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主殿內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之間供奉綠度母的寺院——廣仁寺

2024-02-20文化

寺院不論大小,都會有主殿,裏面一般供奉三世佛或者華嚴三聖。然而,在西安廣仁寺的主殿中,供奉的卻是綠度母,兩旁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這尊綠度母有著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傳說唐太宗到開元寺禮佛,看到文成公主帶走十二歲釋迦牟尼佛像後,剩下的漢白玉蓮花座沈思時,綠度母顯靈開口講話了,她說:「皇上不必供奉其他的佛像了,就由我來替代釋迦牟尼佛普度長安的眾生吧」。而這尊綠度母是吐蕃王松贊幹布向大唐提親時,派他的大臣祿東贊送給唐朝皇帝的見面禮。

等到康熙四十二年,玄燁巡視陜西,心懷壯誌,欲將這裏鑄成清朝穩固西北、西南的堅固堡壘。於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慷慨撥款,在明城墻西北角內修建寺院,並賜名為「廣仁寺」,寓意安定西北,廣布仁慈,澤潤四方。同時把供奉在開元寺的綠度母請到這裏,從此廣仁寺成為綠度母主道場。

廣仁寺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北一路152號,交通十分便捷,無論是公交還是地鐵,都能方便到達,只需在玉祥門站下車,即可踏入這片宗教聖地。寺院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吸引很多遊客穿漢服在此拍照,非常出片。

廣仁寺不僅免門票,而且還給參訪者供水和紙巾,拒絕商業化,回歸信仰本真,是一股清流。廣仁寺占地約20畝,布局嚴謹,錯落有致,主軸線上依次有:廣場、山門、影壁墻、康熙碑亭、放生池、天王殿、萬年燈亭、綠度母殿、千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築,是一座具有漢族建築特色的藏傳格魯派寺院。

步入廣仁寺,一片開闊的廣場展現眼前,廣場之上,勝利幢高聳入雲,經幡隨風飄揚。最引人註目的是:於2008年建成的八座潔白如玉的藏式寶塔,均由上等漢白玉雕琢而成,風格迥異,莊嚴殊勝。每座寶塔代表不同的含義,贊頌佛陀一生八大功德。其中,蓮聚塔代表太子佛降生時七步升蓮的奇跡;菩提塔象征釋迦牟尼佛獲得正知正覺;吉祥門塔銘記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神變塔意味世尊在舍衛城降服六師外道;天降塔寓意釋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報母恩說法,返回人間;息諍塔體現釋迦牟尼佛勸息諸比丘爭端的大智慧;尊勝塔代表法身;而最後是涅槃塔。虔誠繞拜如來八寶塔,功德無量,能消業障。

如來八塔中間是廣仁寺的山門,單檐歇山頂,上覆灰瓦,正脊中間飾有金法輪,如同太陽照耀整座寺院,兩旁的金鹿跪在蓮花座上,昂首凝神,仿佛在專心致誌聆聽佛法的奧妙,以此暗喻信徒對佛法的敬仰和虔誠。檐下懸掛「廣仁寺」的金匾,為康熙皇帝禦匾,印章上刻有「康熙皇帝禦筆之寶」,彰顯了皇家氣派;朱紅的大門,金光閃耀的門釘,盡顯高貴氣息。

穿過山門,迎面是青磚砌成的影壁墻,高約六米,寬十米左右,厚一米有余,影壁中間懸掛「蒙人馭虎圖」,是藏傳佛教傳統吉祥圖案,寓意佛教密宗的三怙主。蒙古勇士象征大悲的觀音菩薩,猛虎代表大智的文殊菩薩,鐵連結串列示大力的金剛手菩薩。圖下方書有蒙、漢、藏三種文字,展示出廣仁寺是個多民族融合的道場。影壁墻背面,正中雕有五爪祥龍,寓意著權威,皇家寺院的標誌。

在影壁墻的後方,禦碑亭靜靜佇立,以八角攢頂為冠,玲瓏剔透的八面體為身,檐角飛翹,黛瓦紅柱,秀美雅致。碑首因歷史原因已與碑身脫離,現獨立擺放在碑亭之前,作為歷史文物被精心保護。碑亭內聳立著康熙皇帝親書的【禦制廣仁寺碑】,碑文的布局和字型全部按照康熙皇帝的真跡雕刻,布局得當,書法精美,是康熙宮廷刻師梅玉峰的傑作,全碑無一字破損,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為廣仁寺鎮寺之寶。

