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留言問:陳曼老師,老公背叛後該怎麽面對?再給他一次機會?劃分界限報復?還是別折磨自己,釋然放棄吧?
其實,大家之所以執著於處理方法,是因為相信總有一種處理方法是能讓人走向釋然的。卻沒意識到, 只要你還處於內耗情緒,哪種處理方法都沒法釋懷。
不信,我可以幫大家盤一盤。
面對婚姻的背叛,常見的處理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不想原諒。
但因為孩子、父母、旁人的期待、自己的面子而選擇委曲求全。
第二種是想原諒。
但是心理上又過不去伴侶曾經背叛過自己的這個坎,最後陷入又愛又恨、離不了又過不好的糾結當中。
第三種是背叛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堅決零容忍。
這種觀點認為婚姻是有「潔癖」的,背叛的人身上有了汙點,已經臟了,無論背叛方如何努力改變,在遭遇背叛人的心裏始終是存在膈應的。
乍一看,第三種堅決不原諒好像是最酷、最容易釋懷的選擇,畢竟很多人覺得自己之所以痛苦都是拜出軌者所賜,只要徹底離開這個壓力源,自然能對背叛釋懷。
但在實際生活中,面對曾經親密愛人的背叛,哪能那麽容易說斷就斷。
很多人看似斬釘截鐵的斷舍離,其實不過是從無法釋懷到冷漠麻木的逃避。然後在心底徹底否定婚姻、否定人性,斬斷自己再次擁有愛的機會。
所以,堅決不原諒幾乎可以等同於堅決不釋懷,因為覺得「原諒」等同於忘記伴侶曾經對自己的羞辱和傷害,會忍不住自我貶低、自我批判。
委曲求全會難受、妥協讓步會憋屈、逃避麻木會寂寞,到底該怎麽面對背叛,才能坦然呢?
其實沒那麽復雜,只要你能做到別跟自己較勁、別內耗,不論選哪條路你都有機會走出被背叛的陰影。
我從來不會去苛責任何人的任何選擇,畢竟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然而,別人不理解你尚算正常,連你都不理解你自己可就要出亂子了。
很多人之所以陷在被背叛的痛苦中怎麽做都難以釋懷,絆住我們的往往不是處理方式,而是處理心態。
背叛了就是不愛了嗎?
是不是因為我不如第三者,他才會出軌?
他跟第三者才是真愛嗎?
我還能再相信他、原諒他嗎?
仔細看看這些充斥著你腦海的問題,它們真的是在針對現實情況發問嗎?
還是說,它們只是在回應你此刻內心極度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感受呢?
在實際的個案處理中,我發現這些問題大多數時候並不是真實的。 只是因為當事人的情緒體驗非常強烈,於是令這些問題以一種相當緊迫的狀態呈現了出來。
所以,只要你一直陷在跟自己較勁和內耗的情緒狀態中,不論怎麽選你都會把日子過成死局:
本來不想原諒,但為了孩子、面子或者金錢暫時留在關系裏的你,會不斷被他的無情和自己的懦弱所折磨,很難積蓄力量、改善現狀;
本來想原諒,但過不去那道坎、陷入愛恨交織的你,會不斷被他的背叛和自己的依戀所折磨,很難療愈創傷、重建信任;
本來對背叛零容忍,於是堅決不原諒、徹底斬斷關系的你,會不斷被他的傷害和自己的創傷所折磨,很難敞開心扉、接納人性復雜面。
這就導致無論你選擇什麽方式去面對背叛,都會左右互搏、矛盾糾結。
所以,在談論面對背叛的具體方式之前,應該了解左右我們情緒的內耗心理機制,並嘗試跨越它,你才能站在一個正向的情感站位上去應對背叛,你才有機會釋懷。
感情裏的內耗是怎麽來的呢?
討論之前,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 心理能量,它促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和主體性,是人們做出種種行為的主要驅動力 。
心理能量和身體能量一樣,是一種消耗品,與精神狀態直接掛鉤,心理能量越高,精神狀態越好,身體狀態越好,精神內耗其實耗盡的就是我們的心理能量。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後,人都需要被關懷和被尊重的體驗。
但在現實情況下,很多人是沒有體驗過真正意義上的「被尊重」是什麽感覺的。
於是,我們所以為的「關懷與尊重」便自然而然與「是否能滿足他人的期待」掛鉤,被扭曲成了——只有獲得他人的認可,才能實作自己被關懷和被尊重的需求。
於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很多人不惜主動壓抑和犧牲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當你的自我價值感一味附著在他人的評價體系裏時,一旦他人給了你負面評價,或者這個評價主體直接跟你切斷聯系以後,被關懷和被尊重的需求也就緊跟著被迫踏空了,與此同時否定自己、迷失自己、消耗自己的情緒便會湧上來。
所以,當你面對背叛時,你會內耗,是因為過往的關系裏,存在這種無意識的、不公平的他人評價期待,這裹挾著你在應對背叛時,無論選擇什麽方式,都讓你難受不已。
比如上文提到的委曲求全的人、想原諒心理又膈應的人、認為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人,都是將伴侶、孩子、父母、旁人的期待當成評價自己的標準,生怕不按那個邏輯走,就被定義成軟弱、失敗、愚蠢的人。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哀悼和抑郁】中提到, 「哀悼關系容易變成自我哀悼」 ,即親密關系破裂後,能夠映照自我的鏡子不在了,這個客體的消失讓你不能再被看見,你不能再向它投射你的需求期待,這種強烈的伴侶關係就會暗示你,關系消失了,等於你也消失了。
正是因為親密關系這種比其他社會關系能更深的揭露自我,所以當這種關系破裂,一種曾經被理解接納的深刻體驗就會遭到推翻。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遭遇背叛的人即使向家人、朋友、陌生人訴說多少次委屈,那種心裏渴望被理解的需求依然是沒被滿足的。
而這種沒被滿足的需求,會形成 「強迫性重復」 的心理,讓他們沈浸在被愛與背叛、感性和理智、過去和現在、熟悉和陌生的兩極世界中,試圖找到一種證明自己被愛過、沒被拋棄的安全感和認同感,以滿足哀悼自我被拋棄的自憐悲劇。
所以你會發現,能做出原諒和不原諒選擇的人並不多,不少人往往止在原諒和不原諒之間的反復拉扯,受盡情緒的內耗,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正視過關系的變化,沒有完成對這段關系的哀悼, 他們將一段關系的背叛,歸因於對方或者自己單方面的否定,而不是兩個人動態相處的結果。
這種心理就像深淵,你凝視著它,它也凝視著你,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人公松子面對關系的破裂,歸因於別人,她就憤怒、逃避、墮落,反復跳進愛情火坑,多次失敗後,她又開始歸因於自己,讓自我被沖擊,導致她的晚年徹底否定了自己,也從此放棄了自我救贖,變成了一個邋裏邋遢、意誌消沈、遭人唾棄的人。
到這裏,你會覺得,為什麽感覺大多數人面對背叛,都沒有萬全之策,都這麽棘手呢?
