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當你內耗嚴重時,每天讀一遍旺自己的千古名句

2024-10-17文化

西漢史學家司馬談曾說過:

道家學說能讓人精神集中,行動與自然規律相合,滋養並滿足世間萬物。

【道德經】這部經典之作,打破了常規的思維框架,為現代的人提供了一劑清醒的「智慧藥水」。

以下的四句話,可以為現代生活節奏下迷茫的每個人,點亮了一盞前行的導航燈。

讓它們成為自己日常裏的小貼士,指引自己走得更穩、更遠。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意思說是: 無論多麽困難的事情,都是從容易的地方開始著手解決的;而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由細節上的努力累積而成的。

這世上的大事,其實都是從小事積累而來的,完美的結果是離不開一個個小細節。

廣闊的樹林,都是由一顆顆細小的種子開始。

秦軍圍攻趙國的閼與城,趙王詢問眾將是否應派兵救援,其他人均認為路途遙遠且艱險,難以救援。

趙奢卻主動請纓。

趙奢在離開邯鄲三十裏處紮營,並立即下達了嚴禁討論軍事策略的嚴令,違者斬首。

面對秦軍在武安城西的聲勢浩大與挑釁,趙奢非但沒有急於應戰,反而堅壁高壘、長期駐紮,營造出一種無意進攻的假象。

當秦軍間諜潛入趙營試圖探聽虛即時,趙奢不僅未加掩飾,反而以禮相待。

秦軍以為趙軍無意主動出擊。間諜的情報反饋給秦將後,秦將誤以為趙軍怯戰,放松了警惕,認為閼與城已不在趙國的掌控之中。

在秦軍間諜離開後,趙奢迅速率軍急行軍至閼與附近,並巧妙利用地形,采納了軍士許歷的建議,占領北山有利地形。

當秦軍得知趙軍到來並前來進攻時,趙軍已占據優勢,最終大敗秦軍,成功解圍閼與。

細節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成敗。

一個人做事要從小處、易處開始,註重任何細微的因素,才能獲得成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說是: 能夠了解他人的人算是有智慧,但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智。

生活中,不乏一些」好為人師「的人,看似很了解別人,其實是妄加自己的評論。

就算是真的了解他人,也沒有認識自己來得重要。

漢高祖時,一次韓信與張耳率領好幾萬的士兵東去打趙國。

趙王與陳余集結大軍於井陘口防禦。

廣武君建議陳余利用地形優勢,以奇兵斷韓信糧道,再堅守不戰,以迫使韓信陷入絕境。

但陳余自稱自己是義兵,要正面迎戰。

韓信得知陳余未采納之計,大喜,隨即部署作戰計劃。

他先在井陘口外三十裏處紮營,半夜分時精選兩千輕騎,每人持漢軍紅旗,埋伏於趙軍營地附近,準備突襲。

同時,他派一萬士兵背水列陣,吸引趙軍註意。

黎明時,韓信親自率大軍擂鼓而出,與趙軍激戰。戰鬥中,韓信與張耳故意假裝失敗,丟棄旗鼓,引誘趙軍全軍追擊。

此時,預先埋伏的兩千輕騎趁機沖進趙軍營地,拔掉趙旗,換上漢旗。

趙軍見無法迅速擊敗韓信,又發現營地已被漢軍占領,誤以為趙王被俘,頓時大亂,紛紛崩潰而逃。

韓信趁機率軍反擊,與背水一戰的士兵兩面夾擊,最終大敗趙軍,斬殺陳余。

一個人要學會不輕視別人,認真分析自己的情況,不要自以為是,虛心才能學習到有益自己的知識。

就像照鏡子一樣,從鏡子裏面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說是: 知足的人不會被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的人生才能長久。

很多人前赴後繼地在追求長久,孰不知原來只要保持知足就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不知足的人,就算獲得再多的榮華富貴,也不會過得安寧。

在漢高祖去世後,公元前187年,呂後(太後)她想把呂家的人封為王。

為了給自己的計劃鋪路,呂後還追封了自己的父親呂公為宣王,哥哥呂澤為悼武王。

不久之後,魯元公主去世了,呂後心疼外孫,就把她的兒子張偃封為魯王,並且給了魯元公主一個尊貴的稱號——魯元太後。

到了公元前184年夏天,呂後又把自己的妹妹呂媭封為臨光侯。

她本來想讓代王劉恒改去當趙王,但劉恒很聰明,他婉拒了,說自己更願意守在代國。

呂後見劉恒不願意,就順水推舟,讓自己的侄子呂祿當上了趙王,還追封呂祿的父親呂釋之為趙昭王。

這樣,呂家的勢力就更大了。

她在劉邦去世後掌握了漢朝的實際權力,並大力提拔呂氏家族成員,試圖鞏固呂氏的權勢。

但她的野心最終導致了一連串的矛盾,在她去世後,呂氏家族很快便遭遇了覆滅的命運。

真正高明的人,懂得滿足二字,在合適的時候退下來,如此才能保護好自己,不讓自己被這些貪婪所吞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意思說是: 穩重是輕率的根本,就像樹木的根一樣重要;而平靜則是躁動的主宰,能控制躁動。如果過於輕率就會失去根本,過於躁動就會失去控制。

不輕率的人,才能看清楚自己的目標,沈得住氣,才能走得更遠。

以前,趙國的將軍李牧在趙國北部邊境防禦匈奴時,采取了一系列獨特的防禦策略:

他自主管理邊防,包括任命官吏和支配賦稅收入作為軍費,透過優待士兵、加強訓練、設定烽火台和間諜網路;

但長期避免與匈奴正面交戰,即使面對入侵也堅壁清野,使匈奴無法獲得戰利品,逐漸在匈奴和趙國邊防軍中形成了「膽怯」的印象。

這一策略遭受了趙王的質疑,於是撤換了李牧,但隨後邊境因新將的貿然出擊而陷入混亂,證明了李牧策略的正確性。

李牧重新掌權後,利用敵人對其「膽怯」的誤解,暗中加強軍隊訓練,準備充分後,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再以精心布置的奇陣和強大的兩翼攻勢;

一舉大敗匈奴,斬殺十余萬騎兵,並乘勝追擊,使多個匈奴部落臣服或遠遁,確保了趙國邊境十幾年的安寧。

一個人在面對多變的世界時,穩重是內心的錨,讓自己在風浪中不失方向;

冷靜則是智慧的劍,幫助自己斬斷迷霧,看清真相。

為人處世,在面對生活中的難事時,要從容易處著手,積小勝為大勝;

在處理大事時,要關註細節,精益求精。

同時,自己也要學會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長短處,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

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才能讓自己在紛擾中保持內心的平胡與寧靜。

最後,要記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一份穩重,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幹擾。

作者 | 幕燈·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