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千古宋詞,12首山水詩詞,詩情畫意中寄寓著作者多少無可奈何

2024-10-19文化

01

滿江紅·山居即事

宋·辛棄疾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

更何處、一雙鸂鶒,故來爭浴。

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

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

看雲連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

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

辛棄疾閑退於江西上饒、鉛山的近二十年時光裏,是他在那段寧靜歲月中的心靈寫照。

詞的上片,辛棄疾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初夏時節的優美畫卷。幾只輕盈的鷗鳥翩翩飛來,它們輕盈的身姿在湖面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將滿湖碧綠澄澈的湖水都擾動了。

緊接著,不知從何處飛來的一雙紫鴛鴦也加入了這場嬉戲,它們在水中逐水嬉戲,爭鬧不休,為這幅畫面增添了幾分生動與趣味。

在這樣的美景中,辛棄疾一面細讀著【離騷】,一面舉杯痛飲,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閑適與自在。他的目光在翠竹間遊走,飽覽著這份翠綠的美景,同時也不推辭各種肉食美味,盡情享受著生活的饋贈。

附近,一道瀑布如明珠飛濺,傾瀉而下,日日足有三千斛,為他的山居生活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力。

下片,辛棄疾則更多地展現了山居生活的寧靜悠閑與飽滿自足。春天,雨水豐足,新播下的谷種長出了碧綠的秧苗,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進入農閑的時節,小黃牛懶散地打著瞌睡,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安逸。地裏的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浪翻滾,有如連綿不斷的黃雲;蠶房裏白花花的新繭簇擁著,恰似堆堆白雪,展示著勞動的成果與喜悅。

辛棄疾感慨道,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經可以滿足了;如果這樣還不滿足,那什麽時候才能滿足呢?

幾位老農見他閑著無事,便熱情地邀他到東園去走走,說是枇杷已經熟了。這份淳樸的人情與邀請,讓辛棄疾感受到了山村生活的溫暖與親切。

整首詞語言質樸大方,韻味恬淡雋永,表現出辛棄疾對風景優美、人情淳樸的山村生活環境的深深滿足與安適情懷。他以一顆寧靜的心,品味著這份生活的美好與意趣,讓人感受到了那份超脫與自在。

02

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

辛棄疾

一川松竹任橫斜,有人家,被雲遮。

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

比著桃源溪上路,風景好,不爭多。

旗亭有酒徑須賒,晚寒些,怎禁他。

醉裏匆匆,歸騎自隨車。

白發蒼顏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辛棄疾閑居帶湖的歲月裏,是他對山水田園生活的一次深情抒發。

詞的上片,辛棄疾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他去博山道上的清幽美景。道路兩旁,滿地都是枝橫葉斜的松竹,它們挺拔而堅韌,為這條道路增添了幾分幽靜與雅致。

山中,一些人家被雲霧輕輕遮掩,若隱若現,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下雪後,稀疏的梅樹上不時露出兩三朵綻放的花朵,它們在寒風中傲然挺立,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為這冬日的景色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這樣的風景,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溪邊路上相比,竟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片,辛棄疾則轉而描寫了他飲酒禦寒的情景。天色已晚,酒店裏的酒香四溢,他毫不猶豫地賒來暢飲,以抵禦這冬夜的寒冷。

醉酒後,他匆匆趕路回去,乘坐的馬兒隨車而行,步伐穩健而從容。然而,在這份閑適與狂放之中,卻透露出他內心深處的一縷英雄末路之悲。

他感慨自己頭發已白,容顏蒼老,不禁思考著是否就要在這山水田園之間度過余生。這份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嘆,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心深處的那份不甘與掙紮。

辛棄疾的這首【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於閑適狂放中透露出一縷英雄末路之悲,含蘊深永,耐人尋味。

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山水田園的清幽美麗,又以深情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嘆。

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既熱愛山水田園生活,又不甘心只以悠遊山水作為此生之終結的辛棄疾,他的形象也因此而更加立體而豐滿。

03

聞鵲喜·吳山觀濤

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周密身為兩浙運司掾屬時,遊歷山水、品鑒自然之美所作,其典雅濃麗的筆觸,不僅展現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更透露出詞人對壯麗江山的無限謳歌。

詞的上片,詞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海潮欲來和正來時的壯麗情狀。天光水色,一片澄碧,仿佛整個清秋都被染上了這一抹清麗的色彩。

