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今,那遠逝的桑園運河岸邊的號子聲誰還能聽到?

2024-07-14文化

清代著名學者吳名鳳在【北吳歌】中有詩雲:「有明馳驛置連窩,一片糧帆接衛河。雨少怕聞船擱淺,截流又唱紇那歌。」

什麽是紇那歌?紇那者,或曲之和聲。「截流又唱紇那歌」,即運河岸邊纖夫或船工和號工所唱。在漕運發達的年代,運河行船的貨物主要是從南往北運輸,而北方運河的水量比不上南方,吳橋運河河道彎曲,有利於拉纖。吳名鳳【北吳歌】裏這首詩說的就是船在運河裏擱淺後,拉纖時號子的節奏。運河中舳艫相繼,帆檣如林,篙工、纖夫及搬運工為了便於協作,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生活情趣,在集體勞動中逐漸形成了運河號子。運河船工號子,無不閃爍著運河文化的風采,歷經滄桑叠變的洗禮,越來越顯示出其無窮的魅力,凝聚著吳橋運河船工們的聰明智慧,他們用心血和汗水創造的運河船工號子,顯示了其濃重的地域特點和地方特色。

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水勢平穩和緩,因此運河號子不像黃河號子那樣緊張高亢,而是平穩、優美、抒情、如歌。運河上的船民們在勞動生活中,逐漸創造了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船工號子。沿河居住的人們一聽到不同的船工號子,便知道又有船起航或歇錨靠岸了。

嗨呀哈海,栽下膀子探下腰,背緊纖繩放平腳,嗨呀哈海,千裏運河一條龍,背緊纖繩莫放松,好比文王拉太公,一步一步往前沖,文王拉他八百步,太公保周八百冬,哎呀哈海……

站在桑園鎮的運河橋邊,河道不寬,走起來就發現,河道和麥子地交叉在河堤邊,這就是地圖上呈現的鋸齒狀運河河道,想象著當年的拉纖需要不斷在河兩岸兩來回走成「之」字形。當時運輸的時候,從南來它算是順行,順水而行,用帆就過來了。要是逆行的話,專門有拉纖的,拿著繩子沿著河堤拉著。拉纖,產生了運河號子。拉纖人數:小船5 人左右,大船10 人左右(其中還有一位背著手領號的),頂流、頂風、順流、順風、多載、輕載時人員隨時增減。

運河號子它起源於什麽時代已無法考究。運河號子有自己一整套適合各項行船活兒路的曲目。如啟航前的「起帆號子」,平水時喊的「搖櫓號子」,上水時喊的「拉纖號子」,船擱淺時喊的「推船號子」,卸貨時喊的「出倉號子」、「上肩號子」、「搭跳扛糧號子」等。隨著漕運廢除,水運雕敝,陸路興起,吳橋碼頭的地位逐漸減弱,與運河共興衰的船工號子也消失了。

(一)拉帆篷號(慢號)

領呼:哎哎嚎!

眾應:撐起來也嚎!

領呼:撐起來嚎!

眾呼:哎唉!

領呼:三掛家夥!

眾呼:三條龍哎唉!

(二)拉纖號(稍慢)

頭工呼:嚎!嚎!嚎!拉!拉!

拉纖眾應呼:歪呀歪。

(四號一變,反復呼應)。

淺船時活船號(猛烈)

頭工呼:歪也來嗨!

眾船工齊聲應呼:哎嗨!

(反復呼應)。

三)運河拉纖歌

運河水喲,向北流喲,咳喲、咳喲。

流水長喲,沒有頭喲,咳喲、咳喲。

過吳橋喲,入滄州喲,咳喲、咳喲。

大纖繩喲,三丈六喲,咳喲、咳喲。

拉呀拉喲,向前走喲,咳喲、咳喲。

頂著風喲,淋著雨喲,咳喲、咳喲。

用力拉喲,不停留喲,咳喲、咳喲。

道又遠喲,船又沈喲,咳喲。

拉到頭喲,到通州喲。

當年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都唱號子,行駛到船多、人多之處,哪只船的號子響亮有力,氣勢不凡,引人註目,哪只船的主人便會倍感榮光與自豪,號子也便成了船主實力的一種標誌。領號者多為有經驗的船工,一般船上的大師傅每月工薪為10 塊大洋,而領號者則可拿到12 塊,由此可以看出領號者待遇不低。

站在運河岸邊,遠處似乎傳來悠揚的運河號子聲。當時運河上來往船只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形成了南來北往船如梭、處處欣聞號子歌的熱鬧景象。鏗鏘有力的號子在大運河上唱了一年又一年,成為運河沿岸一道生動的風景,和千百年來滔滔不竭、靜靜流淌的運河水一樣,深深地沁入到運河兒女的心中。運河號子曾代表當時船工的生活。運河船工號子是吳橋古運河的一種文化元素,而現在運河號子卻幾乎成為絕唱。在運河船工號子已不復聞的今天,追根尋源及時搶救,是挖掘民間藝術,弘揚歷史文化的需要,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這太需要專業人才去整理它,把它保護好,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熟悉它。如果能把這一傳統民俗文化譜以現代樂曲,賦予其新的生命力,讓世人重睹運河船工號子的風采,真是一大幸事。

文/選自【大運河歷史文化名鎮—桑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