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二十四史】講述了這七個道理,讀懂的人受用一生

2024-09-18文化

作者 武漢傳媒學院 劉明昆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摸爬滾打半生的中年人也過不好這一生。

在與生活的對抗中每一個人都會感覺到吃力,蓬勃向上的時代也給了普通人更大的壓力。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妨試著多些閱讀,那些潛藏在書中的道理就是前輩古人留給人們對抗風雨的武器。

被譽為「二十四史」的這一系列官修正史,從【史記】到【明史】,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更蘊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是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不二選擇,

翻開厚重的【二十四史】,就是走進了人生的課堂。

01.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引自【漢書·揚雄傳】,告誡人們不要被物質追求所困,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自在。

這種心態有助於人們在面對生活起伏時保持平胡。

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錢財終究是身外之物。

窮人如果為貧窮而痛苦,那麽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將失去色彩。

執念會蒙蔽他的眼睛,讓他看不見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最終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追名逐利的腳步就是畫地為牢的過程,財迷心竅的時候就埋下了痛苦的種子

值得人用畢生去追求的絕對不是財富。

西漢時的著名文人揚雄一生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最終成為了西漢的大儒,可是他依舊選擇清貧度日。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劉禹錫【陋室銘】中提到的子雲就是揚雄。

這位大儒用一生的故事告訴後人,即便是身處貧窮也依舊能夠實作自我,找尋到人生的價值。

至於物質的財富,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

02.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這句話出自【史記·商君列傳第八】,強調了真正的智慧在於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行內心的自省,並克服自己的弱點。

這種自我提升的態度在任何時代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克服自己的傲慢與懶惰,能否做到向內反省。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擊敗那個墮落軟弱的自己。

他人的勸誡是幫助我們內省的良方,接納他人的意見是走向成功必經的過程。

然而, 忠言總是逆耳的,真正能做到接納他人的建議的人萬中無一。

關鍵在於能否放下自身的傲慢,坦然認可自己的不足,這是一條不斷完善自我的路。

03.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出自【後漢書·楊震傳】,它提醒人們要慎獨,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應保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品德的修養不是作秀,不需要觀眾的捧場。

東漢時期名臣楊震對自己學生的鋪張行為十分不滿,學生張密意識到了自己得罪了老師,就攜帶黃金十斤在深夜去給老師道歉。

王密說:「現在深夜無人知道。」

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說無人知道呢!」

受到譴責後,王密十分慚愧,只好作罷、攜金離去。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對於自身品格的修養無需任何人的監督,無論身處在何時何地,都應該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

04.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這句話出自【後漢書·列女傳】,告訴人們要有氣節和廉潔,不因誘惑而放棄原則。

這種堅持正直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尊敬的。

東漢有個叫樂羊子的人,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塊金子,他偷偷將金子帶回了家。

可是他的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撿拾別人遺失的東西,這是為了私利而敗壞自己的品德!」

樂羊子聽後羞愧不已,重新把金子丟回了原來的地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人行走在天地之間,依靠著脊梁支撐著身體。不應該向世俗低頭,不應該向茍且折腰。

一旦氣節受到折辱,那麽人便失去了站著做人的資格,處處低頭,處處如履薄冰。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有風骨的人,他們往往氣場強大,充滿自信。行得正坐得端自然是問心無愧。

05.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

出自【三國誌·魏書二十八·鐘會傳】,意味著明智的人能夠預見並避免潛在的危險和災難。這種前瞻性和危機意識在人們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同樣重要。

居安思危的思想不僅能讓人提前做好應對挑戰呢準備,更重要的是他始終讓人保持緊繃感。正是這根繃緊的弦時時催人奮進。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去提心吊膽的空想,而是一種清醒的審時度勢。透過安穩的表象看透隱藏的危機,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只有時刻保持冷靜,才能洞察潛在的波瀾。

06.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此句來自【隋書·文帝紀】,指出誠信和孝順是為人之本。

在現代社會,這兩個品質依然是個人品格的基石。

缺少誠信的人必然會失去朋友與夥伴,必將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謊言交換來的必然也是謊言。

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的人品德上已經有了巨大的瑕疵,他也一定不是善良的人。

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交往,這樣的人生性涼薄冷漠,與誰都無法交心。

在眾多的德行中,誠實和孝順是最為重要的。

誠實是為人處世的基石,沒有誠實,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會瓦解,社會的道德基礎也會動搖。

因此,無論在社會上扮演什麽角色,都要堅持誠實和孝順,這是做人的根本。

07.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中的這句話,比喻只有透過實際行動,才能實作目標。

這是對現代人在追求夢想時需要具備的務實精神的提醒。

董仲舒是漢朝的智者與政治家,他十分推崇儒家學派。

有一次,他向漢武帝呈上了舉賢良對策,建議漢武帝應尊崇儒家,讓儒家的智慧引領國家的發展。

他對漢武帝說:「陛下,與其對著水潭渴望得到水裏的魚,不如回家織網,然後去打漁。這就好比您想要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就一定要采用儒家的方法治國才行啊。」

漢武帝聽後接納了他的建議。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常常會羨慕他人的成功和收獲,就像站在水邊羨慕別人捕獲了魚。

然而,這種羨慕並不能改變現狀,更不能帶來實際的收益。

真正有意義的做法是,退而結網,即透過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如果不付出實踐那麽夢想永遠是夢想。

生活中的一磚一瓦都不是憑空而來,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

08.寫在最後

【二十四史】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都如同一顆顆智慧的種子,在閱讀者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成為人生旅途中的指引燈塔。

這些歷史的智慧,將伴隨人的一生,指引在未來的征途上,不斷前行,直至達到心之所向。

讀【二十四史】的感悟,是對歷史的敬畏,是對智慧的追求,是對人生的思考。

在這一頁頁歷史的篇章中,不僅讓人看到了歷史的興衰,更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祝願你我都能以史為鏡,收獲人生的真理,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