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誰能坐自苦,齟齬於其中」,「齟齬」該怎麽讀,你讀對了嗎?

2024-03-28文化

正值春暖花開,天藍地綠草繁茂,攜手嬌妻,徜徉於野,琴瑟和鳴,好一派祥和之景。三月逢暖陽,夫妻之間,和和睦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煩惱自然消。如果心有異動,腦有雜緒,自然 「齟齬」生其間了。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齟齬」這兩個字,它既不讀「jū wú」,也不讀「qiě wú」,到底該讀什麽,有什麽含義呢?

一、 「齟齬」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

1.「齟」,[集韻] 在呂切,音咀

2.「齬」,[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正韻]偶許切。讀「yǔ」。

因此,齟齬,念 「jǔ yǔ」。

同音字:舉

部首:齒

二、 「齟齬」怎麽解釋

齟齬 為造字,屬於形聲字。 「齒」為形旁,表示與牙齒有關。事實上,從「齟齬」最初的小篆字型上,就可以了解到這點。而「且」和「吾」為聲旁,表音。至於它的意思,[說文解字]上說,齒不相値曰齟齬。而[六書故]上,也說鋸齒出入亦曰齟齬。因此它的本義為牙齒上下對不上,後來出現了諸多引申義。

1.比喻意見不合 互相抵觸

「宛如齒齟齬,張吻訟所苦。」 —— · 徐渭

2. 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

「輦粟陟砠,山石齟齬。」 —— · 李必恒

3. 不相投合,抵觸。

「其誌齟齬。」 —— · 揚雄

4. 不協調,差失。

「狀貌山川,古今鹹用,施於常文,則齟齬為瑕。」 —— 南朝 ·梁· 劉勰

5. 多指仕途 不順達

每及朝士之門,舍逆旅之館,多有齟齬。 」—— · 孫光憲

6. 意為 別離。

「歸來一調笑,慰此長齟齬。」 —— ·蘇軾

三、 「齟齬」 字型 的演變

四、 「齟齬」在古 詩文 中的運用

1. 齟齬不足病,快意或為妖。

【送趙介之赴舂陵十首】(其八)

[宋]彭龜年

齟齬不足病 ,快意或為妖。

尤物亦移人,此念當永消。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 ,朋友 趙介之 即將到 舂陵 去,詩人彭龜年送別他 。因此 「齟齬不足病」中的「齟齬」可以解釋為「別離」。不足,不值得。病,擔憂的意思。整首詩大意就是:別離不值得擔憂, (你即將奔赴新的仕途,我為你祝願,讓你) 心情舒暢 才是友誼美好的見證。尤其是事物(環境)也能改變人(你),你(擔憂的)這個念頭應該永遠打消了吧。一般來說,從古至今,大多別離都有憂傷之義,作者卻不這麽看,盡管 「齟齬」,但凡事應該向好的方向看,奔赴新途,應該快意逍遙,全詩表達了作者對生活有一種昂揚向上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 誰能坐自苦,齟齬於其中。

【達理二首】

[唐]白居易

何物壯不老,何時窮不通。如彼音與律,宛轉旋為宮。

我命獨何薄,多悴而少豐。當壯已先衰,暫泰還長窮。

我無奈命何,委順以待終。命無奈我何,方寸如虛空。

懵然與化俱,混然與俗同。誰能坐自苦, 齟齬於其中

舒姑化為泉,牛哀病作虎。或柳生肘間,或男變為女。

鳥獸及水木,本不與民伍。胡然生變遷,不待死歸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為主。況彼時命間,倚伏何足數。

時來不可遏,命去焉能取。唯當養浩然,吾聞達人語。

誰能坐自苦, 齟齬於其中 。坐,因為。自苦,自尋苦惱,齟齬,意見不合,念頭不通達。於其中,在那中間。誰又想因為自己自尋苦惱,讓自己腦海裏意見不一,念頭不通達呢。 我無奈命何,委順以待終。命無奈我何,方寸如虛空 。詩人奉行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的思想 也想過著 淡泊平胡、悠然閑逸 的生活,奈何現實太讓人無奈,讓他不得不 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 讓自己人生處於一種 「離與不離」的矛盾境況之中。

五、結語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華夏文明的傳承。它的讀音、字形演變和 意義 ,都對中國產生了 重大 影響。 字成詞,詞成句,句成詩,詩演變成了傳統文化,進而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承不絕。漢字,讓你我靠近,皆是文化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