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純粹理性批判|②康德哲學之「哥白尼式的革命」

2024-01-31文化

康德說:「到現在為止, 大家總以為我們的一切認識都應該投合物件 ;但是在這個假定之下,凡是想憑借概念先天地建立某種關於物件的東西以擴充套件我們知識的一切試驗,統統都失敗了。因此大家不妨試驗一下: 把物件設想成應該投合我們的認識 ,看看這樣是否會把形而上學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些。這樣, 我們的設想就同哥白尼最初的思想非常近似 。」

【純粹理性批判】要點解讀之二

仿幾何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先例,給形而上學來一個全面的革命

(原創)

閱讀提示

1787年,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自比哥白尼,宣稱他在哲學中完成了一個「哥白尼式的革命」——這一革命,看似簡單而實則影響非凡。

導語

理性的認識可以用兩種方式同它的物件發生聯系 :一種是只對其物件以及物件的概念進行規定,另一種是同時也使其物件成為現實。前一方式的知識是理性的 理論知識 ,後一方式的知識是理性的 實踐知識 。無論理論知識還是實踐知識,其中都含有先天的部份。 數學 和 自然科學 是理性的兩門 理論知識 ,其任務都在於先天地規定自己的物件。

數學,從人類理性史上所能追溯到的最早時期起,就在令人欽佩的希臘民族中走上了科學的道路。 自然科學 是在經歷了好幾百年純粹的盲目摸索後,方才走上科學的道路。 形而上學 ,是一門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識,盡管比其它一切理性知識都更為古老,卻迄今從沒交過好運,未能走上科學的道路。

接下來,我們摘要解讀康德哲學之「 哥白尼式的革命 」的 思想來源 及 核心理念 ,最後簡要概述康德哲學革命的 歷史影響 ——這部份內容來自作者的補充。

1.康德哲學革命的思想來源

數學在很長時期裏 , 特別是在埃及人中間 , 一直都處於盲目的摸索之中 ,後來之所以一變而走上了科學的道路,我們認為要歸功於 思維方式的一場革命 ,這場革命是某一個數學家在某個嘗試過程中幸運而偶然觸發的一個想法所引起的。從那個偶發的創見開始,數學在一切時代和無限領域裏所要采取的可靠道路就開辟和標明出來了。這場遠比繞行好望角的發現更為重要的思維方式的革命,其經歷情況及其幸運的首創者的姓名,都無從可考。

在第一個論證等腰三角形的人的心中 , 肯定閃現過這樣一道亮光 :他不應該只追蹤在圖形裏已見到的東西,也不應該死盯著這個圖形的單純概念,相反,他必須按照他自己的概念先天地展現那種圖形,並把圖形的種種特性提取出來。而且,為了確有把握地認知某種先天的東西,他也決不可以把任何其它的東西加進這個圖形裏,因為這個圖形裏的東西只能是他原先按照自己的概念放進去的那些東西。

自然科學是以經驗原理為根據的科學 , 在它踏上科學的陽光大道之前 , 經歷了更加曲折而緩慢的行程 。培根所提出的發現科學道路的英明倡議,一方面促成了這一發現,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鼓舞了這一發現,但這同樣要靠一個突然閃現的 思維方式的革命 才能予以解釋這一發現。當 伽利略 讓一個由他自己選定的球體從斜面上往下滾落的時候,或者當 托裏拆利 讓空氣托住一個他預先判定是與他已知的一根水柱等重的時候……在這些自然科學家的心目中或許都閃現過這樣一道亮光。

這一道亮光使他們恍然悟解到: 理性所洞察到的東西 , 原來只是它自己按照自己的方案制造出來的那種東西 ; 理性必須帶著它自己的那些符合於恒定規律的判斷原則 , 走在前頭 , 強迫自然回答它所提出的問題 , 而決不能完全讓自然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如果不這樣,那些並非依照預定計劃而觀察到的種種偶然現象就根本不會在一條必然性的規律裏聯系到一起,而必然規律正是理性所尋求和需要的。因此, 理性必須一只手拿著唯一能使種種符合一致的現象結合成為規律的那些原則 , 另一只手拿著它按上述原則設計出來的那種實驗 , 走向自然 , 向自然請教 ;不過,作為求教者,理性並不是一個小學生,由老師願意講什麽就只好聽什麽,而是一位承審法官,強迫證人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所以,自然科學也應當把對它十分有利的 思維方式的革命 完全歸功於這樣一種突然閃現的創見: 必須以理性本身放進自然中的東西為依據 , 向自然本身尋找 (而不是給它臆造) 那種必須在自然本身才能認識到 、 而單在理性自身中一點也認識不到的東西 。就這樣,自然科學方才走上了科學的道路。

2.康德哲學革命的核心理念

在形而上學這裏,科學的道路仍然沒能找到,問題出在哪裏呢?難道這樣的道路不可能有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麽自然又總是教唆我們的理性去無休止地努力,把探索這條道路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呢?

