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節目一開始就讓彼此雙方回答這些問題並且打分,楊子18分,李行亮60分,留幾手32分。
這樣提問的目的是什麽?
首先,他們必須進行有意義的自我表露。開誠布公,真誠有效的溝通一般有益於人際關系。
其次, 他們必須對彼此的個人資訊有興趣和同理心,在異性戀的關系中如果男效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有價值。
最後一點很重要,雙方必須都認識到另一方具有應答性,前提必須是理解、尊重和表達感。透過應答判斷出自己的伴侶理解和關愛自己(即所謂的感知到的伴侶應答性),這是親密關系發展過程的關鍵要素。如果我們認為伴侶不關愛、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就不會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們;反之應答適當就能建立互信,表露會加深,親密感也會增加
我 們也看到, 楊子夫婦暴露度最低,應答型關系也不好,彼此也不尊重 。
那麽按照人際互動親密度,成人的依戀大致可分為 4 類: 安全型、癡迷型、疏離型、恐懼型。
安全型 :既不害怕親密,又不擔心被拋棄。表現出與人親密,並且安心依賴,不害怕被拋棄,非常安全的狀態。
恐懼型 :既害怕親密,又擔心會被拋棄。表現為期待親密,但害怕親密,因為擔心拒絕和欺騙,不願與人接近。
回避型 (疏離型):不怕被拋棄,但害怕親密。表現為完全不願意與人親密,難以信任他人,親密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癡迷型 :不害怕親密,但害怕被拋棄。表現為渴望親密,但非常焦慮,害怕和擔心 Ta 沒有我愛 Ta 那般愛我。
而大部份產生癡迷型、恐懼型、疏離型親密關系都是不健康的,產生歸因有:
1. 本人自身的回避型人格
特點是:在人際關系中容易表現膽小退縮、緊張退縮,日常生活中避免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傾向於壓抑自己的情感;界限分明;停留於淺層人際關系。
形成回避型人格大多是源於 原生家庭,幼年時由冷漠的父母撫養,童年遭受過父母的情感忽視,情緒體驗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回應,整個生長過程中缺乏正向情緒引導,因而形成了否認自身情緒感受的習慣。 當父母忽視孩子,依戀相關的情感反應,孩子只能學會自我調節壓抑自身的情感,與依戀物件保持距離。對親密的回避,限制了他們表達深層感受,對他人信任依賴的能力。
除此外還有基因原因,之前的失敗情感經歷形成PTSD等。
李行亮有回避型人格,他回避矛盾,壓抑自己的情感。他和麥麥看起來很好,實際兩個真實的問題從未出發靈魂的去面對和解決。
2.個人的不自信,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愛是有保鮮期的,兩個陌生人建立親密關系是需要磨合的,那些不敢走入親密關系的人大多是怕:如果我不夠優秀怎麽辦、他會不會失望、他會不會因此失望而不喜歡我。
就像李行亮麥麥的婚姻中,麥麥特別的不自信,她不認可自己的價值,也認為自己過勞肥,沒有以前的美貌,她在價值排序中,丈夫第一,孩子第二,自己才是第三。
3. 相處依戀關系的不自信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情之中的沒有安全感。之前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孩子和母親的依戀關系實驗,孩子不管多麽調皮搗蛋甚至被母親罰站,但他從不質疑母親對他的愛。
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把情侶間的親密關系和子女父母間的親密關系作比,但也有其共同性:情感中最重要的是真誠,不要逃避情感中的所有問題,也不要用若即若離來測試對方的真心。
綜上,我們看到麥麥和李行亮的問題更多出現在李行亮的自我表露不多,而麥麥的不自信、恐懼和焦慮。
以下的自我表露李行亮應該積極地勤加練習:告訴麥麥,你愛他,建立麥麥的安全
心中光有愛還不行,李行亮還必須清楚明白地傳達出來 。
至於留幾手和葛汐他們本質的問題是錢的問題,男方事業憑借這次綜藝起來了,兩人問題也就解決了。女方表面是弱勢,但在心理上男方弱勢。男方就是披著男性外皮的「女性」內心,他更怕被拋棄和孤獨。女方有女性覺醒意識,也有經濟安全能力,她不怕失去,在心理賽局裏,男方就落了下風。男方嘴厲害,但是披著狼皮的羊,女方其實已經成功當上了牧羊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