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
自古以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都是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至高標準之一。因為對自己的父母子女關心照顧,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件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事情,但以對待自己父母孩子的標準去對待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可在湖南省的某個山村中,就出現了這種令人動人神往的感人故事,當事人小李自幼父母雙亡成為了無人照料的孤兒。為了能夠給小李一個健康完整的童年,全村人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共同肩負起了小李的衣食住行和讀書花銷,直到供小李念完研究生碩士畢業,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對於村裏人來說小李就像他們自家的親人一樣,每個村民都將他當作了自己的親生骨肉看待和疼愛。而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小李也將村民們視為自己的至親,始終牢記著村中大家對自己的照顧,在結婚的前一天小李執意拜訪了村裏的每戶人家,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向每個當年幫助過自己的村中長輩跪拜致謝,感謝大家無私的養育之恩。
這個結局充滿了溫馨和感動的故事還要從多年前的一個冬天說起。
二十多年前小李的父母作為鄉村的支教老師來到了湖南某偏僻的山村中,對於常年缺乏教育資源的村子來說,小李父母兩人的到來就仿佛久旱後的甘雨,給村裏的孩子們開啟了通向大山外的視窗,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定了無限的可能。
盡管村中的生活十分的艱苦,但小李的父母卻樂在其中,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村中學校的建設中來。因為缺少老師,夫妻兩人幾乎包攬了學生們的所有課程,為了能夠讓孩子們接受到不亞於城裏孩子的優質教育,每天晚上常常備課到後半夜,早上又要早起給孩子們講課。
夫妻兩人的付出自然被村裏人看在眼裏,為此大家不僅內心之中十分感動,平日裏也會竭盡所能在生活上給兩人提供支持。這些淳樸的善意愈發讓夫妻兩人感到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是有價值的,在兩年支教期滿後兩人不僅申請了延長駐村時間,還在這裏迎來了兩人愛情的結晶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小李。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一次進城給孩子們選購教學用書的路上,回村的小李父母兩人因為意外交通事故,所駕駛的麵包車被超載失控的卡車撞下了懸崖不幸身亡。不滿兩歲的小李因此成為了可憐的孤兒,當地村民則失去了兩位偉大負責的老師,那天悲傷的情緒在這個小小的山村中彌漫開來。
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料理好小李父母的後事之後,對於小李的未來大家不由得犯了難,一開始村幹部們想的是聯系上小李的爺爺奶奶,將他安全的送回到親人的手中。可當村幹部們從教育局那裏了解到了夫妻兩人的家庭背景之後,卻發現就這樣將小李送回老家恐怕並非是個正確的選擇。
原來小李的父母之所以如此關心落後山區的教育工作,是因為他們的老家也是個十分貧困落後的山區,他們不願這裏的孩子也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因為上學而發愁,所以才將自己的滿腔熱血揮灑到了落後地區的教育建設上來。
夫妻兩人的直系親屬如今只剩下小李的親奶奶還活著,但也因為身體不好完全依賴夫妻兩人的支教薪資生活,如今要獨自照料才剛斷奶不久的小李,僅靠貧困補助顯然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至於李家的其它親戚也各有各的難處,對於接手照顧這對老幼的苦差事,顯然都非常了不願意。
在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後,當地村民們在商議過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大家準備接手小李的撫養工作,代替犧牲的夫妻兩人將小李養大!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這座偏僻的山村家家戶戶都不富裕,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基本上都在貧困線上掙紮。連自己孩子的上學教育都要指望外來的支教老師,當時很多學生每天只能吃上兩頓甚至一頓飯,中午在學校的時候往往都餓著肚子。在這種情況下要再額外撫養一個年幼的孩子,對任何一家來說都是個不輕的負擔。
於是大家相約決定輪流照顧年齡尚小的小李,誰家手上近期寬裕便主動接手負責孩子的三餐飲食,包括小李從小到大穿的衣物,用的文具等等都是由當地村民從自家的生活開銷中一點一滴的省出來的。
當地村幹部每月也會將自己的薪資補貼拿出一部份,然後以支教老師補助金的名義送到千裏之外因患病臥床的小李奶奶手中,就這樣當地村民攜手肩負起了撫養夫妻兩人遺孤和母親的工作,而這一做便是整整二十多年。
也許冥冥之中有著父母的庇佑,在村民們細心的照料下小李健康茁壯的成長了起來,雖然還沒記事的時候小李便不幸的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但如今村裏的每個人都早已成為了和他血脈相連的至親之人。
繼承了父母優良品質的小李自幼便乖巧懂事聰明好學,哪怕在教育資源相對貧瘠落後的鄉村小學,也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並最終順利的考上了市裏的重點高中。
對於小李在學業上的出色表現村民們每每提起也是十分驕傲,就像是自家的孩子考上了重點學校一般,大家湊錢給小李買了新衣新鞋準備了學費和生活費,滿懷希冀的將他送上了長途汽車。村民們衷心的希望小李能夠成為繼承父母的遺誌,成為第一個走出這座窮山溝的大學生。
