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30歲沒結婚,我真不是故意的

2023-12-11情感

臨近30歲之後,催婚這件事已經從親戚們私下囑咐,變成了理所當然擺在台面上講的話題,而且語氣更加痛心疾首。與他們的焦灼成對比的是,我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應對類似的場景更加自如,不會給自己增加額外的心理負擔了。

我並不是一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也不是刻意想去過一種和大眾主流不同的生活。我沒有結婚這件事,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狀態。

和已婚的同齡人聊起這類話題,總有人說佩服我有勇氣,可以抗住壓力,過得自由瀟灑。可是對我來說,現在的生活不需要做什麽抉擇,結婚反而才是一件更需要勇氣的事。我習慣了現在的生活,一想到要打破生活節奏,要和另一個人深度繫結契約,要面對雙方父母,進入另一種需要以「夫妻家庭」為單位的生活狀態等等,我都覺得發怵。

而且就算我做好了心理建設,結婚這事,明顯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經常的情況是,和單身朋友一起聊天,感慨現在很難遇到合適的物件,結果沒過幾個月對方就發來了請帖。我每次都大跌眼鏡,這些人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啊?

我談戀愛也算比較早的,不過中學時期的戀愛很簡單,和適婚階段要看各種條件的戀愛不是一回事。那時候就是在班上偷瞄有沒有帥哥,兩個人互相喜歡之後,每天發發簡訊、打打電話。說在一起,就是偶爾上操的時候偷偷牽個手,晚自習把座位換到一起寫作業,買點小零食就很開心。不知道是不是和地域有關,我周圍談戀愛是一件特別普遍的事,也沒影響大家高考上六百分,所以家長也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直到我上大學,我爸媽對此的態度依然是「以學習為主」,從來不會主動談起這個話題。

距離我大學畢業還有一兩年時,他們的態度開始轉變。那時候我單身,在開車送我去車站的路上,我爸握著方向盤,目不斜視地說:「你也得考慮考慮了,不然等畢業,別人都有物件了,出了社會可沒有學校裏好找。」我嘴上答應著,心裏覺得這話說的真輕巧,好像這件事是我只要想找,就能馬上找到一樣。

我媽在旁邊不以為然,她對我的本科學校一直不滿意,鼓勵我應該繼續努力,去更好的平台。我開始以為這是她支持我自己發家致富,後來才發現她還有後半句,是「去更好的平台,才能遇到更優秀的物件」。雖然有這麽個道理,但我怎麽聽都不舒服,難道我努力半天,最後就是為了找物件啊?

在我20歲出頭的時候,接觸了太多各種「婚戀準則」。父母開始介入我的戀愛選擇,不斷地給我灌輸要找一個符合什麽條件的人,要考慮現實問題,要從家境、學歷等各方面考慮,起碼要門當戶對,最好再往上夠一夠。他們的意思是,雖然我家也沒多少錢,但也不希望我消費降級,這些條件都是物質基礎的保障。隨著要求的增多,他們甚至認為對方父母離異都是「硬傷」,會有家庭破裂的風險,希望幫我排除未來一切隱患。

他們考慮還挺長遠,比如「如果找個家裏在高校的,那以後小孩上學不就能解決了」。至於什麽愛情,他們覺得「反正結婚之後都差不多」。當我發現相處開心的人,大多都沒辦法框進他們提供的這個表格的時候,感覺特別挫敗。雖然我不會被他們幾句話輕易左右,但是這些觀點還是會對我隱約造成影響。

在喜歡我的人裏,其實也有符合他們要求的,但我也很難說服自己因為這種「條件」上的合適,去和沒什麽共同話題的人打交道。每到這個時候,我爸就會說我「太不現實了」,他覺得女生能挑選物件的期限普遍很短,一旦過了年齡黃金時期,「那都是別人挑剩下的」。

從戀愛和婚姻掛鉤開始,它對我而言就變得十分復雜,我以往的經驗根本沒有用處。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肯定都各有利弊,當我無法依賴自己的感覺,恨不得讓他們給我套個加權公式直接計算,得出一個誰都滿意的最優解!在這種觀念拉扯裏,我覺得父母太挑剔,他們也覺得我太挑剔。種種原因導致我很難再開展一段真正的戀愛。

他們催得緊的時候,我也在別人的推薦下相過親。相親可能是和婚姻更匹配的一種模式,因為它會直接把你不好意思提的特質直接放在台面上講,打上明確的標簽。這種方式的確高效,可以快速篩選,不過當我去挑選別人的時候,我自己也是被挑選的物件。這種被當作商品,明碼標價的形式,會略過很多關於「人」的部份。

硬著頭皮加了幾個,都是我爸媽眼中的高分物件。結果,有的是見第一面發現對方喜歡動手動腳,不到三天開始規劃婚後誰來帶小孩,有的是沒聊幾句就尬住,氣氛冷得像冰窖,連名字都記不起來了。在言語中,他們顯然也知道自己的分數高,頗有一種利益交換裏,勝券在握的架勢。幾次折磨之後,我明確地感覺這種看似高效的方式並不適合我,反而浪費時間,身心俱疲,直接放棄。

在這個期間,我的生活和事業倒是漸漸清晰,經濟上的獨立終於讓我的腦子漸漸占領高地。當我不再在經濟上依賴他們的時候,更能趨向於和他們平等聊聊天。從那個時候,我漸漸意識到,他們對於我結婚的嚴格要求,有一部份是覺得主要靠對方提供物質保障,怕我以後靠自己揭不開鍋。用我媽信奉的老一套話說,「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

那我現在過得挺好的,為什麽非得再投胎?把時間花費在尋找另一個人上仿佛玄學,實在磨人,還不如自己做事實在。我也並不會因為缺少這麽一個人,而覺得自己不夠完整。

在所謂的適婚年齡,我才剛剛完成學業不久,各方面都不夠成熟。這種婚姻戀愛觀的重塑,對我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個姐姐跟我說,大家都希望在二十多歲遇到一個合適的人,順理成章結婚,然後組建家庭。這的確很好,但這個時間很局限,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麽幸運。如果沒有遇到,硬著頭皮進入婚姻也不會多快樂。

另一方面,我很了解自己的性格,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換句話可能是「自私」。談戀愛還行,放在傳統婚姻這種繫結緊密的模式上,就不太合適。

最近一段時間,可能因為我的同齡人已經開始有人離婚,我爸媽的觀念也有點搖擺。有一對尤其典型,他們在我媽眼裏堪稱找物件的樣版,門當戶對,體面優渥,各種條件都完美契合。而這種條件上的合適顯然不會和生活愉快直接劃等號,離婚時,兩家在錢的問題上鬧得亂七八糟,讓我媽啞口無言。

反正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結婚的必要性。少個證不會影響我生活,而我生活裏最棘手的問題,也不會因為多個證就能得到本質上的改變。以後哪天時機趕巧,去領一張紙也行,但不會把它當作任務和目的。

不過戀愛有空還是要談的,這世界上開心的事本來就不多,沒必要和快樂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