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尋找同頻的人是反社會行為!

2024-01-08情感

歌德不但是一名詩人,而且是一位劇作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他在暮年,對很多事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兩百年後的今天,依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用來指導我們的人生。

其中,他就鼓勵別人和不同型別甚至生性相反的人交往,「從而激發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發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個方面都達到成熟」。

大師就是大師,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歌德談話錄】:

歌德責怪我沒有去存取這裏一個有聲望的人家。他說:「在這一冬裏,你本可以在那家度過許多愉快的夜晚,結識一些有趣的陌生人。不知由於什麽怪脾氣,你放棄了這一切。」

我說:「我通常接觸社會,總是帶著我個人的愛好和憎恨以及一種愛和被愛的需要。我要找到生性和我融洽的人,可以和他結交,其余的人和我無關。」

歌德回答說:「你這種自然傾向是反社會的。文化教養有什麽用,如果我們不願用它來克服我們的自然傾向?要求旁人都合我們的脾氣,那是很愚蠢的。我從來不幹這種蠢事。我把每個人都看作一個獨立的個人,可以讓我去研究和了解他的一切特點,此外我並不向他要求同情共鳴。這樣我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也只有這樣我才可以認識各種不同的性格,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因為一個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們相處,從而激發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發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個方面都達到成熟。你也該這樣辦。你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自己所想象的要大,過分低估自己是毫無益處的,你必須投入廣大的世界裏,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它。」

——什麽圈子,什麽社會階層,什麽地域差別,什麽學歷,什麽門當戶對,什麽年齡限制,統統放一邊吧!

滿蒙聯姻的結果——末代皇帝溥儀無子

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分層,人們傾向於待在自己的圈子裏——這會導致個體和社會整體的退化,這就不需要論證了吧?

也許,大師的話,永遠不會過時!

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威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威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威瑪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