江潮湧來,猶如神龜馱負的雪山,氣勢磅礴,又似蟄伏的巨龍從夢中驚醒,帶著無盡的威嚴與力量。疾風掀起海水,如同豎起的高墻,讓人不禁為之心驚膽戰。

遠處,幾點青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宛如美人頭上的鬟髻,青翠欲滴,更添幾分神秘與柔美。一抹諾爾,如同剛織就的綃紗,帶著洶湧的潮水迸濺的濕意,將這幅畫面點綴得更加生動而鮮活。

下片,詞人則轉而描繪了潮過風息後,江上呈現出的另一番景象。天邊,白鳥分明,帆檣直立,仿佛是大海與天空的交界,將人們的目光引向那遙遠而神秘的地方。

入夜後,隔江傳來悠揚的笛聲,那聲音如同天籟之音,讓人心曠神怡,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著這笛聲遠去。

周密的【聞鵲喜·吳山觀濤】,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描繪,將錢塘江大潮的洶湧澎湃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詞人也透過這壯麗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壯麗江山的無限熱愛與謳歌。

這首詞,余韻無窮,似斷猶連,不僅讓人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之美,更讓人領略到了周密那深邃而廣闊的內心世界。

04

生查子·獨遊西巖

宋·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

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

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辛棄疾被誣陷罷官,長期閑居信州上饒城北帶湖邊上的歲月裏,是他在遊西巖時的一次心靈獨白。

詞的上片,辛棄疾以孤傲的青山為引子,巧妙地借山自寫,將山品與人品相融。

他問道:「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這既是對青山的發問,也是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歲暮寒冬,他常到山中溪邊來,或許是為了尋找一份寧靜,或許是為了排解心中的孤寂。當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他才發現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

這一刻,明月、山巒、清澈的小溪,仿佛都成了他的聽眾,靜靜地聆聽他朗誦的【離騷】。

下片,詞人則借月自寫,與上片有著近似的曲筆和豐富情味。他繼續描繪著眼前的景象,但心中卻湧動著難以言說的情感。

明月高懸,山巒靜謐,小溪潺潺,這一切都仿佛在訴說著他內心的孤寂與郁憤。他巧借明月、青山,將自己的情感寄托於自然之中,讓讀者在品味這如畫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波瀾。

辛棄疾的【生查子·獨遊西巖】,寫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西巖的幽靜之美,又以深情的文字表達了自己隱居城北帶湖時期孤寂、郁憤的情感。

05

西江月·漁父詞

宋·辛棄疾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

淳熙五年(1178),當時辛棄疾正由臨安赴湖北任轉運副使,舟行江上,經過采石磯時,有感而發,揮毫而就。

詞的上片,辛棄疾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行的所見所感。陡峭的綠崖高聳入雲,仿佛有千丈余高,落日的余暉灑在江面上,金光閃閃,美不勝收。白鷗在天空中自由翺翔,它們似乎完全不受塵世紛擾的束縛,往來無心,悠然自得。

詞人借此景抒發自己與世無爭的心境,無論風浪如何險惡,他都能泰然處之,不為外物所動。

下片,詞人則進一步以鷗鳥喻漁父,兼以自喻。他寫道,此時正是魚肥美新鮮的好時節,前村的好酒也值得一飲而盡。在這裏,他過著悠然自得的閑適生活,有魚堪膾,有酒可斟,無需去關心那些千古興亡的瑣事。這份超脫與自在,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然而,在這份閑適與超脫的背後,也隱藏著詞人內心深處的無奈與感慨。他深知,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終究只是過眼雲煙。

這份對世事的淡然與超脫,既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對自我內心的一種慰藉。

辛棄疾的【西江月·黃陵廟】,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現了詞人面對人生波折時的泰然自若與超脫自在。

這首詞雖意誌消沈,卻既有意境,又有寄托,是「戲作」中的佳作,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詞人那份深沈的內心世界。

06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宋·範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

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範成大隱居蘇州之時,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早春水鄉的絢麗景象,抒發了詞人對大自然與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

詞的上片,範成大以春水為引,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早春畫面。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的水面盈盈地漲平了河塘,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場盛宴。水邊,芳草如茵,鵝兒蹣跚其間,鮮嫩的草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將河塘堤岸染得一片翠綠。

畫船輕移,繞著九曲水灣悠然遊轉,遠處的橫塘高塔,在眼前若隱若現,既近又遠,如同夢境中的幻影,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詩意。

下片,詞人則將筆觸轉向農事,視野更加開闊。江南水鄉,春寒料峭,農事也因此推遲。

然而,當谷雨時節來臨,村北村南,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開犁破土,將田地耕種得井井有條。春麥漸漸成熟,秀穗隨風起伏,連崗成片,宛如金色的海洋,波光粼粼。