禦碑亭後方是漢白玉砌造的放生池,猶如臥龍的眼睛,靈動有神,是廣仁寺點睛之筆。池內錦鯉自由遊弋,宛如一幅生動的畫卷,令人陶醉,水面仙氣縹緲,仿佛置身於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在放生池後,天王殿巍峨矗立,為廣仁寺主軸線的第一座殿宇,單檐懸山頂,黛瓦紅門窗,面闊三間,古意盎然,莊重非凡。其檐下高懸的匾額,是趙樸初親筆題寫的「廣仁寺」三個大字,筆力雄渾,氣韻生動,為寺院六大匾額之一。

天王殿居中供奉的不是彌勒佛,而是千手觀音,這尊佛像由俄羅斯椴木雕刻而成,通體貼金,高約六點六米,重達兩噸,為陜西境內較大的千手觀音像。菩薩頭戴寶冠,上塑阿彌陀佛金身聖像,赤足站立於蓮花台上,胸前雙手合十,眼中凝聚著無盡的慈悲和智慧,背後的每只手心都繪有眼睛,並緊握各種法器,千手護持眾生,千眼洞察世間一切苦難,悲心誌切普度群靈,救苦救難有求必應。

觀音菩薩的兩側為四大天王,均用香樟木雕刻而成,外表采用彩繪貼金工藝,色彩鮮亮,富有靈氣。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輕撫琴弦,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是為主樂神,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門,守護東勝神州;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利劍,黛眉倒立,怒目圓睜,威風凜凜,寶劍可斬斷諸煩惱,助眾生增長善根,守護南瞻布洲;西方廣目天王手擒祥龍,高舉寶珠,為群龍領袖,能以凈天眼遍觀三界,守護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又叫財寶天王,右手握寶傘,左手托吐寶鼠,多聞多識,護持財福,守護北俱蘆洲。四大天王如同四座山嶽,穩坐四方,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觀音菩薩的背後是蓮花生大士,是藏傳佛教的奠基者,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寧瑪派的祖師;大士的智慧和力量深如海,為後世所景仰。在天王殿的南墻,地藏王菩薩靜謐的端坐,這尊佛像是用百年沈香樹皮精心繪制而成,菩薩左手托摩尼寶珠,右手握錫杖,周圍蓮花相伴,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秘似密藏。

天王殿的左右有鐘樓和鼓樓,均為重檐攢尖頂,四面方形,黛瓦紅柱,精致無比,它們點綴在天王殿兩側,與整個建築群融為一體,給人以和諧統一的美感。鐘聲鼓音,不僅是時間的標記,更是對心靈的洗禮,驚醒那些沈醉於世間名利中的眾生,從虛無的追逐中解脫出來,重新審視生命的真諦。

天王殿後檐下懸掛「密藏殊勝」匾,墻上懸掛二幅唐卡,分別為六道輪回圖和戰勝魔眾故事圖。對面是一座小巧的六角亭,裏面供奉一盞古燈,建寺之初就有,油燈可容納108斤油,由於這盞燈長明不熄,故稱為萬年燈或長明燈,更是時間的見證,歷史的銘印。

長明燈後是綠度母殿,為廣仁寺的主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四周環廊圍繞。廊道上掛滿金色的轉經筒,上刻精美圖案和神聖的六字真言。黛瓦紅柱,金色的轉經筒,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大殿檐下懸掛「慈雲西蔭」匾,為康熙禦筆,是廣仁寺的六大匾額之一。

廣仁寺主殿內,綠度母端坐中央,這尊佛像的歷史比廣仁寺還要悠久一千多年,是吐蕃王松贊幹布給大唐皇帝的見面禮。據傳說,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能救度眾生免受八種苦難,這尊綠度母展現出少女形象,通體貼金,顯得尊貴而神聖,她一面二臂,面容慈悲,仿佛能洞察一切苦難。菩薩頭戴寶冠,身著天衣,相配瓔珞,右手向外接於右膝上,作施願印,左手置於胸前,端莊高雅,仙氣十足。這尊聖像,仿佛在訴說千年的過往,讓每位到這裏的信眾,都能感受到深厚的底蘊和神靈的庇佑。

