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春節廟會最受歡迎的「拉洋片」,你知道是什麽嗎?

2024-02-14文化

傳統的春節,不僅過年講究,傳統年味兒也很濃。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逛廟會更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幸福感的一個活動。各種民間藝人齊登場,雜耍絕活紛紛亮相。而在這其中,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當屬拉洋片了。在電影還沒有通行的年代,拉洋片是老百姓逛廟會趕集市最愛的娛樂活動。

說起「拉洋片」,對於時下的許多人來說,已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了。一些知道的,也多是從長輩的口中,或是書刊檔案、影像資料中得知。但在曾經文化活動極度貧乏的年代裏,那可是人們難得的娛樂,也是老一輩的人們深深的童年記憶。

「拉洋片」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街頭「電影」,舊時,對於這種曾未見過的西洋景,人們可是極大地好奇,可以說老少皆宜。觀看的人目不轉睛,四周等候看洋片的、看熱鬧的,圍觀的更是不少。

島城的正月裏還是很熱鬧的,天後宮廟會、台東的清溪庵蘿蔔會、四方的海雲庵糖球會等等,各類民間藝人雲集,耍猴的、變戲法的、說大鼓書的、捏面人的、測字看相的、賣大力丸的、吹糖人的、拉洋片的......。聚集著許多各路雜耍的藝人,以及大量前來觀看表演的閑人。這其中,總不會拉下「拉洋片」的。

在一些資料以及老青島的記憶中,舊時的「拉洋片」還多出現在老天橋、第三公園、劈柴院、四方路的三角地、李村大集等一些人流聚集的場所。

「拉洋片」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和娛樂方式,它的表演道具是一個一人多高的大木櫃,木櫃的前面形似於衣櫥,有四到六個孔洞,安裝有凸透鏡。觀看者透過凸鏡往櫃內觀看。小圓孔藏著大世界,方寸間瀏覽八大片。

「拉洋片」通常為1人表演,木櫃內一般準備了八張圖片,表演者在櫃子外一邊說唱,一邊拉動拉繩,操作幾張圖片的卷動,每拉動一次,內部的畫片就變動一次,所以叫「拉洋片」。

隨著繩子的拉動,這些也隨之變動的畫片就會呈現出連續的動畫效果,觀看者透過一個個小孔洞,可以觀察畫面的變化。此時再配以藝人聲情並茂的念白或是吟唱,那些活靈活現的圖片,也讓觀者繪聲繪色的感受到其中的故事情節。在那個沒有電影、電視的時代,這可以說是一種絕對的時髦「大片」了。

「拉洋片」其實和放投影片差不多,「洋片」內建的圖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關的內容,畫著各種動畫和場景,以神話、戲劇、風景、歷史故事等素材居多,表演者同時還會配以演唱,解釋播放圖片的內容。

在大木櫃的一側還裝有鑼、鼓、鑔等,也由繩子控制,每演完一次,藝人都會「咚咚鏘」的來上一段,夾帶著很有特色的吆喝聲,吸引著四周的人們,也表示著下一場馬上又要開始了。

看到網路上有介紹,說「拉洋片」這種娛樂方式最早起源於歐洲,後來傳入中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或者說只是針對於「拉洋片」中的「洋」字而言的。且當時由外國傳進來的所謂「西洋鏡」,也是類似於後來的萬花筒。

說起「拉洋片」的前世,在中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唐太宗的一個愛妃病重,日夜啼哭,太醫也無法醫治,李世民甚感憂慮。袁天罡和李淳風推斷後,判定原因是因思念家鄉所致。於是請來宮廷畫匠,根據妃子所說的杭州景象,畫出了西湖八景等八張圖片,將其放到一只精致的木箱裏,並在箱子上開一個小孔,妃子躺於榻上也可以在孔中看到家鄉的美景,果不其然,妃子看後立馬破涕為笑,病情也很快好轉了起來。

後來這種形式流入民間,所以也被稱之為西湖景。「西湖美景八大片」,老相聲中常聽到的這句台詞,應該也是來源於此。經過改進後,成為投影片的方式呈現,北方地區就叫拉大片了。「洋片」的內容一般也是以「西湖美景」或者民間故事為題材,畫「洋片」也是門手藝,有專門從事這一行當的,為「拉洋片」的藝人提供。

隨著電影的出現及普及,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拉洋片」自幾十年前就已經基本消失了。直到倡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新一代的「拉洋片」才出現在年節幾個重要的節會廟會上,民間也有少數的一些愛好者仍在從事著此種藝術形式。去年正月裏的天後宮廟會,改造後的大鮑島,也讓許多市民遊客看到久違了的、或是只是聽說過的「拉洋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釋出,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