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三毛【夢裏花落知多少】:人生無常難料,唯有愛是解藥

2024-03-28文化


1991年1月4日,三毛不堪病痛和精神疾病的折磨,在病房結束了生命。

無數讀者為之心痛,不敢相信這個曾把沙漠視為樂園,活得生機勃勃的女子,會選擇絕路。

其實,在三毛的舊作【夢裏花落知多少】中,悲劇就已經顯露出端倪。

書中收錄的,是三毛在丈夫荷西死後數年間所做的散文。

最初,她完全無法接受與摯愛天人永隔,把自己封閉在思念中,還幾次想過自殺。

幸好父母日夜相伴,朋友萬裏牽掛,還有陌生人不經意的關懷,一點點融化她心中的堅冰。

三毛終於收拾好心境,重新振作了起來。

盡管多年後她又沈入泥淖,至少這段歲月裏,她一直在用力擁抱生活。

其實生而為人,誰都難免遇到留不住的人,求不得的心,無能為力的事。

人生從來如夢,生命無常難料。

唯有愛,是化解一切劫數的解藥。

1

生死無常,是躲不過的宿命

這本書開始的時候,三毛和荷西已經結婚六年,定居在西班牙大加納利島的一所花園洋房裏。

雖然兩人間相隔八歲,又生長於不同的國家和文化。

但他們的感情,契合得如醇酒,在歲月中愈陳愈濃。

這一年,身為潛水工程師的荷西,在附近的島上找了新工作。

人人都勸三毛留在家中,等荷西周末往返,這樣團聚比較劃算。

三毛卻匆匆拎著箱子找荷西相守,哪怕要拿出大半收入作為房租。

兩人的日常也十分親密。

荷西白天要上班,但碰上工地機器停機維修幾小時,他就立刻脫下潛水衣跑回家。

見不到三毛,他就大街小巷地尋覓,找到後一臉癡笑地環抱。

三毛早晨買完菜,也會特地繞到工地看荷西。

趁著荷西浮上水休息的片刻時光,兩人偎依著分吃完一袋櫻桃,三毛才安心回家。

幸福如此滿溢,甚至有一種不真實感,常常讓三毛覺得恐懼。

恰巧那段時間,她的身體越發不好,噩夢也更加頻繁,總夢見獨自去未知的遠方。

三毛以為自己大限將至。

她偷偷立了遺囑,還勸荷西,如果自己死了,一定要再娶。

荷西堅定地說,如果三毛死了,他就要燒掉家去海上漂泊。

言猶在耳,噩耗突降。

在三毛離家第十二個中秋節的前夕,荷西在工作中發生意外,溺水而亡。

三毛悲痛欲絕。她睡在床上聲嘶力竭地呼喊:荷西回來!荷西回來!

但愛人已逝,再多思念都是空擲。

她只能一日日枯坐墳前,隔著黃土陪伴荷西,從清晨直到黃昏。

這就是人生,無常從來難以預料,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意外會降臨。

人生無常,哪有那麽多來日方長。

說不準哪一天,你們做過的事,就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你們見過的面,也有可能是最後一面。

無論拒絕還是恐懼,生離死別的痛苦,都隱在生活的拐角裏,等著在我們最不設防時露出猙獰面容。

周國平說, 在這世界上,苦難和死亡是尋常事,人人必須接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

可真正經歷了才知道,心原來這麽痛,日子這般難捱。

命運的陰影裏,受暴擊的人只能蜷縮著獨自舔舐傷口。

裂痕永遠不會愈合,只會在歲月的沖刷裏慢慢褪去血色,然後結成傷疤,化作永不消滅的銘印。

2

人生難料,苦難如影隨行

如果說死別是一道驚雷,雖然慘烈,但終究在歲月中漸行漸遠。

生活的磨難就如凍雨,冷徹心扉,又連綿不絕。

荷西死後數月,三毛煢煢一身,飛回馬德裏探望公公婆婆。

見面才寒暄幾句,婆婆就迫不及待地爭起大加納利島上的花園洋房。

原來,洋房雖然由三毛荷西出資購買,但荷西生前沒立遺囑,法律上公婆和三毛都有繼承權。

兒子屍骨未寒,做婆婆的就來分割兒媳唯一的棲身之所,三毛心如刀割。

她不忍荷西的靈魂目睹紛爭,哀求著中止了談話。

婆婆第二天又叫來荷西的姐夫,在午餐桌上步步緊逼。

她還罔顧三毛荷西多年拮據的事實,口口聲聲斥責他們賺了許多錢,卻對自己不聞不問。

雖然三毛早就決定,除了婚戒什麽都不爭。

婆家的冷酷和算計,還是讓她無比心寒。

從馬德裏回來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三毛應邀回到台灣處理事情。

她是成名多年的作家,每天總有無數的商業活動相請,無數的喧囂打擾。

這讓三毛煩悶無比。

許多次半生不熟的宴會上,她忍不住沖動地大叫,大家都來做小孩子好不好。

真性情換來的,卻是同桌人窘迫的賠笑,有人包容地打圓場:「三毛,你說要怎麽做?」

三毛自覺格格不入,但也只能撐著微笑忍耐,煎熬得身心俱疲,不知何時是盡頭。

長久的悲傷以及身體狀況不佳,終究是損傷了三毛的精神狀態,她變得越來越自閉。

她一邊狠狠責備自己不孝,一邊逃避了陪父母出遊。

她寧願落下一重重的鎖,拉下一層層窗簾,在幽暗裏一針一針縫著長裙。

寂寞如影隨形,已經成了共生。

有一天深夜與父母談心,三毛突然說:

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母親心痛如絞。她不敢刺激女兒,只哀求著三毛再試試活下去。

父親全然崩潰。他痛斥三毛是在把自己推入地獄。日後他將日日夜夜恐懼女兒會不會自殺。

父母的痛苦,讓三毛愧悔不已。可午夜夢回,她真的已經思念荷西成狂。

想起魯豫在【偶遇】中說:

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人生的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也許是剛遭遇人情如紙,也許是正面對病痛折磨。

也許在工作中卷生卷死,依然朝不保夕。

或者是背負著家庭的負擔,扛不動也不能停。

人生幾十載,連綿的是磨難,尋常的是無常。

沒有一天能容易,可這正是每個人的日常。

3

世間劫難無數,愛是最好的救贖

荷西之於三毛,是丈夫,是愛人,是知己,更是心靈的歸宿。

她久久走不出丈夫離世的心傷。幸好,一直有人、有愛在世上滋養著她。

葬禮前後,父母一直陪著三毛。

不但無微不至照顧她,更竭盡所能扛下所有外事,支撐她熬過最難的時刻。

父母走後,三毛獨居海島。

有一夜突然停電,鄰居硬拉她出來,不肯讓她獨守黑暗。

朋友相隔千裏,但深深記掛三毛。

相隔數年再次相見,口口聲聲都是讓她「(過)不好就回來」。

就連陌生人在墓園遇見,也會按禮儀親吻三毛的額頭傳遞祝福。

點點滴滴的心意如燭光匯聚,慢慢暖過三毛冰冷的心。

稍微振作後,三毛應邀暫回台灣,一邊講學,一邊寫作。

父母照顧更是盡心,鄰人朋友相處和睦,歲月平淡而悠長。

三毛以為,這就是余生的模樣。

直到有一天,她去拜訪朋友,對朋友要出售的房屋一見驚艷。

拱門,曲廊,窗外有花如簾。屋頂花園裏,櫻花樹在台北灰暗的天空裏,驕傲地伸展。

荷西死後六年半,三毛第一次又有了想要的東西,她真真正正又感到活著的意義。

因為自己的錢在西班牙,沒滿期前不能動用。

人到中年的三毛,像小孩子一樣哭著打電話求父親資助,父親毫不猶豫地出錢買房。

逛街的時候,三毛又幸運地遇見了誌趣相投的學弟。

學弟完全理解三毛的獨特審美,他用粗糙的杉木板,包起墻面、空調……默契十足地打造三毛想要的林間小屋。

三毛自己則踏遍大街小巷,尋找那些樸拙但有韻味的裝飾。

她從小店庫底尋出祖母時代的老花布,拿來做窗簾。

路邊遇見還沒上亮光漆的樹樁凳,她拉回來做換鞋凳。

鋸掉了柄的油紙傘倒掛在燈下,燈光從傘面淡淡透出,美麗的驚心動魄。

眼看自己的心意一點點成型,三毛喜歡得夢裏都在微笑。

搬家那天,小公寓這邊的左鄰右舍全部湧來,一邊戀戀不舍,一邊幫她打包、裝箱。

家人也全部出動,母親、姐姐、弟妹鋪床掛衣,弟弟們流著苦汗,擺好一架架書,一個個天南海北的收藏品。

就連五歲的小侄女,也跟著忙忙碌碌。

熱熱鬧鬧的搬家,讓三毛意識到,人與人可以如此親密而團結,自己正在被很多人關愛。

她決定留在這裏,長依父母膝下。

真真實實的幸福在她心中滋長。一切悲傷、心酸、疲倦都仿佛過去了……

作家巴克雷說, 幸福有三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事做,二是有人愛,三是有希望。

知道有人愛,就有勇氣放心大膽做想做的事。

因為被愛著,才有底氣坦然找尋和樹立希望。

即使命運翻雲覆雨,人人只能沈浮其中。

但你我不會孤立無援,因為每個人的身旁,都有解藥。

三毛在書中寫道, 許多人的一生,其實便是不斷修葺自己的生活。

修補被挫折侵蝕的生活底色,重塑被苦難摧垮的平靜心境。

無常面前,人人都得靠自己獨力掙紮。

但日子再難,總有人義無反顧站在我們身後,總有愛不期而遇,撫慰心靈。

人生因緣而聚,因愛而暖。

點個 贊吧 ,請感恩所有的遇見,試著傳遞溫暖。你發出去的每一分關心,都是閃著光芒的絲線,會把現實的千瘡百孔,連綴成溫柔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