你的感覺沒錯,面對背叛真的沒有萬全之策,任何選擇都有它的利弊。
所以背叛不是不能重歸於好,主要看你是否真的明白你的期待是什麽、你還能為此做出那些改變。
在現實個案中,有不少人在遭遇背叛後更加珍惜了解彼此了,或者說即使不能重歸於好,弄清楚問題也比深陷負面情緒要好得多。
用建設性的眼光去對待背叛,剝開情緒霧霾,了解背叛的背後關於「愛」的來龍去脈,事情就會更加清晰:
該繼續,還是該分手?
是無所謂的繼續,還是解決問題的繼續?
是灑脫離開另尋他愛,還是從此以後封心鎖愛?
還需要回到你們關系締結的原點和當今的變化,弄清楚你們為何而愛,現在還愛嗎?需要對方哪方面呢?未來還需要對方提供這種滿足嗎?
只有當你能夠清晰的回答這些問題時,才能將背叛處理的有始有終。
面對背叛,一些人走不出內耗,原因是將情緒和事實混為一談,或者過度沈浸情緒而壓倒事實。
比如總是糾結對方愛誰?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他是不是一直在騙自己?這段關系就這麽破裂?
而事實是背叛發生意味著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而你唯一能確定的是,比起揣測把握不了的後果,不如聚焦應對背叛的事實更有確定性。
你可以允許自己難過,也要分出一半的註意力去想事實,想怎麽辦?簡而言之,就是允許一半的情緒判斷,也要創造一半的事實判斷。
比如你允許自己憤怒失望,指責對方,反思自己,同時,你也要學會去想既然這樣了,要怎麽辦?對方為什麽會這麽做,我能做什麽把損失降到最少?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的處理情緒和事實,所以有時候回避也是一種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因為孩子、身體、性格種種原因需要在經濟上、情感上依賴對方的人,那你在面對背叛表現得太激烈,反而會讓你傷痕累累,可能還會消磨對方的愧疚感。
俗話說「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趨樂避苦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利己的生存本能。
可逃避這種一刀切的方式對於長期動態變化的親密關系,不能作為萬金油,只能作為一個心理緩和期。
就好像懼怕太陽就不曬太陽可能會缺鈣,或者一曬就皮膚過敏,除非你一直不曬太陽,可一直不曬太陽的人要麽是機器人,要麽就成病人了。
那什麽是選擇解決問題的繼續呢?這不僅僅是意味著詢問對方為什麽?需要什麽?怎麽做?也意味著將同樣的問題詢問自己。
在咨詢裏,有些人描述自己確實想解決問題,選擇和好後,和對方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甚至又發生了背叛的情況。
這是因為以前連結兩個人的互利需求發生了變化,你希望重歸於好,希望對方還像以前那樣和你過日子,可是對方卻對這段關系有了新需要。
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或許也是因為你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只是對方透過犧牲自我,按你喜歡的方式愛你,配合你需求變化,讓你處於一種利己愛的舒適區,導致連你自己都沒有覺察自己需求的變化。
比如一些戀愛長跑,在快要結婚時突然節外生枝,遭遇背叛的一方比起憤怒、悲傷、懷疑,更多的是不可置信,當兩人開始復盤這段感情時,才發現好多的情感卡位缺少對方的參與。
因為害怕對方擔心,或者遭到對方的不理解而選擇一個人承受生活變動、工作壓力、身體疼痛,讓關系逐漸從真的甜蜜變成假性親密。
應對背叛這場賽局,無論是怎麽面對都不會回到從前,這是絕對的 ,更何況從前也不一定就是完美無缺的,就像電影【一句頂萬句】裏男女主最後一次見面感嘆說:
「我們以前也有很多話的,但我們現在才懂,感情只能過以後,不能過以前」。
所以就算是雙方都選擇各取所需的繼續這段關系,僅僅當成「工具人」相互配合婚姻,也需要面對每天生活日新月異所需要的新默契,完全的逃避是不可能的。
而選擇分手另尋他愛,也要借此機會了解自己和復盤如何經營利己利他的關系,不明不白的結束,糊裏糊塗的又新開始一段感情,恐怕也會經營不善。
除了背叛,面對感情裏的任何一件事,獲取價值最大化要利己,而獲取價值持續化是利他,健康持續的關系還是要經常保持能量守恒的。
-END-
本文先發知乎平台: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