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佛陀拈花何意?迦葉竟瞬間開悟!這神奇一笑的秘密?

2024-06-28文化

在佛教久遠且深沈的發展道路中, 「拈花一笑」 這個極具傳奇韻味的典故宛如一顆奪目的明珠,流傳千年,從未停滯。

相傳,在那神聖且肅穆莊重的大靈鷲山上,佛陀輕輕拈起花朵,弟子迦葉即刻展顏微笑,就在那短暫且精妙的瞬間, 師徒二人形成了一種無需言語、心靈相通的默契,這種默契恰似一道亮光,沖破了世間的陰霾,點亮了心靈的角落。

然而,佛陀究竟拈的是何種花朵?這神秘的花朵又為何具有如此令人驚嘆的神奇魔力?這個謎題始終縈繞在眾多追尋真理者的心頭,揮之不去。要明白,迦葉固然被官方認定為十二頭陀難行苦行的第一人,可人們不禁要問, 為何得到這至高殊榮的不是以智慧稱冠的舍利弗,也不是以博學多聞領先的阿難呢?

回顧歷史,這段佛門公案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花微笑品第2】。經中有記載, 大梵王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精心奉上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敬獻給如來,如來欣然接受了這朵神聖的蓮花。

當時,如來沈默不語,只是靜靜地拈著蓮華,輕輕瞬目揚眉,將此情景展示給在場的大眾。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場的八萬四千人天大眾,面對此景,皆陷入了茫然無措的境地。

但就在這一片沈寂之中,唯有長老 摩訶迦葉,目睹此情此景,內心瞬間豁然開朗,臉上綻放出了領悟的微笑。 緊接著, 佛陀莊重宣告,決定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全部交付於摩訶迦葉。

那麽,「如來無說無言,但拈蓮華,瞬目揚眉」這一神秘舉動究竟蘊含著怎樣深刻的含義呢?或許答案就隱藏在這看似簡單的動作之中,且存在著無量的可能性。 若從「佛手、蓮華、瞬目揚眉」這幾個關鍵元素切入,深入思考,便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關於「見性」的深刻考題。

這就如同在佛教經典【首楞嚴經】中所闡述的「七處征心,十番顯見」的精彩辯論,運用其中的智慧皆可破此謎題。比如其中那句「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勉強闡釋為:當我們能有所見和被見之時。

能見的本性並非所看到的外界情境;能見的本性一直超脫於所見,所見是怎麽都無法觸及能見的本質的。 迦葉所見的是佛陀拈花、瞬目揚眉的外在表象,但其真正領悟的是透過反聞聞自性,從而達到了性成無上道的境界,也正因如此,得到了佛陀的認可與認證。

這部經典又被稱為【付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經】,正是因為佛陀將最為珍貴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交付給了迦葉。此後, 佛陀再次告知摩訶迦葉,世間沒有其他更多的法門,唯一的核心在於心性。

佛陀滅度之後,佛法的傳承仿若一盞明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序地傳遞著光芒。 從迦葉、阿難、商那和修等,一直傳承至菩提達摩,形成了西天二十八祖

後來,佛法東漸,達摩東渡,成為了禪宗的初祖,猶如一顆種子,萌發出了繁茂的枝葉, 一花開五葉 ,自然而然地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傳承到六祖惠能之後,又進一步分化為 「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這五宗法脈。一直到現代,虛雲老和尚成為了五宗共同的祖師。

可以說,那曾經在靈山上的一會,其影響至今依然存在,從未消散掉。正如佛陀再次向迦葉解釋時所道,所有的教經,都宛如世間的牛車馬車,它們是幫助人們跨越道路、走向彼岸的工具。

歸根結底而言,所有的言語勸誡,其實都並非終極的真意,它們仿佛是用手指向月亮。只是一種指引的方式;又像是渡河的舟楫和治病的良藥,或者只是隨口而出的口頭禪,亦或是一種充滿智慧的遊戲筆墨罷了!但願我們每一個追尋真理的人,都能夠踏入這座智慧的寶山,並且滿載而歸,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