在我們看來,數學和自然科學都是透過一次一蹴而就的思維方式的革命而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而這兩個值得充分註意的先例也足以引人深思:到現在為止, 大家總以為我們的一切認識都應該投合物件 ;但是在這個假定之下,凡是想憑借概念先天地建立某種關於物件的東西以擴充套件我們知識的一切試驗,統統都失敗了。因此大家不妨試驗一下: 把物件設想成應該投合我們的認識 ,看看這樣是否會把形而上學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些。這樣, 我們的設想就同哥白尼最初的思想非常近似 :原先哥白尼曾設想太陽及整個星群是圍繞著觀測者旋轉的,可是這樣他對天體運動總是解釋不好,於是他第一個想到,讓觀測者旋轉而讓太陽及整個星群不動,看看是否可以解釋得好些。

在形而上學裏,關於物件的直觀問題,我們也可以進行類似的試驗。假如說直觀的表象必須投合物件的狀況,那我們就看不出人們是怎麽能夠先天認識物件的某些狀況的:但如果說物件的狀況必須投合直觀的表象,那我們就完全能夠想象這種可能性了。因為這些直觀總歸必須變成認識,我們就不能死抱住它們停止不前,而必須將它們作為表象聯系到某種作為物件的東西上去,並以表象來規定物件。

這樣一來 , 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好辦的前景 。這是因為,經驗本身是一種需要知性概念加以綜合的認識,因而我們必須假定這些概念在物件被給予我們之前就已經先天地存在於我們心中,所以經驗的一切物件都必然要投合這些概念,並一定要與這些概念符合一致。對於那些根本不能在經驗中提供給我們的、只能而且必須是由理性去認識的物件進行思維,將可以為我們所設想的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提供極好的試金石,從而證明: 我們從事物身上先天認識到的東西 , 只是我們自己放進事物中去的那種東西 。

同時,這種新的思維方式也就意味著: 我們的先天認識能力 , 決不能越出可能經驗的界限 ——然而, 越出經驗範圍卻正是純粹理性先天最本質的意圖或抱負 ——顯然, 我們所設想的這種新的思維方式能有效防止純粹理性越出一切可能經驗的界限 。

如今, 這種嘗試已如願以償地成功了 。 它已表明形而上學的第一部份 ,即在經驗知識或知性概念套用於解釋自然這一方面, 可以走上科學的道路 。人們按照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既能順理成章地說明先天知識是可能的,又能給作為自然先天基礎的那些規律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明,而按以往的研究辦法這兩點都是決不可能辦到的。

由此可見,對純粹理性進行批判的任務就在於: 仿幾何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先例 , 給形而上學來一個全面的革命 , 以根本改變形而上學的傳統做法 。【純粹理性批判】這部論著乃是一部方法論,並不是一個科學體系本身;但是,它不僅在外部界限上、而且在內部結構上,都已經給「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 」,勾畫出整個輪廓了。

3.康德哲學革命的歷史影響

康德的哲學革命, 不僅「調和」了近代唯理主義哲學和經驗主義哲學之間的「紛爭 」, 而且還「凈化」了傳統形而上學的「心靈 」,對近代西方哲學的發展產生了一些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我們可用一句話加以概括:「 理性」必須聯系「經驗 」, 而在這種聯系中理性是「自由」的 、 但不是「僭妄」的 ,主要體現在康德哲學的三個「 首次 」上。

一是,康德首次提出: 知識是理性和經驗的「合成品 」。【純粹理性批判】首版後不久,就有人刊登文章說:康德的「這個著作是一個超越的(高級的)唯心主義體系」,實際上不過是貝克雷的教條主義的翻版。康德回應說,一切純正的唯心主義者,他們的論點都包括在這樣的一個公式裏:「 凡是透過感官和經驗得來的認識都不過是純粹的假象 , 只有在純粹知性和純粹理性的觀念之中才有真實性 。」而一貫支配和規定他的唯心主義的原則卻同這種純正的唯心主義正好相反:「 凡是單從純粹知性或純粹理性得來的對事物的認識都不過是純粹的假象 , 只有在經驗之中才有真實性 。」康德認為,他的唯心主義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唯心主義,而且透過它,「 一切先天的知識 , 甚至幾何學知識 , 才第一次獲得了客觀實在性 」。

二是,康德首次提出: 理性是自然的「立法者」 。康德認為, 我們的一切認識不是應該投合物件 , 而是一切物件應該投合我們的認識 」——換而言之, 不是根據客觀物件來「校正」主觀認識 , 而是根據主觀認識去「校正」客觀物件 。這是因為,我們透過感性所認識到的一切內容只是現象,即物件的種種雜多表象,而根本認識不到物件的本身,即他所謂的「物本身」,所以,自然的統一性不能基於存在的雜多表象即感性認識來解釋,而應根據自我意識即理性思維的先天統一來解釋——簡而言之,自我即理性是自然的立法者。自此以後,理性的絕對自主性,即理性是自由的或自發的,便成為哲學的普遍原則。

三是, 康德首次把困擾近代哲學發展的三個問題 ,即「 上帝存在 」、「 意誌自由 」和「 靈魂不朽」 ,「 逐出 」了唯理主義 認識論 的領域—— 這也是康德哲學最具革命性的貢獻 。康德認為,人的理性最為關切的「上帝存在」、「意誌自由」和「靈魂不朽」這三大問題的主要物件是人的經驗無法感知到的,所以它們對人的理性認識即獲取知識毫無幫助,只具有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意義——這也從根本上動搖了自十七世紀末歐洲大陸各大學所采用的萊布尼茲形而上學的體系。

結語

總的說來,康德哲學的革命性倍受稱贊,但他關於「 物本身」即「自在之物」與現象之間的區分 , 則倍遭惡評 ——很少會有哲學上的區分像這個區分那樣遭到諸多的指責,其中也包括康德哲學追隨者們的尖銳批評。康德認為, 我們在感性世界裏所認識到的都只是現象 , 而根本不能清楚地認識物本身的狀況 ——這一主張究竟寓意如何,敬請閱讀【純粹理性批判】要點解讀之三: 感性是心靈取得直觀的表象能力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