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35歲覺醒:激發金錢的欲望和存錢的意識

2024-10-28情感

今年10月份剛過完我的35歲生日。35歲多麽尷尬的年齡,站在人生的半坡上,不進則退。失業這半年裏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有些唏噓。

大學畢業時,年輕、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只要拼搏就能出頭。而現實告訴我,簡單「打工」 」只能讓你活著,房貸、車貸、家庭開支,每一條都像無形的鎖鏈,把人困在日復一日的焦慮中。隨著存款見底,焦慮一發不可收拾。我逐漸明白,只有掙錢的欲望和存錢的意識,才能真正支撐起自己的生活和抵抗未知的風險。

以前總覺得掙錢是一件很「功利」的事,認為談錢傷感情,殊不知「談感情傷錢」。我以為靠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能走到生活的彼岸,可隨著年紀逐長,才慢慢認識到,掙錢不僅僅為了過好日子,更要讓自己擁有生活的底氣和實力。

掙錢不羞恥,從「想賺錢」到「敢賺錢」

20多歲,大學剛畢業,我曾租住在深圳民樂的農民房中,我依稀記得第一個月的薪資只有1853元。而房租一個月就要1500元。那段時間,為了省錢,每天精打細算、勒緊褲主生活,每天都在公司飯堂吃飯,遠離各種消費場所。

久而久之,這種缺錢的自卑感讓我開始思考:既然缺錢讓人如此難受,為什麽不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多掙一些,讓自己過得從容一些?

這些思考讓我走出了「掙錢羞恥」的怪圈。掙錢並不難以理解,相反,它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有錢,不僅僅能買更好的生活用品或享受更多的樂趣,也讓你面對突發情況時,擁有更多底氣。缺錢的時候,你連話權都沒有。

從「想賺錢」到「敢賺錢」,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付諸實踐的勇氣。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尤其是過了35歲,還在考慮一份穩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圖個安穩。僅靠一份固定收入,生活往往會陷入「薪資漲得慢、物價漲得快」的困境中。

我也曾經也是朝九晚五的一員,但逐漸發現僅靠單一收入難以負擔家庭和個人發展。 於是我開始業余利用時間試水副業,從做兼職、到開公眾號寫文章,一步步增加收入來源。除了主職,我開始嘗試各種副業,雖然辛苦,但逐漸讓我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賺錢方式,敢於打破舒適圈,跳出自己的「小格局」,你會發現,賺錢的機會其實就在。

如果說掙錢的欲望讓人有了改變現狀的動力,那麽存錢的意識是生活永續發展的基石。曾經的我也喜歡「享樂」,掙錢是為了全面提升生活品質,手機、電腦、各種娛樂消費,覺得花錢買開心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獎勵。 然而,隨著家庭支出逐漸增加,「月光族」的行為讓我逐漸意識到不存錢的風險。

隨著年齡增長,上有老、下有小。負擔越來越多——父母逐漸老去,需要醫療費用;孩子即將入學,教育費用在等著;家庭的日常支出也逐漸上升。 每個月花得一幹二凈的日子讓我陷入困境,有時偶爾有大額支出時,感到焦慮,甚至不得不借錢周轉。

從那時起,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用錢花在時的享樂上,不如學會規劃,進行合理的行為。存錢不是為了節儉,而是為生活設立了一個「防火墻」,它可以應對突發的變化,讓你在家庭遇到困難時能夠遊刃有余。

在決定存錢後,我逐步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儲蓄計劃。將收入分散了幾個部份,每月的儲蓄固定為30%,用於應急和投資,剩下的分散生活開支和必要的消費。這樣增加,既不會失去生活的樂趣,也能逐漸積累資金。盡管剛開始不太容易,堅持一段時間後,看到帳戶余額逐步增加,這樣的踏實感是無法用金錢簡單的。

另外,我也在不斷學習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把一些閑置資金投入到低風險理財產品中。這樣既能積累本金,也能產生一點被動收入。雖然這些收益不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財富也逐漸積累。如今的我比以前進行了更多的規劃,以長期的眼光看待錢財,把存錢放在一個短暫的習慣中,而不是一時相談。

錢不是唯一的,但它可以提供更多選擇

在一天的生活選擇中,有些事我們無法,比如家庭背景、外部環境等;但我們可以選擇的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經濟狀況。年過三十五之後,我漸漸明白,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它的選擇卻給你提供更多的。比如在工作中,當你有一定的經濟積累時,你會更有底氣選擇跳槽或拒絕不合理的待遇;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突發情況,也可以從容應對,必要急於向他人備註。

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開始學習理財,透過股票、基金等渠道進行投資。過去我認為這些風險太高,適合資本的人士進行,但後來才發現,合理分配資產、適當進行小額投資是提升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成為理財專家,但對投資需要了解基礎知識卻是必要的。透過學習一些理財書籍、關註相關領域的資訊,建立自己對投資的理解,能夠達到一定程度上減弱資金單一收入的壓力。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徑。因此,投資前,我學會了設定目標,明確了解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從而規劃不同渠道的分配,讓家庭和自己在收入之外,多了一份保障。

對於男性來說,35歲意味著責任更重,生活中的各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承擔。而透過合理的存款、科學的理財,能夠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加踏實。當你有了一定的時候積攢,哪怕遇到困難,也有底氣去面對,不會一籌莫展。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依賴外部環境給予的,而是自己攢下的「底氣」,讓自己在關鍵時刻,有更多的從容。

寫在最後:金錢是安全感,覺醒需趁早

走過三十五年,我逐漸明白:生活需要有掙錢的欲望,更需要存錢的意識。金錢的意義,不僅僅讓我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更讓人擁有生活的選擇權。越早覺醒,越能在生活的低谷中,穩住陣腳、看到希望。完成的底氣,從來不是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金錢不是萬能的,卻是支持我們不斷前行的底氣。

有人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年輕人不談錢,真的是天真的表現。趁著還不算太晚,給自己一個經濟上的「覺醒」,去追求更無效的生活,積累屬於自己的財富,用最終為未來保駕護航。,掌握好掙錢和存錢的平衡,我們才能更從容地面對人生的風雨,給自己,也給家人一份切實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