深知自己的一切來之不易,上了高中之後的小李在學業上愈發的刻苦和努力,他明白自己高中的學費還有吃穿用度,都是村裏的長輩們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裏省出來的。這些前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麽,但對於小李來說每一分每一角都彌足珍貴,只有考出個好成績他才能對得起大家的付出,才能告慰為鄉村教育獻出了寶貴生命的父母雙親的在天之靈。
因此在學校裏小李既是生活最簡樸節約的,同時也是最努力刻苦的,他幾乎把所有空閑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只因他不願辜負大家多年來的自持和期望。
最後小李毫無意外的考上了國內一所名牌大學,出成績那天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慶祝,熱鬧的場面就像是過了年一樣,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想起當年小李父母活著時為村裏所作的點點滴滴,更是激動的難以自持淚灑當場。
上了大學的小李依然保持了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並沒有因為大城市燈紅酒綠的生活而迷失了自我,事實上在他的內心之中還埋藏有一個更大的願望。對於他來說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只是個開始,他的夢想是要為村裏建一座真正的小學來完成當年父母未竟的事業,不僅要幫助自己村裏的孩子們解決上學難的問題,包括附近的那些村子的孩子們在內,往後世世代代都能過接受足夠優質的教育資源。
於此同時自從上了大學之後,小李就一直在利用節假日的休息時間做兼職賺錢,除了想要減輕村裏人供自己上學的負擔之外,他還希望能夠攢夠將來自己考研念研究生的學費和花銷,他不希望過度的依賴村裏的長輩們再給他們增添負擔。
另一邊村民們也時刻心系著小李這個走出村裏的第一個孩子,盡管小李反復強調如今依靠自己兼職打工的收入和獎學金已經能夠解決生活所需,不需要大家的資助了。但是村裏人仍維持著多年來的習慣,每月雷打不動的將各家捐贈匯集的錢款打給小李和他遠在老家的奶奶,對村裏人來說小李早就被看作村裏人共同的兒子了。
幾年後順利碩士畢業的小李也成功的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徹底走出了二十多年來父母離世所留下的陰影,開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就像他從兒時起就深深渴望的那樣,自始至終他都沒有忘記那個為村裏人建一所真正學校的願望。
其實在農村地區建立一所嶄新的希望小學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困難,在國家的補助下只需要20萬左右就可以將學校建起來,這其中最至關重要的其實還是能夠配備足夠的老師和將學校長期穩定的營運下去。
為此小李邊積蓄建校的資金邊借助各方力量為籌建學校做準備,他的經歷也引起了媒體的註意,親自趕到小李的家中對他進行了專訪,新聞發出後在當地引發了相當程度的關註和支持。更多誌同道合的人因為這起報道聯系上了小李,並決定與他共同完成這所偏遠山村的小學建設,將優質教育的曙光帶給那些大山裏的孩子們。
在此過程中小李也結識了他一生的伴侶,一個教育專業畢業的活潑可愛的女孩,就像當年小李的父母一樣他們因為共同的理想和誌願結合到了一起,拋棄了優渥舒適的生活將自己紮根到了迫切需要他們的鄉村教育工作當中來。
希望小學破土動工的日子也是小李和他的妻子訂婚的日子,他們早就將這所希望小學看作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妻子的提議下兩人也決定在這座養育了自己的山村裏舉行他們的婚禮。
就在婚禮的前一天中午,小李帶著妻子從村支書家開始挨家挨戶的拜訪了過去,每到一戶人家之後小李便將當年資助過自己的長輩請到椅子上坐好,然後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頭致謝。因為在小李看來這個村子裏每位老人都是養育了自己的父母,是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和雙手撐起了他的人生,因此在自己的大喜之日即將到來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是需要自己跪拜的父母雙親。
未料到小李此舉的村民們先是大驚,又趕忙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很多抑制不住內心激動情緒的老人更是擁住小李哭的老淚縱橫。對於這些村民們來說,他們其實從來都沒有指望能夠在小李身上獲得什麽報酬,或是期待後者能夠給村裏帶來什麽改變。
自決定肩負起撫養責任的那天以來,無論是祈禱小李能夠考上名牌大學也還,還是希望他能夠找到相愛的另一半過上幸福的生活也罷,這一切都是基於村民們最為樸素的道德觀念,即報酬當年小李父母為村中孩子們偉大而又無私的付出。
對於村民們來說小李的父母是為了幫助村裏的孩子們而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這裏,甚至為村裏的孩子們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那麽自己就有義務將他們的孩子撫養長大照顧成材,這是毋須開口的責任和無人推脫的義務,也是千百年來誕生在中華土地上最為樸素和善良的價值觀。
正是因為小李父母的無私和善良,所以他們得到了村民的尊重和支持,全心全意的將小李撫養長大。同時也是因為村民們的善良和愛心,塑造了小李正直高尚的價值觀,將這份感人至深的精神傳承了下來,最終成就了這個滿是溫馨的圓滿結局。
如今小李和妻子建造的希望小學已經成為了當地重要的教育力量,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帶去了寶貴的未來和希望。
【本作品為虛構小說,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文中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與現實無關(不含任何隱射)。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