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慢,是一種能力

2024-10-18情感

我們做任何事不能專註,是因為被最後的結果所影響。當我們心裏想著結果,內心就會著急,行動就會變形。行動變形就無法把事情做好,就沒辦法進入狀態。所以說,做事不著急,專註在手頭的事情上,是一種能力。

前幾天去爬山,進入大門就想著啥時候能爬到山頂。可是走了一會就覺得體力跟不上,需要休息。休息過後又繼續的著急趕路,沒走一半就筋疲力盡了。

後來我想到以前爬山是有技巧的,只是時間長給忘了。於是我重新的調整了一下狀態,開始刻意的忘掉山頂,並放慢了腳步,以一種非常緩慢又規律的步伐向前進。這個速度看上去很慢,但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一邊走一邊休息,也就意味著,你可以不停的一直走下去。經過這樣的調整,不僅輕松的爬到了山頂,而且完全不覺得疲勞。

爬山的事情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發現我做很多事都是一種心急的狀態。沒辦法專註在當下。這樣的結果跟爬山一樣,就是把自己弄的很累,但是活卻幹的不好。於是我開始調整了自己的計劃。

以前我一直執著要早起,每天都是定的5點鬧鐘。但是我發現自己一多半的時間是起不來的。而如果一個計劃一大半時間是完不成的,只說明這個計劃是錯的。於是我把起床時間改成了7點。單單這一個改變,就讓我內心無比輕松。我以前希望嚴格要求自己,認為自己也能做得到。後來發現,自己需要很大的意誌力去做這件事,但還是做不好。這不僅消耗了意誌力,還給我造成了很大的焦慮,就好像沒有按時起床就是一個失敗。

起床這個事,充分的說明了我急功近利的心態。就是做計劃總是太過理想,不去考慮自己的精力和習慣,最後導致失敗。

從起床這個事出發,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計劃的工作時長也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內心的焦慮,我總希望能更好的利用時間,恨不得把每分鐘都安排上事。但實際上除了起床後的2個小時外,其他時間都沒什麽精神頭。就是因為我在狀態好的時候拼命的努力,等到疲勞的時候也不主動的休息,而是換個事情。這樣的話上午沒結束就弄的筋疲力盡,下午要是還想做事,硬著頭皮堅持的話,那麽晚上就容易喪失理性。因為我把有限的意誌力用的差不多了,於是會去刷短視訊,然後想著喝酒。結果喝酒影響休息,第二天不能繼續早起,就這樣一直迴圈下去。

當我知道,一個人是不可能一天都做事的。真正高效的時間也就幾個小時。當我想明白這一點後也變輕松了。不管做什麽,感覺到累了就馬上放手。感覺到困難了,我也馬上放手,去選擇那些不那麽困難的事情。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避免過度疲勞,一個是減少意誌力的消耗。這些都是能夠讓一個人保持更好精力的方法。

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做事本身的節奏,刻意的變慢了。以前我看書總是想快點看完,然後看第二本。結果一本書雖然是看完了,但是對內容卻是一知半解。弄的腦袋裏知識雖然越來越多,但是疑惑也越來越多。學到的東西都不徹底,不能套用。現在讀書,要是遇到不懂的地方,我會反復的看,直到弄明白為止。有時候遇到一些章節,也是反復看很多遍。這樣速度雖然慢,但是你每看完一本書,就基本上掌握了這本書的知識。這樣的閱讀,對學習知識是更快的。

我對自己這些問題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因為焦慮引發的急功急利的心態,讓自己做所有的事都不能夠專註,最後弄的很疲憊,但是卻沒有把事情做好。而當我忘掉目標,放緩節奏,就像登山一樣。不僅事情做的更有效率,自己還很輕松。

所以說真正的效率並不一定代表有多快。佛經裏有個比喻,說修行就像琴弦。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只有剛剛好的狀態才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工作學習也都是一個道理。我們大多數人做事都太緊繃,太追求速度。而能夠放慢腳步,在不過度勞累的情況下持之以恒的做事,真的是一種能力。