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麽

2024-02-21文化
#2024答案之書#春節過後馬上步入的第二個中國傳統節日呢便是元宵節,元宵節是在農歷的正月十五,今年的元宵節相對以往來說會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麽,歡迎閱讀!


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麽一、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意義1、元宵節含義是:一元復始,永珍更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以熱烈喜慶的民俗意蘊和團圓浪漫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大放異彩,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2、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二、元宵節的意義簡短元宵節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合家團圓,還有就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節的時間為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又稱小正月、燈節或上元節。元宵節早在兩千多年的秦朝就有了,但是,到西漢時期的漢文帝才受到了重視。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有賞花燈、放煙花、猜燈謎和吃元宵等。元宵節在2008年6月,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元宵節的簡介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升青慶的觀燈習俗為主。P垣士份。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份停戰。正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農歷正月十五,到處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有的地區會舉辦很盛大的遊燈活動或者火把活動,十分熱鬧,讓人羨慕至極。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吃「元宵」元宵又名湯圓,是由糯米粉經手工撮合而成,裏面可以加餡,餡料一般是醣類,也可以加黑芝麻糊等等,如今的餡是各種各樣的。吃湯圓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因為湯圓代表著團圓,讓一家人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看花燈、掛燈籠所謂看花燈就是看燈會,裏面全是由燈所組成的,以前有這麽一個傳說,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燒了,由於善良的仙女將此訊息給下界的人們說了,所以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利用燈籠,每家都掛上燈籠,這樣天上的神仙就以為人間被燒了...所以就留下了看燈會和掛燈籠這麽一個習俗。猜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耍龍燈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所以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代表著喜慶、紅紅火火。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族群眾性技藝表演,每到元宵佳節,人們都會組織一群人來踩高蹺表演,來增加節日的氣氛。對於元宵節來說,今年是在2月5號,也是一個特別不錯的日子哦,家裏的人可以一起吃元宵,寓意團圓。2024年元宵節幾月幾號星期幾2024年元宵節具體時間:公歷2月24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元宵節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其二: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據了解,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為什麽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元宵節是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有一部份意見建議將其也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對此進行了認真研究。考慮到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不宜再增加,而元宵節距離春節較近,中秋節雖然也與國慶日相鄰,但相比之下中秋節影響更大,因此此次暫不將元宵節增設為法定假日。國家法定節假日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7、國慶日,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