綠度母的左側是普賢菩薩,面如滿月,柳眉鳳眼,鼻峰如山,沈穩莊重,俊美大方,普賢菩薩是諸佛之子,行願無疆,讓人敬仰。右側是文殊菩薩,高舉慧劍,斬斷無明煩惱,文殊菩薩智慧無邊,被譽為「七佛之師」,又被尊稱為「諸佛之母」。在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有一處千古靈跡「佛母洞」。

主殿的右側是「長壽殿」,其上懸掛「莊嚴佛土」匾額,為康有為親筆題寫。在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十月,他來參訪廣仁寺時,留下的這塊墨寶,成為寺內六大匾額之一。殿內迎面供奉「長壽三尊」,居中是長壽佛,左側是白度母,右側是尊勝佛母,象征著福壽吉祥,是藏傳佛教寺院常見的神聖組合形式。殿宇右手邊供奉藥師佛和地藏王菩薩,一位護佑群靈身心康健,一位誓願度盡眾生,共同守護凈域。對面是虛空藏菩薩和四臂觀音,虛空藏菩薩是智慧、功德、財福的主宰,他的智慧與福德廣袤無邊,如虛空般深邃莫測,為八大菩薩之一。

長壽殿的對面,矗立著護法殿,殿內供奉藏傳佛教的護法,他們各具神韻,威嚴勇猛,攝人心魄,分別有大威德金剛、閻羅法王、吉祥天母、時輪金剛、大黑天及姊妹護法等,這些佛像都有濃郁的藏族藝術風格,使人感受到藏傳佛教的深厚底蘊。

護法殿的前方有一座壯麗的壇城,梵文叫「曼陀羅」,藏語稱「集闊」,是密宗本尊及其眷屬聚集的場所,是佛國世界在人間的體現。廣仁寺的綠度母壇城金碧輝煌,璀璨奪目,上面鑲嵌琳瑯滿目的寶石,猶如繁星,熠熠生輝。這座壇城不僅是空間互動性曼陀羅的完美體現,也是金剛界的供養盛會,是修行者冥想的物件,體現了佛國的奧妙和力量,殊勝莊嚴,令人敬畏。

綠度母殿的後方是千佛殿,單檐懸山頂,黛瓦紅門,檐下懸掛「法相莊嚴」匾額,為慈禧太後親題,是廣仁寺六大匾額之一。殿前有一個漢白玉的蓮花缸,高一米,直徑一米四,是由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仔細觀看,會發現缸外是祥雲繞蓮花圖案,是乾隆年間留下的一盞巨型油燈,為重點文物。

千佛殿內,金碧輝煌,佛光璀璨,雲龍盤柱,宛若壇城。迎面供奉師徒三尊,居中是宗喀巴大師,頭戴黃帽,身著袈裟,手結說法印,神情莊嚴,令人敬畏;兩側有賈曹傑和克珠傑二弟子,同樣威儀莊重。墻上的佛龕內,千尊銅鎏金宗喀巴大師像宛若智慧的使者,守護這片神聖凈域。

千佛殿的左側是財神殿,殿外有只憨態可掬,呆萌可愛的吐寶鼠,純銅打造,圓潤飽滿,富態喜人,被遊客摸得油光嶄亮。殿內供奉藏傳佛教的黃財神,為五色財神之首,地位舉足輕重。供桌上除了白海螺、寶瓶、金輪、勝利幢、吉祥結等八吉祥外,還有琳瑯滿目的酒,藏傳佛教的護法和財神是可以供酒的,展現出別樣的宗教文化。廣仁寺的財神殿是首座供奉千尊黃財神的殿宇,而且是金身財神,象征著無盡的財富與輝煌,來此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

財神殿的對面是伽藍殿,殿內供奉關羽,他身著金袍,右手輕捋須髯,左手持【春秋】,挑燈夜讀的文雅形象。關羽以其仁義勇猛,忠義兩全的品質,贏得了世人崇高的敬仰,被譽為「武財神」。所以此殿也是財神殿,充分展現了廣仁寺為一座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寺廟。