山岡上,桑樹茂盛,桑葉繁茂,盡管價格賤如泥土,但這份豐收的喜悅卻溢於言表。轉眼間,新面將熟,新繭將收,農家生活的美好與豐盈,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範成大的【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以其清新明凈的筆觸,繪制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水鄉春景圖。

詞中既有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描繪,又有對農家生活的深情謳歌,充分展現了詞人對大自然與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與向往。

07

驀山溪·湖平春水

宋·周邦彥

湖平春水,菱荇縈船尾。

空翠入衣襟,拊輕桹、遊魚驚避。

晚來潮上,迤邐沒沙痕,山四倚。雲漸起。鳥度屏風裏。

周郎逸興,黃帽侵雲水。

落日媚滄洲,泛一棹、夷猶未已。

玉簫金管,不共美人遊,因個甚,煙霧底。獨愛蒓羹美。

詞的上片,周邦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湖上春景圖。春天的湖水,平靜如鏡,菱荇纏繞在船尾,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場盛宴。

眼前綠意盎然,水霧迷蒙,輕輕拍打著船槳,連水裏的遊魚都避讓開來,生怕打擾了這份寧靜與美好。

傍晚分時,潮水來臨,淹沒了曲折綿延的岸沙,四面環繞的青山與漸漸升起的雲霞交相輝映,飛鳥從這重疊的山巒間掠過,留下一串串悠揚的鳴叫聲,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幾分生動與活力。

下片,詞人則轉而抒發因遊湖之樂而引起的關於人生歸宿的感悟。他寫道,周郎興致閑適,行船於雲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濱之地更顯艷美。

他自由自在地劃船槳,意猶未盡,仿佛整個世界都為他所擁有。然而,在這份閑適與自由之中,他卻突然意識到,與吹簫弄笛的美人共遊,也比不上回到故鄉,品嘗那熟悉的蒓羹美味。

這份對故鄉的眷戀與向往,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在詞人的心間,成為他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周邦彥的【驀山溪·湖平春水】,以其顯豁而又含蓄的筆觸,將寫景與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詞人遊湖本為排遣鄉愁,卻通篇不言愁而只言樂,直至篇末才點出張翰式的思歸之願,真可謂「曲終奏雅」。

這首詞,不僅展現了詞人高超的藝術造詣,更讓我們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他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與對人生歸宿的深刻思考。

08

點絳唇·醉漾輕舟

宋·秦觀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

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秦觀被貶途中或是貶居郴州之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詞人對於自由與仙境的無限憧憬,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無奈與苦楚。

詞的上片,秦觀以醉酒後的想象為引子,描繪了一幅夢幻般的畫面。他蕩著小船,任由流水引領著輕舟飄向花草深處,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之中。

然而,這份寧靜與美好只是短暫的幻想,現實中的他,被名利所困,無法解脫,只能無奈地感嘆:「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這份對現實的無奈與對仙境的向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下片,詞人則進一步深入,擇取了人世間的四種淒涼景象,來對映他內心的黯淡與感傷。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裏,兩岸重巒疊嶂,晚風吹來,落花如雨,他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這些景象,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寫照,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淒清、慘淡的氛圍,讓人感受到詞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無助。

秦觀的【點絳唇·桃源】,以其委曲含蓄的筆觸,將寫景與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詞人透過想象與現實的對比,以及自然景象與內心情感的交融,展現了他對於自由與仙境的向往,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無奈與苦楚。

這首詞,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詞人高超的藝術造詣,更讓我們在品味中體會到了他內心深處的波瀾與掙紮。

09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宋·黃庭堅

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

山行六七裏,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遊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

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

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

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上走六七裏,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太守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野花開了,美好的樹木繁茂滋長,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遊玩的時候,野味野菜,用釀泉的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太守喝醉了,而人們時坐時起,大聲喧嘩,是賓客在盡情歡樂。

而且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彈琴奏樂,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當時的太守是誰?是醉翁歐陽修。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黃庭堅的【瑞鶴仙·環滁皆山也】用獨木橋體,隱括歐陽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記】。

詞的上片先寫出環滁皆山的空間環境,接寫瑯琊山林木繁茂,幽深秀麗。繼而指出太守之樂不僅是樂山樂水的自然美景,更主要的是「得之心、寓之酒也」,故而樂亦無窮;

