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小暑,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斷續蟬聲傳遠樹,對坐夏風啜瓜瓤

2024-07-13文化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在7月7日或者8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是幹支歷未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中國人認為夏至雖然是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但太陽照射在土地上積蓄的熱氣潛伏在土地中,到了小暑及大暑才慢慢散發出來。

對於江南地區,小暑時節是「一出一人」-出梅與入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擊。一候溫風至。這裏的「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極致」的含義。小暑時節,從南方吹來的熱風達到極致,熱浪滾滾,令人汗出不止。二候蟋蟀居壁。【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人我床下。」是說在小暑時由於天氣炎熱,蟋蟀離開田野,安家到人類庭院的墻角下避暑了。三候鷹始擊。小暑第三候,小鷹開始學習飛翔和搏擊。古人認為,小暑之時陰氣起,鷹感覺到陰氣而萌生殺心,開始學習捕獵的技巧。

人間小暑

小暑時節,江南稻米成熟,民間有「食新」的習俗。「食新」也叫「食辛」,即在小暑節後的第一個辛日,用新收割的稻谷煮飯,供奉給神明和祖先。

小暑時節的中期(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中國便進入了三伏天中的「初伏」,一年中最酷熱難耐的時節拉開了序幕。為了伏避盛暑,祈祭清爽,先民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儀式。伏日所祭祀的神明,一位是炎帝,另一位是祝融。炎帝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太陽神,祝融是火神。古人認為是炎帝讓太陽發出光和熱,令大地谷物生長,便在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祭拜這位神明。

後世歷代帝王在三伏天都有「歇暑」的習俗,類似我們現在的休假,搬去城郊山水秀美的行宮住一段日子避避暑。清代的皇家避暑園林,便是圓明園、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熱河行宮)。

冰,對於古人來說,是三伏天極為奢侈的消暑品,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得以享用。【周禮】中記載:「淩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說明周代王室就有掌管冰政的專職人員了。古時沒有冰箱,人們就在冬天把冰鑿成一尺見方的冰塊,藏人兩三丈深的地窖裏,用泥巴和稻草把窖口覆蓋住,再搭一個蘆棚,來保護冰塊不融化。到了次年夏天,人們便可取冰置於室內降溫,並制作各種冰涼解暑的冷飲了。唐代時,皇宮會在三伏天按照官階品級賜予官員冰鎮食物,有「冰盤」「冰瓜」,富貴人家還會在伏日舉行「冰宴」。

在明代,炎炎夏日,京城的街頭就會出現敲冰盞叫賣冰塊的小販,敲盞聲「清冷可聽」。清代民間的三伏涼冰式樣更豐富多彩。【清嘉錄】記載了江浙一帶的冰鎮食品有「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清稗類鈔】則記載有北京人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冰果主要是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於其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

食事

因氣候和出產不同,三伏天各地飲食風俗也五花八門。北京有句俗諺「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到了杭州,則變成「頭伏鴨,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

中國部份地區,如江蘇蘇州的桃源、江西的景德鎮,會在三伏天「曬伏醬」。曬伏醬,指的是一種黃豆經過發酵晾曬後制作的風味土醬的傳統手工藝。中國人有用自家食材制作醬料和醬油的傳統,這樣制作出來的食物味道更加純粹,是母親和祖母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人們之所以選擇在三伏天曬伏醬,是因為三伏天的熱浪會使醬料發酵更加充分。整個工序會一直持續到出伏,也就是八月底左右。傳統土醬特有的鮮美味道,是工業味精難以企及的,辨識度非常高,可惜現在只有鄉間的老婆婆們還保有這些手藝了。

山東南部和江蘇徐州等地區在三伏天有「吃伏羊」的習俗,取夏天吃熱性食物來驅走內寒,扶陽補虛之意。山西人則會曬伏面、煮麥仁。

三伏天飲伏茶也是中國人的一大習俗。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三伏天時,人們還會曬伏姜。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

「小暑黃鱔賽人參」。在江南,黃鱔一年四季都有出產,但以小暑節氣的黃鱔最為滋補肥嫩,肉質鮮美。黃鱔屬於溫補類食物,有補虛損的作用,僅蘇州地區就有響油鱔糊、紅燒鱔筒、炒鱔糊等菜品。

這個季節另一個挑動味蕾的甜蜜滋味,當屬陽山的水蜜桃。白裏透紅的桃子,汁水四溢,甜似瓊漿。

暑氣在中醫中被稱為「六淫」之一。小暑時節防中暑非常重要。天氣炎熱,體內熱量積蓄過多,會導致體內的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便容易中暑,此時應多飲白開水或消暑飲品。

中國人從明清開始便盛行用烏梅與甘草、冰糖、山楂一起煮水來消暑解渴,這便是著名的消夏飲品酸梅湯。仲夏季節最酣暢淋漓的事,莫過於喝一大杯冰涼鎮齒的酸梅湯。

老北京酸梅湯

材料:山楂、烏梅、烏棗、甘草、陳皮、豆蔻、冰糖

做法:將一眾素材按照適當比例放入砂鍋中煮,水開後小火煮30分鐘,關火待冷卻,撒入桂花飲用。

茶事

小暑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酷熱的日子,此時是人體排除寒氣的最好時節、因此適宜喝紅茶,可以選擇正山小種、祁紅、滇紅等。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性溫,有散寒祛濕養胃的作用。

祁紅產於安徽省祁門等地、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紅的香氣標識是特有的果糖香,湯色紅艷明亮。

中國有句俗諺,叫「有錢難買六月瀉」,此處的瀉,是疏泄的意思,是指出汗。因此三伏天更要適當運動協助排汗,不要總是躲在空調屋中吹冷氣。

三伏天天氣酷熱,人的體內卻更為寒涼,容易在體內積累寒氣,埋下隱患,因此不要貪涼,不要沖涼水澡,少進冷食。

中醫認為,艾為純陽之物,在陽氣最旺盛之時施「三伏灸」,可將陽氣作用於體內,透過經絡的氣血,最大程度地行氣活血、祛寒逐濕,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同時,保持平心靜氣,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