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上巳節,獨屬於中國人骨子裏的一種浪漫

2024-04-12文化

三月三, 古代時稱「上巳節」,據說是紀念黃帝的節目。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日,所以在古時又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在古時,每年三月三,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家出門,去河邊春浴消疾、驅邪修禊,更重要的是男女約會、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等,以各種方式喜迎春天的到來。

中國人骨子裏的風雅與浪漫,在上巳節這一天,盡顯無疑。這也是中國閑情文化的精髓部份。

三月三,春和景明祈消災疾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視的一個節目。一歲寒盡,春和景明,那時的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裏。【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就已流行,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孔子曾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裏面所說的,就是孔子所向往的閑情雅趣的生活,在暮春時節與友去河邊吟詠沐浴,期盼的是對於現實社會安定、平靜和美好的向往。

【後漢書】也有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這裏所說的春浴修禊,就是以流水潔凈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一種風俗。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雖然現在的儀式感沒有古人那麽隆重,但在我們心底依然留存那種心懷美好的樸素情感。

三月三,春日共赴一場愛情之約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這在杜甫的詩下,就有了浪漫的表達:「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均。」

現在,中國人習慣將七夕節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但其實三月三才是真正的古時人所過的「情人節「。自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其風興盛,達到高峰。但到宋代以後,國為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的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雖然這種愛情儀式到今天的三月三,已經消失不見。但對於愛情向往,美好祈盼,從古至今卻是亙古不變。

無論是【詩經】中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或是【白頭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無論是白居易筆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或是納蘭容納」人生若只如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這種深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柔情深重,綿延千載春秋,始終不曾遠離,歷久彌新。

三月三,踏青賞春的最高境界

三月三,惠風和暢,曲水流觴;上巳節,群賢畢至,翰墨文章。魏晉風流,玩出境界。蘭亭集序,風流天下。

信步茂林秀竹,閑賞曲水流觴, 仿似感受「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的盛會之景,又恰似身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中,書中意境,飄逸思海,如幻似真,相會古賢。王右軍醉筆行書,真有「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的神韻,更有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方物不可妙言。文人雅士,蘭亭集會,踏青賞春,傳承至今。

這便是中國傳統閑情文化之美, 這便是魏晉風流體現的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

清代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曾說過:「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遊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正因為中國人骨子裏深藏的浪漫情懷,創造了中國文學的繁盛和推動歷史的發展,他們以琴棋書畫、詩酒風流、清淡雅集、田園隱逸以及親近自然等閑情雅趣,為我們現代人創造了充滿無限意象的美好的精神家園。

這正是:「三月送春萬物醒,萬裏江山景清明。踏青賞春平常事,曲水流觴有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