下片寫人的遊樂,詞人著力表現太守與眾賓客的遊樂,極度渲染他與眾賓客的山肴泉酒之飲食熱鬧氛圍。這種非絲非竹之樂所以樂,則是太守與民樂其樂的結果。

全篇處處能表現樂於遊山玩水和與民同樂的情誼,於隱括之中不失其精神,實為難得。

10

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

宋·黃庭堅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

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這是黃庭堅在被貶黔州之際,登高望遠,感懷今古,所寫下的一首描繪漁翁垂釣寒江情景的佳作。

詞中,江面波濤洶湧,萬頃波濤一個接一個地湧來,仿佛是大自然在訴說著無盡的滄桑。

在這浩渺的江面上,一位戴鬥笠披蓑衣的漁翁,靜靜地坐在江邊垂釣。他的目光專註而深邃,仿佛能夠穿透水面,直視那深藏千尺的魚兒。

魚兒在水中深處遊弋,時而吞下魚餌,時而又吐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卻毫不著急,他耐心地等待著,享受著這份與魚兒鬥智鬥勇的樂趣。

詞的上片,如同一幅寒江獨鉤圖,將漁翁專註垂釣的情景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漁父的神智空明,仿佛與魚兒的心靈相通,能夠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於釣鉤左右的情態。

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與美好。

詞的下片,則進一步描繪了漁翁垂釣的樂趣。他閉目凝神,心與魚遊,仿佛自己也化身為一條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

這種澄靜淡遠的境界,讓人感受到了詞人內心深處的那份寧靜與淡泊。漁翁歸來時,水寒江靜,滿目青山明月當空,這如畫的美景,仿佛是對他垂釣成果的最好獎賞。

這首詞,透過描繪漁翁垂釣寒江的情景,寄寓了詞人屢遭坎坷後寄情山水、忘卻名利的情懷。

詞人將自己對自由的向往、對名利的淡泊,都融入了這寒江獨釣的畫卷之中。全詞創造出一種空靈淡遠、虛融清靜的意境,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了詞人那份超脫世俗的豁達與灑脫。

11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黃庭堅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

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

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黃庭堅在元豐三年左右,任江西太和縣知縣,他筆下的江南美景,讓人仿佛置身於那片桃花盛開、垂柳依依的美麗景致之中。

詞中,桃花綻放,絢爛奪目,垂柳依依,隨風輕擺,雨後的天空,晴朗而明媚,春風拂面,帶來絲絲暖意,煙靄淡淡,如夢似幻,讓人沈醉其中,流連忘返。遠處山巒黛綠,近處水波湛藍,綠水與青山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和諧共生的自然美景。

詞作巧妙地分為四層來描繪這江南春景:第一層寫桃柳,以桃花的絢爛和垂柳的柔美,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第二層寫天氣,以雨過天晴、春風溫暖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舒適宜人的氛圍;

第三層寫山水,以山巒的黛綠和水波的湛藍,描繪出江南山水的獨特韻味;

最後一層,則以歌樓酒旗的招展,和詞人典當青衫換酒的豁達,為這幅春色畫卷增添了幾分生活情趣和人文色彩。

整首詞以沈著有力的語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開描寫,將江南春天的秀麗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

詞風輕快,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讓人在品讀中感受到了江南春色的獨特魅力。其意境風神搖曳,情景兼備,既有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堪稱佳作中的佳作。

12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宋·歐陽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

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

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在文學的殿堂裏,有一首詞如清泉般流淌,以其獨特的韻味和意境,讓人沈醉其中,難以自拔。

這首詞,便是歐陽修晚年所作的【采桑子】之一,描繪了他歸居潁州後,對西湖夜景的深深眷戀與贊美。

詞中,西湖的風光被描繪得如詩如畫,天光與水色交相輝映,融為一體,景物鮮麗,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傑作。

鷗鳥與白鷺在這片寧靜的水域中安穩地睡眠,它們早已習慣了這裏不息的管弦樂聲,與人類和諧共處,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共融的美好畫面。

而當夜幕降臨,風清月白之時,西湖更是展現出了它那迷人的另一面。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白玉鋪成的田野,晶瑩剔透,美不勝收。

此時此刻,身處遊船之中的人,仿佛已經忘卻了塵世的煩惱,飄飄欲仙,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

這首詞上片著重描繪了潁州西湖的夜景,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表現得淋漓盡致;下片則透過月白風清的夜色,以及湖水如玉田般的景象,引發了一種飄飄欲仙的幻覺,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

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沒有過多的修飾與雕琢,卻以景中寓情的方式,表達了歐陽修對西湖夜景的深深喜愛與眷戀。

這首詞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更以其清雋疏淡的詞境,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成為了一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