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隱忍與風骨——讀【終宋】有感(十二)

2023-12-15文化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雲:將以有為也。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1.關於隱忍

讀架空歷史小說【終宋】,最反感的一個詞是相忍為國。 這個詞出自【左傳·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本來的意思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詞是個好詞,意思也積極正面,但是從偏安於臨安的南宋君臣說出,就全然變了味。面對蒙元的步步緊逼,他們一次次退讓——割土、賠款,把大好河山讓出來,把黎民百姓丟擲去,讓著讓著就越退越遠,什麽臉面、底線通通拋到一旁。

最讓人惡心的是,做完喪權辱國之事,他們還是會用「相忍為國」來寬慰自己,他們覺得自己是韜光養晦,是為國為民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是一種隱忍。但估計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吧。有什麽關系呢,有個可以麻醉自己的借口就行,就可以繼續魚肉百姓,繼續花天酒地,繼續醉生夢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相忍為國」是麻醉藥,也是安慰劑——麻醉貪生怕死的軀體,安慰提心吊膽的心靈。

如文天祥所說:隱忍之後將以有為,忍氣吞聲後有行動這才是真正的隱忍,而不是將它作為借口和幌子。輕描淡寫不痛不癢地說上一句「隱忍」、說一句「相忍為國」,然後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不見半點行動。這不是隱忍,是茍且。

許巍曾經唱到:「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於偏安一隅的南宋君臣而言,歌詞應該是:「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以後的。

一直茍下去,直到實在茍不下去,亡國滅種,關門大吉。

2.關於風骨

與偏安茍且的臨安小朝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歷代有風骨的文人。他們不僅寫出了「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的漂亮句子,也拿出棄筆從戎的豪情,毫不猶豫毀家紓難投身到抗擊外辱上,他們的舉動令人敬仰,所以千年以來嶽飛、辛棄疾、文天祥、陸遊這些名字一直熠熠生輝,光耀千古,用他們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保家衛國的洪流,成為民族的精神脊梁。

想起了前一段時間在網路爆火的【羅剎海市】。「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 豈有畫堂登豬狗,哪來鞋拔作如意 」,刀郎用他犀利的筆觸,借美醜顛倒的羅剎國對現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對照他視錢財如糞土、觀名利如草芥的生活態度,他也展現出了文人的風骨:有良知有底線不隨波逐流,憂國憂民而不庸俗媚俗。

風骨是什麽?

是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灑脫;

是陸秀夫以文弱之軀為國家為民族慷慨赴死的從容;

是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情懷;

是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的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