用都是我掏的。我工作很忙,我也很累。

要麽就是給出不對癥的解決方案:丈夫給由紀惠錢。可想而知,丈夫這麽做只會激化矛盾。

這兩位丈夫都是經歷監禁事件後才開始反思自己,但這種反思是從「差點就死了所以我要惜命」的想法而來,底層邏輯還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由紀惠早已習慣凡事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她對博信雅之有什麽不滿,總是先想想自己哪裏做得不對,甚至都不確定自己應不應該為某件事而生氣。

兩段婚姻她都是一直在忍耐,在忍無可忍之後跟博信離婚。發現雅之被監禁,首先想的是「都怪我」。值夜班時病人去世,她都要責怪自己,覺得自己照顧不夠周到。

她沒生孩子以前,特意選擇兩班倒的醫院,主動申請上夜班,夜班加班費高,下了夜班有錢又有時間,「可以想怎麽玩就怎麽玩」,活得特別瀟灑。

生孩子以後,為了照顧孩子只能選擇兩班倒的夜班,夜班連續16個小時,下了夜班還不能休息,家裏帶娃做家務比上班還累。但這樣的工作也幹不長,最後只能辭職。

我這種未婚人士就會覺得疑惑,她為什麽要結婚生孩子?

兩個男人的共同點很多,都在感覺到要失去時才後悔,都有強烈的生殖欲。

博信離婚後感到後悔,主要是舍不得孩子——他的血脈,進而想恢復「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他這種執念讓他走上犯罪之路。

雅之原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不想買房,不想生孩子。經歷生死之後,開始對活著、對生命的延續變得執著,才買房、生娃。

這倆男的好歹不執著於生兒子,中國男人對延續後代的執念更深,他們的觀念裏,男孩才能「延續香火」。

所以一個很諷刺的點就出現了: 有子宮的是女性,受生育之苦的是女性,有強烈生殖欲的是男性。

在職場中,由紀惠要面對的是:

①男醫生對女護士的性別歧視。由紀惠值夜班,發現一個病人情況不對,趕緊采取措施,男醫生被叫過來以後,首先嘲笑女護士大驚小怪。最後發現病人情況確實不對,男醫生不吱聲。

②男病人對女護士的性騷擾以及醫院領導同事的「背刺」。男病人能自己上廁所,還是呼叫護士,叫由紀惠給他扶著生殖器,由紀惠攙扶的時候,他又故意蹭由紀惠胸部。

由紀惠不是一個人,其他護士也有類似遭遇。

但醫院的醫生笑話她們:你又不是處女。甚至有人還說「這也是你工作的一部份」「病人都要死了,你就當送他一件禮物」。

極端情況是遇到心理生理都有問題的病人柿沼。

柿沼住院期間,由紀惠照顧他,一開始時由紀惠以為他是正常人,跟他聊過天,誇他有耐心,他覺得由紀惠對他有意思,進而覺得「對於由紀惠來說,我就像一片綠洲,是專門來治愈她的」,覺得所有人都在拆散他和由紀惠 (真是普信到極致了) 。

他第一次住院時就偷由紀惠戴過的口罩。出院後還一直纏結、跟蹤由紀惠。由紀惠沒辦法,不停地調科室,柿沼為了住院,用錘子砸斷腿、吞竹簽圖釘、燙傷自己、挖自己眼睛 (心理真夠變態的) 。

③領導同事對孕產婦的歧視。由紀惠要辭職回家,護士長只能同意,附贈一大堆碎碎念:我剛工作那會兒,大家也是要帶娃要工作,不是都過來了?你們年輕人帶個娃就不工作了。

可想而知,如果雅之的女同事要辭職,他肯定不支持,但他鼓勵由紀惠辭職。家裏的隊友和職場的隊友確實不一樣。

我時常想,如果每個人在家中都能有職場的團隊意識、協調意識,家庭矛盾都會少一大半吧。

④女護士的職場困境。護士本來就是女性為主,這個行業又長期人手不足,形成一個惡性迴圈:人本來就少——沒時間顧家——辭職顧家——人更少。

跳出家庭和職場,作為女性,由紀惠活著也很不容易,柿沼這樣的變態肯定影響她的日常生活。

在她家隔壁,還住著一個變態,他在由紀惠家裏裝監控,日日夜夜監視由紀惠家,偷偷打通兩家陽台,偷配他們家的鑰匙,趁他們上班進他們家。由紀惠對此一無所知。

任何一個人,只要想想柿沼和隔壁的變態都會覺得毛骨悚然吧。

我想起之前看【守護解放西】,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女的一直纏結一個男的,還到處跟人說她和這男的未婚先孕,生了孩子以後被他拋棄,男的不勝其擾。

因為男女的體力和心理差異,男纏結跟蹤女,和女纏結跟蹤男,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還有一個女性代際受壓迫的問題,由紀惠的媽媽是家暴受害者,由紀惠自己一直在家庭瑣事中掙紮,由紀惠的外婆奶奶更辛苦,不知道她女兒長大後,社會會不會對女性友好一點。

我從【監禁】中讀到的,就是由紀惠作為女性活著有多不容易。 所有由紀惠遇到的問題,現實中每一位女性都會遇到。

出版方想吃作者以往作品的紅利,行銷時不顧【監禁】的實際內容,用【聖母】來給【監禁】背書,讓讀者誤以為【監禁】和【聖母】一樣。

想看推理的讀者讀了這本書肯定會覺得失望。

(感覺太沈重了,我不想去讀的。

想起五年級的芃芃曾經曰過:現在的年輕人讀小說就是為了爽,生活那麽苦悶,如果看個小說劇情還那麽沈重,豈不是在找虐?

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真的太難轉變了。)

作者:轉蓬飄飄(斡魯)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從不試圖說服別人,只不過訴說自己的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