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城如好書須細看,讀你千遍不厭倦!讀城記座談會探討城市文化內核

2024-04-30文化

劉宗智 攝影 王媛 濟南報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發展的軌跡,而文學往往成為城市的註腳。4月2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讀城記座談交流會現場,與會嘉賓圍繞「與城市的人文對話中尋找生活的正能量」展開探討,深入各自城市的文化肌理發現城市之美。

人情與人性是城市的靈魂

讀城記座談交流會伊始,便以「讀城記,到底讀什麽」之問引出了城市與文學之間的關系。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原副主席李掖平指出,讀城記應該是讀城市的「魂」,「這個魂應該建立在城市的精神、氣質、文化之上。」匆匆而過,不過是過眼煙雲,可以留下劃痕,但是太普泛了。刻進骨子裏的疼痛和歡欣才能真正顯現城市靈魂的獨特。不能只盯著城市的情韻、城市的山水,更能體現城市靈性和特色的其實是人情與人性。從微小處切入,細節的刻畫讓人能夠觸摸到生命的脈搏、城市的律動。

豐收副刊主編、山東女散文家沙龍主席劉君認為,當下很多文學作品在城市書寫中,仿佛盡是他鄉之客,給人以疏離的感覺。寫作者如何在淺表化的浮光掠影中找尋城市更深刻的銘印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覺得有一個辦法,就是以慢對抗,放慢腳步。只有慢下來了,你才能知道身邊的這棵樹,從哪來,往哪去。」

歷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也造就了城市不朽的文學形象。山東省寫作學會會長韓品玉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與在座嘉賓共同分享了讀城時的思辨。他以宋人所著的【東京夢華錄】為例,強調了文學作品的醒世和警世價值。他強調,文學之所以能夠穿透冰冷甚或嘈雜的外界紛繁,觸及城市精神,直抵都市之魂,就在於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文學作品中所有的古舊畫面和歷史沈思,都會借由今人的閱讀而化為當下高屋建瓴的智慧借鑒。

山東友誼出版社副總編輯王俊傑著眼人文視角,解讀與城市息息相關的著作書籍。她認為,文學作品描山畫水容易,繪態畫魂很難。即便傳達出繪態畫魂,想讓人讀到、感受到,讓讀者產生這種同頻共振更是難上加難。「寫作者使命在肩,重任在肩。」

不同城市文化內核各具特色

山東自古以來就以「一山一水一聖人」著稱,泰山、黃河構成了主調,齊文化、魯文化對於山東的文脈發展、城市性格的雕琢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濟南市作協主席張鴻福在新作齊文化系列歷史小說【大齊賦】中介紹,齊都臨淄是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也是一座工商發達、文化興盛、安居樂業、充滿活力的繁華古都。他強調,不以成敗論英雄,也不以成敗論文化,齊國被秦國統一,並不意味著秦文化優於齊文化。「齊文化和秦文化我們都要尊重,各有特點。我覺得齊文化是寬松的、包容的、和諧的、充滿人間煙火的。」

作為齊國故都,今日的淄博依舊熱度不減,憑著「淄博燒烤」火遍全國。淄博市作協主席宗利華表示,淄博的文化特色是淄博成為全國熱點目的地的深層或內在原因,「一是海洋文化與內陸文化的交匯地帶,形成相容並包的齊文化,所以有稷下學宮,有百家爭鳴;二是山地、平原、黃河,自南向北板塊清晰,居民文化差異明顯,形成不同旅遊景觀;三是古典與現代並存。有博大精深的齊文化,有地域特色鮮明的聊齋文化,有獨具特色的陶瓷、琉璃、內畫、刻瓷等地域文化。」隨著各方面發展齊備後,淄博的文化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出圈」熱點。

山東省散文學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以城市和地域為計畫支點,成功策劃了一批主題創作活動,打造了多個活動品牌,其中以「日照散文季」最具代表性。山東省散文學會秘書長王海峰介紹,「日照散文季」舉辦的初衷就是「以文彰旅,以旅塑文」。活動立足日照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深入挖掘日照地域文化,歷史文化,聚焦城市發展,書寫城市變遷,先後邀請多位全國知名散文家走進日照、創作發表了一大批描寫日照的散文。這些作品成為解碼「日照」宣傳的「新名片」。

泰安市作協主席譚踐充分肯定了讀城記的選題,「可以延長產業鏈,包括出版作品、短視訊、影視作品。」他指出,城市不單是「城市人」的「城」,也是「鄉村人」的「城」。現在的鄉村和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城鄉相對疏離,而現在城鄉之間是高度融合的。讀城記可跳出寫作者個人化書寫,從更加多樣化的角度和立場出發,寫出城市更豐富的內涵,以避免作品同質化和扁平化。

東營市作協主席陳謹之認為,作為一個作家來講,首先要了解本土文化,定位要準確。其次要學會表達,這種表達不僅僅是個人的表達,「我覺得一個區域文化品牌的形成是一個群眾性的表達。」歷史是基礎,「打撈很重要,不僅要打撈歷史,更重要的是打撈現在的生活和我們腳下豐富的歷史寶藏。」

臨沂市作協主席張嵐著重介紹了臨沂的城市特色和文學事業發展情況。「讀城記,我們讀的是城市,讀的是生活,書寫的是人生,應該是我們對人生和生命的一種理解,」她表示可以將讀城記作為一個契機,結合沂蒙的特色,充分挖掘好作品。

作為省會城市的經濟文化中心,濟南市的歷史、人文、經濟地標大多匯聚在歷下區。濟南市歷下區作協主席劉勇表示,「將擔負起抒寫泉城、建設‘書香歷下’的重任」。透過【歷山】文學季刊、一年一度的明湖文學獎、明湖讀書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切入點,發散「讀城」思維,匯聚「書香歷下」建設智慧,全方位、立體式呈現濟南,深度「讀城」。

基於創作消解現實焦慮

歷史為未來提供了基礎和借鑒,而未來則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文學會將現實投影到虛構當中,一個虛構城市的邏輯是怎樣的?

濟南市作協副主席王玉玨從自身創作談起,「未來我在創作科幻題材時,更傾向於對於焦慮的考慮和表達。」他認為這或許是不少作家的共同創作傾向。

濟南市作協副主席徐清源指出,如果熱愛一座城市,筆者會展現出它美好的一面。深度閱讀能夠化解城市的焦慮感,中國文化有很大的感染力,從諸子百家到四大名著,每一本都是歷史的沈澱,促使人提升思考能力,思考就能破除困惑和焦慮。濟南的文化相當深厚,「我對城市充滿信心,換句話說,是對青年人充滿信心。」

讀城記專題:【 專題|讀城記:用文學丈量城市,書寫人文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