廣仁寺主軸線最後一座殿宇是藏經樓,為二層樓閣,頂覆金瓦,流光溢彩,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放光,盡顯皇家氣派,朱紅的門窗,更加增添了富麗堂皇的氣息,這座殿宇是藏傳佛教建築規格最高的。正門上懸掛「佛教聖地」匾,筆力千鈞,透著莊嚴而神聖的氣息,是由乾隆皇帝禦筆親題,為廣仁寺六大匾額之一。藏經樓的東側是班禪行宮,西側是達賴行宮。

在藏經樓底層的中央,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他的法相儀容與西藏拉薩大昭寺的十二歲等身像如出一轍,這尊佛像不僅意義非凡,而且是現今世上僅存的兩尊之一。此佛像緣起於2006年,廣仁寺舉辦「從走唐蕃古道——迎請文成公主回娘家」的大型佛教文化活動。台灣旅美華人齊茂春先生慷慨解囊,出資善款260多萬元,選用印度小葉紫檀雕刻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用美國的櫻桃木雕刻文成公主像。廣仁寺組織了僧眾和30多家媒體組成的80人迎請團,一起重走唐蕃古道,抵達拉薩大昭寺。這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在拉薩大昭寺與原有的佛像面對面7天7夜,由著名活佛阿欽仁波切和丹增仁波切主持法會,並協同108位元高僧舉行了連續8小時的開光大典。在途中,還在塔爾寺和法門寺舉行了盛大的佛事活動,為這次迎請之旅增添了更多的神聖色彩。

在釋迦牟尼佛寶座後方,屹立著一尊高達九點九米的彌勒佛,藏傳佛教稱為強巴佛。這尊聖像氣度非凡,宏偉壯麗,信眾需要仰視才能一睹其尊容。彌勒佛儀態端莊,神情慈悲,頭戴五佛冠,身披天衣,手結說法印,仿佛為眾生講述深邃的佛法,展現出無盡的莊嚴和神聖,宛若夜空中的明月,照亮整座殿堂,為眾生指引著寧靜與祥和的聖域。

在佛像的東邊,有唐代的漢白玉蓮花底座,圓形縮腰,上下浮雕蓮花圖案,中間有一周連珠紋,猶如串串晶瑩的露珠,賦予蓮花寶座無盡的生機和靈氣。遙想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帶去西藏,而蓮花寶座留在長安。後來,康熙皇帝敕建廣仁寺,下令將蓮花寶座從開元寺移至廣仁寺供奉,便一直保留至今。

蓮花寶座旁邊就是文成公主像。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為了民族的團結,遠嫁吐蕃,把佛法、醫學、歷算、建築等多方面的知識帶到雪域高原,她的智慧與奉獻,使當地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因而備受藏民的敬仰,被譽為綠度母化身,把她供奉在寺廟裏。而在漢地寺宇並不多見,在廣仁寺,是第一次看到文成公主寶像。

在殿宇的西邊,有一座藏式的舍利塔,裏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真身骨舍利,是2009年泰國的皇室南他那居士捐贈的。整座寶塔金光閃閃,如同佛陀智慧之光,開悟娑婆眾生。

廣仁寺藏經樓的後方,有一堵壯觀的許願墻,上面密密麻麻地掛滿了祈福牌,紅紅火火,煞是壯觀。每當微風拂過,紅帶隨風飄動,似乎神靈感知到了人們的祈願,輕輕地點頭回應。五彩的經幡在上空飄揚,宛若七彩祥雲降世,美不勝收,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疲憊和困擾在這一刻仿佛都得到了慰藉。

廣仁寺內還有一株百年菩提樹,位於綠度母殿西側。是2014年從印度菩提伽耶迎請移植而來,長途跋涉數千公裏,耗時三年才來到這裏。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智慧,釋迦牟尼即是在菩提樹下,戰勝各種邪惡誘惑,獲得大徹大悟,成為佛陀,所以佛教一直視菩提樹為聖樹。

1983年,廣仁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院,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寺院內千手觀音和彌勒佛高大雄偉,佛祖十二歲等身像稀有殊勝,這裏也是文成公主在西安的供奉之地,述說著歷史的滄桑與變遷。在這裏,智慧與靈感交織,信仰與虔誠共舞,語言變得蒼白無力,唯有用心感受,才能觸及那深邃的靈魂。走進廣仁寺,如同走入一座充滿故事與信仰的殿堂,讓人不禁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