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徐世明:婚嫁(下)——昭烏達、卓索圖蒙古族信仰與習俗(8)

2024-02-28文化

婚嫁(下)—— 昭烏達、卓索圖蒙古族信仰與習俗(8)

徐世明

新娘進家。車到大門外,男方的兩位嫂子迎接嫁妝車上的兩個嫂子:道安、敬雙杯酒、獻哈達,請他們下車,並將拉來的蒙古包的簾子門拿下,扔到遠外,然後叫兒童們取回。

新郎、新娘兩方親家進屋邀請分發老,攙扶下車,新郎的母親將新娘嫁妝車的繩索解下,把陪送的蒙古包架在新郎房間的東南方,雙方交接嫁貨。

從娶親車到蒙古包用新氈(也有用地毯的)鋪路,其上撒炒米呈「卐」字。新娘披紅被領到屋門口,婆婆趕緊把一張新綿羊皮鋪在門坎上。新娘用右腳踏進屋,從此在這張羊皮上坐三天。此後的儀式是這樣的:

伴娘代新娘給男方親友一一敬酒、獻禮品,親友們給新娘贈送禮品。

喇嘛坐在蒙古包正位誦經。由主婚人拿來祭佛用的「阿日山」(聖水)給新郎、新娘洗臉、漱口、飲用。然後,由「分發老」用羊的肋骨叉把新郎、新娘頭發聯在一起梳一下,然後給新娘分發。

之後,新郎新娘向佛位叩頭,為敬天拜佛,再行祭火。祭火時在鍋撐子上架起五彩布燒掉,叩拜。這時公爹說道:

分開了你的頭發

向火神叩頭了;

撥開了你的頭發

向佛祖叩首了。

接著叩拜長輩(並獻哈達、敬酒),如祖父母、父母、宗族中長輩。向婆母行禮,婆母賜給新娘一碗奶食,給紮辮繩,並賜首飾,在嫂子們幫助下給新娘戴上。

男家迎親宴會。男方娶親活動達到高潮,其規模和形式與在女方家差不多,不過宴會中間有一段插曲:男女雙方的家長將親戚朋友集中到一屋,讓新娘的母親和嫂子們把事先準備的禮品拿出來,由新娘向親朋一一獻禮認親(向長輩叩頭),互贈禮品。之後,婆婆給兒媳吃專門做的肉湯、稀飯。

新婚之夜。賓主以詩詞、歌曲取樂聯歡。新郎用大杯敬酒招待客人。不許有傷風敗俗和低階趣味。

送親隊伍。在男方家住一夜。第二天早晨男方兒童和嫂子們拿山丁子木、杏木條趕打客人的牛、馬,向送親的家長們報「解馬了」。

即提醒客人快回去。客人們動身唱起惜別的歌,如【沼澤地的柳條】:

柳條長在沼澤地,

柔軟的枝葉響淒淒,

心愛的姑娘出嫁了,

嫁到她永生的地方。

又唱給親家母:

鐵錠一塊給了你,

打鑰打匙隨你便,

自己的姑娘交給你,

疼愛,憎恨你自知。

娘家人又不放心的返回姑娘的屋,將羊前肢肉和糕點留給她。新娘的弟弟和嫂子們用石塊壓住新娘袍襟,說:

巖石在地上重,

媳婦在婆家貴。

又唱:

騎上我這豹花馬,

巖石壓在這裏了;

乘上我這黑色的馬,

告別女兒啟程吧!

送親人臨行前,仍喝「上馬酒」,在馬上舉杯沿日行方向旋轉一圈,將酒灑在馬鬃上,便持杯而奔,奪杯遊戲同在女方家一樣。

送親隊伍走時,通常仍留一名親人,一直陪伴新娘到第三天回門。留在男方家的這個人,向男方家借用炊具,用帶來的茶葉招待男方家的人們,此為「喝分發茶」。

新娘回門。前一天,要舉行「單膝骨鍋底之宴」。公爹要講給新娘幾代人的名字,叫她忌口。如果新媳婦與長輩重名要取新名。鍋底之宴儀式標誌著婆婆將操持鍋和火的大權傳給了兒媳。

新娘開始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並清掃地毯、綿羊皮。在丟灰土時,將煙灰捏三捏放回爐坑,倒結束屋。

婚禮第三天,分發老在男方家主持親友之宴,參加者為親家父母及親友。新婚夫婦給分發老獻上整羊,敬酒、敬煙、獻衣服、靴子等,分發老並不全收,新娘還向分發老及親屬分贈煙荷包。

新婚夫婦同吃一個整羊,並留用三天。

新娘回門前,由婆婆帶領到親屬家向火神磕頭。親屬門贈碗具等。

婚後,娘家人探望女兒要帶牛、羊烏查以及糕點等,並盛在同一器皿裏,宴會時做熟招待赴宴者。凡來探望者每人得一個煙荷包。

新婚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同送親時留下的親人一起回娘家。新娘坐的車由弟弟趕著,並將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牲畜帶回去。

新郎帶以「修斯」為主的禮品。女方家宴會後,送新婚夫婦的男方客人回去,新婚夫婦留下來住幾天。嶽母攜女婿見女方的親友。

按蒙古族婚俗,分發阿布、額吉將成為新婚夫婦的終生保護人,起類似於幹爹、幹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